族人之间发生纠纷,没了家长主持公道,这样的宗族关系还要不要?

2019-12-12     回村歇歇

亲!聊农村事,说农民话,请点右上“关注”,我们来为和谐农村鼓与呼。

俗话说,百人百性,谁跟谁也不同。在同一个村居住,别说是异姓之间的邻居关系了,就是同宗同族的人也因为娶妻生子,和个人家教,读书,阅历不同,造就了同宗同族的族人也是性格差异很大,为人处世有了很大的差距。

比如,我邻居是一个喜欢读书,特别讲究礼仪之人。在村里他新建的宅基地跟他族里一个大伯的儿子房前房后挨着。不是邻居亲大伯呀!比亲大伯远两代人,就是说他们的兄弟关系刚好是在第五代上。



就是我们时常念叨的“高、曾、祖、父、身”,这样的宗族兄弟关系,小时候都觉得特别亲近,如果有曾祖父健在的话,在的四世同堂的家庭,那么曾祖父就是一母同胞。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别说曾祖父了,爷爷和父母都不在了,自己都熬成了爷爷。这样的五服之间的兄弟关系,没了上辈族人念叨,都在为子女孙子辈尽心忙活。这就是国人啊!

这同族的兄弟俩因为宅基地闹起了纠纷。爱读书讲礼仪念感情的这位邻居要盖房的时候,他五服之内的兄弟不让盖,同一个家族的人,这位邻居知道他这个五服之内的兄弟喜欢沾点便宜。



他想到了安徽通城六尺巷的故事:千里来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位喜欢读书的邻居,边按照对方记忆中的宅基尺寸,他退让了二尺多宽。

当时,我提醒这位邻居,因为我和他私交好,告诉他这个宅基地你不能让,他不像别人,你们一个家的还不知道他嘛!沾光没够。你该一次顶住他,寸土不让。

爱读书的邻居知道我说的有道理,但他认为,白让对方二尺多,达到了对方的满意,对方还能咋的?爱读书的邻居盖房子时,很顺利盖了起来。

可到打房地的时候,对方说爱读书的邻居房檐向后伸出长了,滴水不合适了,后墙怎么不合适了。可房子已经盖好,总不能掀掉吧!?



大凡沾光没够的人,都不说脸面。对方经常没事找事跟爱读书的邻居吵架,爱读书的邻居总是一笑了之,不愿意吵架,他找对方的几个亲叔叔,请求他们来主持公道。

因为同一个村居住,爱读书的邻居和五服的兄弟宅基纠纷案,全村人都知道错在对方。对方的亲叔叔说,我们管不了他,他在咱家是最不说理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爱读书的人又找到村支书,村支书说,你们自家的事情,你们的叔叔都管不了,咱村里更管不了。爱读书的人跟村支书较真了,说,新社会了,你村支书是一村之长,必须去管。



于是村支书出门劝导对方说,这事就是你没理,这全村人谁不知道?以后不要吵架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对方当面说不吵架了,可遇到点小事还是总找事,简直就没完没了。

爱读书的邻居经常去求助对方的几个叔叔,好话说尽,只要对方不吵架了,可以把宅基地便宜卖给对方,因为卖给村里其他人,都不要,都不愿意跟对方做邻居。

村支书和全村人都看得很明白,只要对方的几个叔叔出面把他狠狠的骂一顿,能主持一下公道,对方就会收敛,不找事了。可是对方那几个亲叔叔就推托无能为力,管不了。

爱读书的邻居终于爆发了,在对方一次没事找事的骂声中,一砖就砸了过去。对方住院。

这个爱读书的邻居豁出来了,要不是对方跑得像兔子一样,他要用砖把对方砸死。

好了,对方的叔叔上场了,说爱读书的人,你们不该打架呀!怎么怎么的来指责爱读书的人不是。对方的几个叔叔说,你到医院看看他,住院只花了200多元……



爱读书的邻居说,看他?宁可做十年牢也不会看他一眼,忍耐他这么多年了,早不想活了。

在众人调解下,爱读书的邻居出了2000元,从医院出来。

对方的几个叔叔作证,让对方以后永远不能再骂一句,并且立下了文书,签字画押了。

可是,毫无用处,没过几个月,对方又开始指桑骂槐,爱读书的邻居去找族里签字画押作证,都像以前一样,推托管不了……

我的这位爱读书的邻居,就是太书卷气了,他总抹不开脸面跟对方对骂,其实对方也就是仗着他总念家族关系,如果是外人,谁敢?他不是一砖把对方砸跑了么?

像对方这几个叔叔,如果真的一起去压制自己的侄子,打架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各位条友,您们来说说,像这样的宗族关系,就是说失去了家长的宗族关系还要不要?请您来留言讨论一下。



从前呢!在农村一个大家族里总有一个族长或者叫家长,如果这个家长能把全村异姓之间的矛盾纠纷都能调理清楚,那么这个人就从家长上升为乡绅了,而乡绅不仅在本村及周边村威望极高,在当地县衙里,也有一点地位,因为县衙的公差要靠乡绅协助衙门工作。

可现在农村别说乡绅了,就是一个家的长辈都不主持公道了,而像平时的鸡毛蒜皮小事,村里管不了,法律也管不了,应该怎么办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4VqAW8BMH2_cNUgr_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