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爱情片,爆款难寻

2023-05-19     电影情报处

原标题:2023爱情片,爆款难寻

作者 / 无念

爱情片是市场刚需,过去几年,爱情片爆款也频频出现。

一方面,感情是人最基本的精神追求之一;另一方面,对于观影受众倾向于年轻化的少男少女们来说,爱情片也是约会社交的观影首选。从一年到头有那么多跟爱情片有关的档期就能看出来,这恐怕是当下国内市场最重要的一大类型。更何况,爱情片往往能以相对有限的成本撬动最大程度上的收益,因此也容易诞生黑马或者爆款选手

往前看几年,历年的爱情片都有表现不俗的选手。

2016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情圣》等都是当年爱情片中的佼佼者;2017年的《前任3》更是把这一类型的体量抬升到了20亿;2018年的《后来的我们》和《超时空同居》也都表现不俗;2019年则有黑马选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冷档期大放异彩。2020年,疫情期间,《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跟《如果声音不记得》两部影片也都取得了预期之外的好成绩;2021年则有《你的婚礼》跟《我要我们在一起》。哪怕是疫情相当严重的去年,几部口碑不太出色的青春爱情片也都还是取得了破亿的成绩。

上面提到的这些影片,大部分的票房少说也得有3、5亿,多的直接有20多亿。当然,这些还都只是以爱情作为主类型的电影。如果是带上含有爱情元素的影片的话,那么这个上限会被抬得更高。

然而今年,爱情片好像突然哑了火。撇去《铃芽之旅》这种主打动画类型的作品,以及《回廊亭》这种主打犯罪悬疑类型的影片,剩下的纯爱情类型片里,只有一部五一档的《这么多年》票房还凑合,但是也还没到3亿。至于过去的情人节档,不仅连上映的爱情片数量都很少,口碑跟票房也都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明天就是520档期了,虽然也有《请别相信她》和《余生那些年》两部爱情片,但是体量看起来都不太高。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能等到爆款爱情片的诞生吗?

今年爱情片,接连哑火

一般情况下,对于发展相对成熟的类型片来说,打造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有迹可循的。

就拿爱情片举例,比如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片方喜欢用台湾小生+内地小花的搭配来制造cp;再比如,爱情元素往往和青春片放在一块出现,来勾起观众们的往日情怀。光线的作品就很喜欢这么干,也确实屡试不爽。

爱情片容易诞生爆款的原因在于,这并不是那种非常倚赖工业化水平的类型,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演员魅力,以及情感的抒发和与观众之间建立的联系。爱情片往往不需要特别庞大的后期特效量,制作周期也相对较短,它更多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挂钩。成本如果控制的比较好的话,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爱情片的票房体量波动性也很大。可以看到,大部分爱情片的票房,都维持在千万级别到亿元出头不等。如果能超过5亿甚至更高,那基本上就是大赚了。最近几年,达到10亿+级别的纯爱情片有《夏洛特烦恼》《美人鱼》《前任3》《后来的我们》《少年的你》等,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爱情和其他元素类型相结合,其中爱情喜剧往往是最被认可的一种。

时间来到今年,虽然才过了五个月,但其实已经上映了不少爱情片了。这其中,大部分的票房都不到5000万,放在以往这是很难想象的。

今年情人节上映的《不能流泪的悲伤》,票房5500多万;《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只有2000多万。还有五一档上映的《倒数说爱你》和《长沙夜生活》,票房前者2500万,后者1700多万。另外还有根据IP创作的电影版《爱很美味》,虽然豆瓣评分高达7.8,但是票房也才仅仅1500万左右。更不用说豆瓣评分3.6的《倍儿喜欢你》,以及蹭“前任”系列热度的《复合吧!前任》,票房都只有500万上下。哦,对了,还有一部《不能错过的只有你》,猫眼和灯塔上的票房数据居然有近2000万之大的差距,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恐怕只有片方自己知道了。

进口片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片《稍微想起一些》200多万,泰国片《一杯上路》才十几万,还有一部印度片《方寸之爱》,情报君甚至差点都没有在票房榜上找到这个名字……

是因为爱情片对于内地观众失效了吗?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如果都按照这样的趋势,那么今年接下来那些待定档的爱情片,确实也有必要替它们捏把汗了。

草草收场为哪般?

在这里,情报君试图去分析一下今年到目前为止爱情片类型哑火的原因。

首先,口碑仍然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虽然大家往往都认为,爱情片其实是不太看口碑的一大类型,但是放到当下来看,对于那些非以约会作为目的的观众们来说,如果他们腰包里的钱只能允许他们选择其中一两部电影去看的话,那口碑就不得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了。

坦率点说,国产爱情片也的确常常跟“烂片”这个标签挂钩。不说别的,就拿爱情片的片名来说,就已经足以让人吐槽好久了。随便举几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我的遗憾和你有关》《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我要和你在一起》《我的青春有个你》《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曾经相爱的我们》《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暂且不论这些电影的评分如何,请问上述这些电影,大家真的能分得清啥是啥吗?如果可以的话,这个拗口的名单甚至还能继续列举下去。而且,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些基本上一个片名就把整部电影都剧透了的作品来说,大家真的有想去看的欲望吗?

其次,爱情片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观众们对于该类型的期待

诚然,爱情片的本质就是在讲人与人的关系,落到具体的点上,无非就是“告白”和“告别”这两件事。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得体会,更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能让观众们产生共情,那或许这部电影能够进一步实现下沉。但是归根结底,观众们想看的,还是人性的幽深与复杂。至于那些感情里的小打小闹,甜蜜与争吵,心动与纠结,说实话,看一部可能觉得真实;十部都这么拍,只会让人觉得腻。

套路本身没有问题,因为类型片本身就是遵循着一定的公式的。而公式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它被证明成功过。但是,还是得说,当观众们已经不满足于从一个个“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里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的时候,我们的创作者理应去给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想象

最后,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影片对档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反过来,档期对于影片的助推作用也就变得有限了,尤其是当一个档期出现了多部类型题材相同的影片的时候。

今年五一档一下子出现了三部爱情片,但最终只有《这么多年》成功跑了出来。《倒数说爱你》因为舆论争议,切实地影响到了影片的票房;而《长沙夜生活》则由于排片不占优势,甚至早早退出了竞争。只有《这么多年》,再一次成功证明了“光线公式”的可行性。但即便是这样,相比2021年的《你的婚礼》,这部《这么多年》好像也很难称得上是爆款,充其量就是表现不错。

更何况,随着不同档期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一方面,那种只要是进驻档期就能分到一杯羹的现象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头部大档期倒还好说,但是含三五天节假日的中小档期基本上只够一两部片子成功跑出来,如果爱情片在一开始就不是该档期的领跑选手,那么最终能成功逆袭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像是情人节档、520档、七夕档等这样的爱情片档期受到的牵制又实在太多。如果赶上一个周末,上映的片子也很有看点,那单日大盘或许还不错;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工作日,那基本上也就只能靠晚场黄金场票房撑一撑,加成作用是很一般的。

综合看来,今年上映的这些爱情片,的确基本上都有这样的问题。要不然就是口碑太差,要不然就是排片太低,要不然就是根本从体量和质量上都不占优势导致无人问津,总之大多数也都只能是草草收场的结局。

接下来还能期待什么?

那么今年接下来呢?

首先,明天就是520档期了,有两部爱情片上映,分别是《请别相信她》和《余生那些年》。前者的票房估计在亿元左右,后者预计能达到千万级别,不至于像《稍微想起一些》那么惨淡。再加上五一档还在映的几部爱情片,基本构成了明天520档爱情片的格局。不过,整体看来,明天的大盘领跑者肯定还是属于《速度与激情10》的。

接着,下周五5月26日,有一部爱情口碑佳作《温柔壳》要上映。本片在年初的平遥国际影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出意外口碑应该会有亮眼的表现。不过这种相对偏文艺的电影节系的影片,存在一个能否破圈的问题,因此票房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往后就到了端午档的《我爱你!》了,这可能是目前接下来相较而言比较有卖相的一部爱情片。一方面是主创+卡司比较靠谱,另一方面则是题材。老年爱情是目前市场上还比较稀缺的一个题材,根据目前释出的预告能够看到,影片走的也是那种强情绪的煽情路线,因此如果能够最大程度上引起观众共情的话,还是有很大概率成为今年爱情片的一匹黑马的。

6月30日有一部《透明侠侣》,从目前的物料来看,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卡司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光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粉丝们,恐怕还是撑不起基本盘。不过,爱情喜剧是市场刚需类型,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口碑能超出预期的话,或许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再往后,就没有定档的爱情片了。那今年是不是就没有值得关注的爱情片了呢?也不是。

首先,七夕档是一定还会有爱情片上映的,目前《念念相忘》的可能性比较大。只不过影片的体量也比较一般,再加上主演面临的一些争议,估计这其中也还存在一定的变数。另外,前阵子释出过物料的《穿过月亮的旅行》《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也都有一定概率年内会与观众们见面,还有《爱犬奇缘》这种撤档后就再无消息的影片。最后,今年最有希望同时也是体量最大的一部爱情片,当属《前任4》了。这个大IP经过多年的孵化和下沉,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影响力,预计上映后会再度掀起一波讨论热潮。

说到底,不管是爱情片还是其他别的类型,想要创作出爆款作品,一定都是很难的。很多时候,这不仅要靠着天时地利人和,档期容量、自身质量、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的观影风向等等,其实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情报君才会说,与其去想着怎么去炮制爆款,倒不如扎扎实实让每一部影片都发挥出自身最好的水平,让不同体量的影片“各司其职”,这样或许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该有的表现

爆款当然重要,市场也需要一个又一个爆款的诞生来刺激信心。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类型的发展不能只靠爆款。或者说,塔尖上的爆款要有,底下牢固的基石更要有。如果连基石都不稳的话,那爆款又从何而来呢?

换句话说,如果连成本相对没那么高的爱情片类型,在市场上都已经很难看到“有利可图”的空间的话,那对于其他成本更不可控、制作周期更长的影片们来说,风险一定是更大的。相信所有人都不愿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9adda8f2b0299d7a6a1d8fc784dd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