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如何扼杀爱与创造力

2019-12-10     普华文化

人都有负面情绪,这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哪一种负面情绪对人的伤害最大呢?可能不少人就要低头想一想了。有的人会想到愤怒,有的人会想到焦虑,有的人会想到嫉妒。毕竟这些都是很激烈的情绪,很容易感知,带来的伤害也很容易看到。但实际上,对人的伤害最深远的,是另一个看起来不显山露水的情绪,它的名字叫:羞耻感


羞耻感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信念,感到羞耻的人相信,自己身为人类,存在着一些根本的缺陷。这确实很负面,但似乎也并没有达到过于极端,甚至疯狂的地步。但心理专家贝弗利·恩格尔却这样评价它:“羞耻感是最致命的人类情感......是残忍暴力的行为,以及破坏性关系的源头。”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威尔的经历中找到答案。威尔是电影《心灵捕手》里的男主角(马特·达蒙饰演),一个不出世的天才。他牛到什么程度呢?威尔和朋友去酒吧喝酒,碰到一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羞辱他们,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几句话就逼到对方哑口无言,智商完全碾压。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他在麻省理工大学很轻松就解开了蓝勃教授出的一道难题。要知道,蓝勃教授可不是一般的人,他获得过“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是绝对的大牛。而这道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威尔只用几天就解出来了。这样的天才,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威尔整日和以搬砖为业的狐朋狗友们混在一起,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打架斗殴,盗窃,甚至袭警。在法官的案底里,威尔可谓劣迹斑斑。


为什么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他却自甘堕落呢?这是蓝勃教授也无法理解的事情,他爱惜威尔的才华,想拉他一把,但换来的只是威尔强烈的抵触。幸运的是,蓝勃教授的老同学尚恩是一位心理老师,他看过威尔的个人档案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威尔是一名孤儿,除了孤儿院,他还被好几个家庭领养过。就是在寄养的家庭里,他遭受了长期的暴打和虐待。

对一个在幼年时期经常忍受身体伤害的人来说,他们不成熟的心智是无法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更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面对这些伤害。最终,他们会将这一切归结于自己:都是我不够好,我不够可爱,都是我的错。这样的归因方式,就造成了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羞耻感。羞耻感是对自我的否定,而人都是有自尊的,我们的自尊决定了没有人可以直面这种否定,于是,人们会无意识地采用一些防御策略来回避内心的羞耻。

通常来说,基于个性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防御方式。自我意识弱的人,会选择用顺从他人的方式来避免羞耻感。通过讨好周围的人,他们可以换回一些别人的认同和称赞,从而觉得自己似乎没有那么不堪。而个性倔强的人,则会用攻击性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比如,他们和别人相处时很容易暴怒,并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威尔就是如此,有一个人在幼儿园时凑过自己,多年后他在遇见对方时,上去就是一顿暴打。这样的一种反应在心理学上叫与攻击者认同,也就是说,在威尔的潜意识中,他认同了小时候曾虐待自己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通过也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的。威尔其他的种种恶行,诸如盗窃,袭警等,也是这种心理引发的行为。再比如,他们渴望成功和权利,享受那种控制和碾压别人的快感。威尔的天赋让他在别人面前拥有了一种“权利”:我是天才,你们都是弱智;我很强大,你们很渺小。所以他戏弄那些哈佛的天资骄子们,把他们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他也不把蓝勃教授放在眼里,认为对方就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可怜虫。当威尔越是这样做的时候,其实越是在防御,用这种无所不能的感觉,来防御内心深处的我不够好的羞耻感。

这些看起来很强大,但却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自我封闭,无法与他们建立起亲密关系。哈佛的漂亮女孩史凯兰为威尔的才华折服,爱上了他。面对爱情,威尔一开始表现的很完美,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不安。当史凯兰说想去见见他的家人时,他突然爆发了,和女友大吵一架后宣布分手。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在威尔身上却是在合理不过的事。虽然已经成年,但他内心的小孩依然停留在童年的模式中,也即: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因为这样一种固化的自我认知,所以他认为女友看见他真实的样子后一定会离开他。为了避免被抛弃,他只有抢先一步先抛弃对方。这就是羞耻感对人的影响: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一个人的自我紧紧地束缚住,不敢走近亲密关系,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对威尔来说,他幸运的是遇到了心理老师尚恩。经验丰富的尚恩发现了威尔的问题所在,他先是一步步地赢得威尔对自己的信任,接着引导他慢慢打开自己,卸下心中厚厚的盔甲。最后,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反复的对威尔重复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

就是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威尔的内心,他抱着尚恩嚎啕大哭。当一个人内心的伤痛被人看见的时候,就是被疗愈的开始。尚恩治愈威尔的这种方式虽然是发生在电影中的一段情节,但其实背后是有着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专家爱丽丝·米勒认为:治愈儿童虐待受害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位“有慈悲心的目击者”,来看见他们的遭遇,并帮助他们走出伤害。

羞耻感就像毒药,唯有找到解药才能药到病除、治病救人。而慈悲心就是这样的一剂良药,它可以中和羞耻感带来的孤独、屈辱与无力,让一个人从被扭曲的时空中真正走出来,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pMICW8BMH2_cNUgzlZs.html










别说看开点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