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2019-12-12     普华文化

01 被“吐槽”的母亲的一生

前段时间,电视剧《小欢喜》的热搜,上了一波又一波,火了。

为什么?

网友说:“简直不要太真实”。

尤其是,宋倩和女人乔英子的关系。

与丈夫离婚后,宋倩一直与女儿相依为命。

为了专心陪孩子高考,宋倩辞掉高中老师的安稳工作,当一名补习老师;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天不亮宋倩就起来熬燕窝;为了不让外界打扰孩子,宋倩在女儿的房间装隔音墙。

知道女儿喜欢天文学,宋倩同意女儿去天文馆当讲解员。不过,到了高三,她发现时间太紧张,强制女儿把兴趣爱好暂时放在一边,全力冲刺高考。

甚至,她还亲自为孩子设计试卷,自制分数统计系统,为孩子安排最合理的复习计划。

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给予支撑,宋倩可以称得上是个标准的好妈妈。

然而,女儿英子控诉:“我讨厌你”;前夫说她提前进入更年期;好友怀疑:“你是不是想太多”。

宋倩认为,明明自己付出的心血比谁都多,甚至牺牲自己的前途,到头来却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委屈中,就像与英子吵架时宋倩哭诉的:“你压力大,妈妈压力不大啊?”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母亲的心声。


妈妈们明明付出的心血比谁都多,为什么最后收获的却是吐槽与指责?


02 太多母亲,习惯于自我牺牲


或许,我们要从剧中找到答案,而其中一幕令我印象深刻。

英子很想参加南京大学的冬令营,因为那里有她喜欢的天文系。

可是,无论她怎么试探、劝说,宋倩还是反对,一来觉得清华北大更好,二来不想女儿离家太远。

英子不甘心,偷偷报了名。

没想到,班主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宋倩打了电话。

宋倩声泪俱下:“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吗?”

我为了你,放弃升职机会,放弃稳定工作;

我为了你,我几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却从不吝啬给你买。

对于宋倩来说,女儿是事才是大事,为了孩子,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然而,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牺牲”。

美国作家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的一书中提到,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女性(尤其是母亲)都会被引导遵循自我牺牲的古老传统。

我们被教导着相信牺牲是高尚的——牺牲的越多,就越显得无私。所以,我们付出努力并贡献自己。

一旦你成为母亲,似乎就意味着要满足社会对于母亲的“一般”期望。例如,你应该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孩子,即使你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许久之前,马伊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你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她说:“我绝对不相信谁可以做到,即可以做光鲜靓丽的职业女性又同时兼顾一个优秀合格的妈妈。”

“为了孩子,你要牺牲晚上的时间,所以我晚上从来不出来。平衡就是做出牺牲,我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就要孩子做出牺牲,让孩子理解我,或者是我的家人、孩子的爸爸来帮助我,做出让步。”

苏兹·卢拉说:“我们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却不知道好妈妈的定义是什么。”



03 自我牺牲真的会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所谓的“好妈妈综合征”,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如果我们照顾孩子而全然不顾自己,不再滋养自己的真实本性时,我们就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因为,一旦这种自我牺牲得不到认同,或遭到背叛,妈妈就会产生无价值感和挫败感。

就像当宋倩发现英子瞒着她,逃课去前夫家里,还将自己辛苦熬得燕窝粥,给了前夫的现任女友时,她彻底愤怒了,歇斯底里地推到英子的航天模型,哭着大吼:“你从小大,就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啊。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地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

对于作为母亲的宋倩而言,长期的自我牺牲,让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得到好成绩,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认同。同时,母亲也会出现“我都为你牺牲那么多,你怎么能不服从我”的补偿心理。

可是,对于作为孩子的英子而言,母亲的自我牺牲让她感到内疚,无形中“绑架”了她。

我知道,父母说这些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付出了很多,希望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作,但孩子听完这些话之后,内心不是感动,而是一种负罪感,感觉父母人生中最糟糕的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子女会感到非常累。

正如英子试图跳海时说的:“是我不好,没有变成你们想要的样子,我配不上你的爱。”

妈妈为孩子付出过多而疲惫不堪,孩子因没能让母亲的牺牲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而内疚,内心深处又想反抗,两者不断互相拉扯,太累了。

为此,苏兹·卢拉在书中提到过一个故事。

她的来访者特蕾莎是一个自我牺牲的母亲,也是一家之主。她的生活日常,就是围绕孩子的饮食、社交、作息时间、家庭作业......

由于她在饮食上不给女儿任何自由,女儿的叛逆达到极端,她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是想控制我的家人,还是想跟他们更亲密?”

后来,她发现当自己学着慢下来,花时间照顾自己时,就可以很耐心地跟女儿相处,内心有了能量储备,不需要通过女儿来体现自我价值,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她的控制也不那么强烈了。

后来,当我们感叹自己为孩子付出太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有些牺牲与付出,其实并不需要,反而变相控制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04 你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啊

很多妈妈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或金钱来真正照顾和关怀自己。但显而易见的是,妈妈要首先照顾自己,而不是等到感觉自己拥有足够多的支持、时间或资源后再照顾自己。

尤其是当妈妈们感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时,一定要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我们必须播放一段音乐开始跳舞,拿出画笔开始画画,或者买一根跳绳开始跳——哪怕只有几分钟。

照顾我们的内心是通往更高意识状态的桥梁,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如果我们一直处于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心态,我们会一直感觉自己在辛苦攀爬、孤军奋战,走上自我牺牲的养育之路。

尽管我们有良好的意愿,希望以与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将我们的心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所以,与其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不如为了孩子让自己更加蓬勃。而当我们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反而能让我们拥有更多可以给与孩子的东西。

内在关怀有意识地将我们与自己的精神联结起来,使我们体验完整的自己,而不是残缺不全的自己。例如,当孩子看见我们过着有意义且感到满足的生活时,这也给了他们追求独特自我经历的许可。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彻底过上自己的生活的母亲”更有感染力的了。

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你要明白,你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所以,多关心自己,照顾自己,说得直白些,你可以更自私一点,为自己多考虑,不要感到内疚,因为你值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ZMICW8BMH2_cNUgzlZe.html











别说看开点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