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有三餐,早餐的意义是什么?
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早餐,意味着一天真正地开始。
坐在餐桌旁,带着仪式感,不疾不徐、安心吃每一口饭食,大脑和身体一同被温柔地唤醒,一天的日程就此从容地拉开序幕。
忙碌的都市生活,对上班族来说,早餐已经快餐化,带着机械时代的工业味。便利店中的饭团和豆浆,快餐店里咖啡配汉堡,或是上班途中街边小摊上随手买的包子和鸡蛋饼,一边形色匆匆地赶路,一边胡乱地往口中塞着食物。
甚至有时,为了早上能够多睡一会儿,很多人把吃早餐的时间也省了下来。
那种能够到街边早餐铺子,享受一份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早餐,享受和早餐店老板随意交谈、嬉笑怒骂的亲近与人情味,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不过,在我们的内心,对早餐依然有着一份执念,这份执念也是对故乡美食的怀念。
而这种怀念在《早餐中国2》中有了着落。
每日早上八点,五分钟短小精悍的片子,隔着屏幕散发着温暖人心的质朴味道,还有那种久违的小城生活的熙熙攘攘。
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展示了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早餐,以及制作早餐的流程和手法。
比如出现在第一集的是干货满满的新疆吐鲁番烤包子。
一听名字,就很新奇,包子不都是蒸出来的么,怎么还有烤包子,究竟怎么个烤法呢?
看完之后才知道一个烤包子的技术含量如此之高:
烤包子是用传统的方式烤制,在馕坑里将炭火烧到270度,放上一个大大的铁炉,将一个个包有牛肉馅白白胖胖的包子,贴在大铁炉子的腹部,一次可以烤200只包子,最多一天能够烤2000只。
在等待的25分钟时间里,看着包子贴在壁炉上慢慢隆起,变得酥黄,油香四溢。包子的底部烤得又香又脆,而上半部分的口感又不失软嫩香甜。
从烤炉的腹中把一个个饱满的烤包子撕下,看着食客撕开包子的刺啦声,吃烤包子时的咔嚓声,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酥脆嫩滑。
在介绍山东潍坊火烧的一集里,土炉制作法也令人印象深刻。
土炉的土,一定要用黏土和环保煤一起制成,别看黑乎乎的,却保证了火烧的香酥。
先在铁烙上慢煎,保证外皮起酥略微硬一些后,然后放到土炉中烤制5-10分钟,才能出炉。
这一集的弹幕也充分显示了群众对这道美食的折服,满屏尽是”手中的金拱门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烤鸡腿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火腿肠突然不香了” 。
看完之后,就跟弹幕里说的一样,你会觉得手里的任何美食突然不香了。
山东潍坊的火烧用手撕开后外焦里嫩,导演使用的慢镜头语言,完美展现了肉火烧金黄的薄脆酥皮和实实在在的肉粒,让人看着直咽口水。
而每个食客带着山东人特有的方言,将酥脆、香、肉多、个儿大等特点,把肉火烧的好吃说到了心坎儿里。
在介绍宁夏羊杂碎的一集中,第一次认识了一种名叫“面肺”的食物,而这种食物是宁夏杂碎的身份标识。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面肺?
原来面肺是用清水将羊肺六次洗透,将面粉与水调和后的面筋水灌入羊肺里,要灌得不多不少刚刚好,才能保证口感。静置一定时间后,让肺有一定硬度,但不能过硬。煮两小时后捞出后,切出来的面肺雪白Q弹,软糯适口,成为羊杂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更难得的是羊杂碎都是店主亲自用羊油熬的辣油炸炒,要做出不膻,但要有“奶味”的羊油。
一道看似简单的羊杂碎,做法却如此讲究,内有门道,食物中蕴藏着店主的用心。
《早餐中国2》中不可错过的另一个看点,是每一个小店老板身上的性情与故事。五分钟的篇幅里,不仅介绍的是美物,也夹杂着店主的人生经历。
做早餐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行业,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准备食材,没有周末和休息的时间,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在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做饭人”不光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食客的那份满足和赞美。
在介绍重庆小面的一集中,老板赵伍五十出头,干活利落,个性爽快,典型的重庆男人。
赵伍九岁时父亲就已去世,年少的他要学会生存,撑起一个家。
他喜欢吃也喜欢做,在外面吃到别人做得好的味道,回到家自己就反复尝试,最终调试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
从十七岁开始做餐饮,他坚持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备料,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才得空休息。
赵伍说,这是他给女儿铺路的方式,把店做好了,把路铺平了,让她以后走得顺一些,这是做父亲的责任。
真是未雨绸缪父母心。
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他,其实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准则。
他说:“别人赚一块,我只赚一分”,“路是人走出来的”。
平实的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却没有因为生活的辛苦而放弃奋斗和内心的坚持。
在第三集介绍赤峰对夹的片子中,老板娘的眼泪诉说了一个无奈的故事。
老板儿子徐宝璐,因为爸妈一直忙碌对夹店,从凌晨一直到半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宠爱。
看到老板娘抹眼泪的时候,饱含着对儿子的亏欠。然而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养成孤僻的性格,而是十分外向开朗,脸上总带着灿烂的笑容。
夫妻两人,带着儿子一起做早餐店,豁达乐观的儿子倒是觉得无所谓,没有大人管反而更开心。
老板娘自己,27年以来,从早到晚地忙活做早餐,就连自己年轻时候最喜欢的老年健身迪斯克儿都放弃了。
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只为了做好一道料理,让自己坚实的肩膀可以让孩子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这也是做为平凡人的一种伟大。
在工作安排上,老板娘负责前场,老板负责后厨。在性格上,老板属于外向型,十分健谈,而老板娘却很腼腆娇羞。两人互补的性格,配合得极其默契,27年如一日坚守在一起,去实现一个小富即安的梦想。
我们可以去吃人均一千多的日料或法式大餐,也可以坐在自家门口的早餐铺子里吃一顿五块钱的汤粉面条或肉火烧。
五块钱一顿的早餐带来的食物满足感,未必比不上精致的日料和大餐。
因为早餐保存了餐饮最原始简朴的外貌,不仅是唇齿之间的味蕾享受,更是早餐铺熙熙攘攘人群中情感的眷恋。
还有这些带有人间烟火气的普通做饭人,如同早餐一样,蓬勃而有生命力。
北师大胡智锋教授这样评价《早餐中国》:
以小切口的“刀法”,将庞大的美食王国中的一角“早餐”切分出来,热气腾腾地端上了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的餐桌。
忙碌的都市生活,让我们无暇制作一顿美味的早餐,但只要愿意早起一小会儿,总能找到某家想吃的早餐店。
在那里,有关于故乡的难忘记忆。
用一顿早餐的时间,遇见一天的美好。
我们吃的不仅是早餐,更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