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飞手撕徐峥,这场骂战到底谁才清白?

2020-01-31   杀姐电影

已经骂了好多天。


自从《囧妈》宣布网络首播,毕志飞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唇枪舌战。


开始的语气很平和,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从业者对同行,苦口婆心的劝诫。



随后发布长微博,对这部电影背后“背信弃义、自私自利”的做法,逐条阐述出来。



事态发展到这,虽然片方和徐峥本人,都未曾对毕志飞的言行做出公开表态。


但这的确是件好事,毕竟特殊时期,在大家对免费观影高呼万岁时。


至少有人提示我们:


徐峥以及《囧妈》的出品方欢喜传媒并不是什么“大善人”。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包含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拟定向欢喜传媒最少支付6.3亿元,从而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囧妈>的线上播放权)



作为吃瓜大军的一员,双方协议的具体条款,我们虽说无处可考。


但6.3亿的收入,再加上欢喜传媒股价的大涨,让徐峥逃离了竞争激烈的院线春节档,一下子赚得盆满钵满。


让人意外的是,再次化身“人民斗士”的毕志飞却突然画风一转——


不仅让徐峥“滚出电影圈”,还开始搜刮他的黑料,让一场维护弱者的声援辩护,瞬间降维成八卦头版的黑料大全。



我们不知道,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毕志飞放下了北大博士的身段,开始对徐峥进行人身攻击。


可这个曾集导演、编剧、制片人于一身,并孕育出《逐梦演艺圈》的毕导,确实持续地占据着娱乐新闻的焦点。


既然毕志飞如此关注《囧妈》院线改网播的事件,我也根据搜集的资料,先给大家复一复盘。


《囧妈》事件的开端,最早要追溯到影片改档。


由于疫情的影响,徐峥的个人微博于1月20日13:08,突然宣布影片提档大年三十。



6分钟后,《囧妈》官博才推送了影片提档的消息。



随后影片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路演和线上宣传,导演徐峥也带着几位影片主创,先后在各大综艺中亮相,宣传动作按部就班。


在院线的工作人员,还在为大年三十就要忙碌在工作岗位叫苦不迭时,春节档的影片于23日纷纷宣布撤档,《囧妈》也在其中。


不同的是,影片官博发布声明的最后一句话是“电影<囧妈>很快见”。



没过24小时,《囧妈》果然改为线上公映,不过除了提档,徐峥的个人微博发布消息的时间,都比电影官微稍晚一些。



再结合一下,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于23日签订协议的消息。


看起来,资金回笼了,徐峥本人也就没那么着急了。


因此,毕志飞对于《囧妈》片方不体谅院线和影城的工作人员,只想尽快回收投资的观点,应该没有跑偏。


两天前,毕志飞还就《囧妈》违反《影片分账发行合同》提出质疑。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给他的留言却是:


“任何合同,都对非抗力例外。”



这虽说不是《囧妈》官方的回应,可尹副主席的这番操作,还真有点越描越黑的感觉。


聊完八卦,我们再谈谈电影本身。


很多人觉得《囧妈》不错,说它起码很合家欢。


但如果真像去年那样,让你50多块一张票走进影院,我想你的观感多半会有改变。


更何况,徐峥的囧系列一连拍了三部,部部都离不开中年男人的困境。


他和他的团队在创作上灵感的匮乏,从这里也可见一斑。



有人曾拿剧本对照,说《泰囧》借鉴了《预产期》的阶级矛盾,《人在囧途》照搬了《落难见真情》的故事框架。


咱们先不讨论抄袭的问题,至少囧系列的后两部作品,确实口碑大不如前。



《囧妈》的故事,其实从“熊出没”那里就开始失控了。



一会儿讲建设兵团,一会儿坐热气球......


东拉西扯了一圈,它想要逃离的正是中式母子关系和赡养关系矛盾的症结。


作为首次执起导筒,就能进入10亿票房俱乐部的明星导演,徐峥很厉害,也很聪明。


但在演技过硬之余,他的聪明劲似乎并没都用在创作上。


《囧妈》之于徐峥,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产品:


什么老年人的朋友圈、俄罗斯姑娘的艳遇、惊心动魄的丛林追逐......



一个把利益放在首位的创作者,就别强行引用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了。


同样是创作者身份的毕志飞导演,在遭遇了《逐梦演艺圈》的群嘲后,自称潜心钻研、虚心求教。


转过头,又频繁地炮轰热门影片,为烂片洗地,还接受各种采访,上综艺,随时准备靠向舆论的暴风眼。



我很难相信,这么一个人,能真正安下心来搞创作。


可笑的是,毕志飞一直在强调的观点,都没离开电影的视听艺术,并不适合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小荧屏。


面对毕志飞手撕徐峥的这场骂战。


我只想为那些费力地在家制造观影条件的影迷,以及辛勤地为电影做宣传的工作人员——


感到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