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念
正式上映第二天,截止中午12点整,《八角笼中》票房已经超过了5亿,而《扫毒3》才5000多万。
当然了,虽然两部新片定在了同一天上映,但是考虑到在此之前《八角笼中》已经连续大范围点映了一周多的时间,所以两者其实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然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不过,即便是这样,对于一个跨越了整整十年,并且曾经登顶过内地影史港片冠军的IP来说,到了第三部,这样的首日成绩,显然也是谈不上多好的。更何况,这还是在暑期档,大盘已经被《消失的她》完全带热了。
截至目前,猫眼专业版对本片的票房预测已经降到了5.37亿,远低于此前多家媒体机构给出的预测成绩。
终于,继《反贪风暴》系列之后,《扫毒》这个系列IP,也要走到头了吗?
高预期与低开局
在此之前,业内普遍认为,这部《扫毒3》有望继续冲击10亿的票房大关。
有这样的预测并不武断。首先,自然是有前一部《扫毒2》13亿+的票房大盘做支撑。2013年,陈木胜执导的《扫毒》上映,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豆瓣至今保持7.6的高分,票房也有2.37亿。那是十年前,内地一整年的票房大盘才218亿,一年到头也只有一部片子能破10亿,所以2亿多的成绩,对于一部港片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到了2019年,这个系列续作才姗姗而来。第二部导演从陈木胜变成了邱礼涛——这也是媒体们在最开始预测《扫毒3》能继续破10亿的另一个原因。毕竟,在19年的《扫毒2》上映之前,邱礼涛还没有成为大家意识中的劳模行活导演。而且,除了联合执导的《新喜剧之王》以外,他独立执导的电影里票房最好的也就是2017年的《拆弹专家》4亿。所以,在当时恐怕没人能预料到这部《扫毒2》,居然可以能成为邱礼涛首部破10亿的作品,甚至一度成为当时港片在内地的票房冠军。
《扫毒2》上映后的第二年,邱礼涛带来了新作《拆弹专家2》。那是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底,《拆弹专家2》作为续集不仅意外地超过了前作的口碑,更是打破了《扫毒2》创下的票房纪录。尽管这一纪录在一年后又被《怒火·重案》打破,但是邱礼涛连着两部10亿+的成绩,也一度让他成为了不少内地片方在寻找项目导演时抢手的“香饽饽”。
综上,考虑到《扫毒》这个系列10亿+的底盘,再加上导演邱礼涛连着两部10亿+的傲人成绩,这部《扫毒3》被预测是10亿+的种子选手,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本片在今年3月就定档在了今年暑期,理论上空出了充足的宣传期,这也让人更加笃定影片取得10亿+势在必得。
然而,临近暑期档,形势却开始变得不太妙了起来。
首先,从3月1日影片定档,到6月5日影片公布影院版预告并提档进入密集宣传期,这之间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除了3月底放出过一版预告以外,其他时候没有释出任何一点相关物料,宣传基本陷入停滞。在影片的官抖上,也只是在3月底放出了几个短视频,再后来更新就是6月份了。官微更新频率同样如此。也就是说,4到5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
营销动作对于想看指数的转化作用也很直观,从猫淘双平台的想看指数来看,前期基本上也只在3月底有过一次想看新增的高峰,其他时间想看增幅基本上波动不大。缺乏营销动作也导致了影片在映前的热度一直不算太高,尤其是片方还在映前一个月选择了提档,但即便这样,当日新增也很有限。
其次,同档期的《八角笼中》早在端午期间就展开了大范围点映,包括在它之后上映的《茶啊二中》,以及本来定在6月底的《透明侠侣》,都在端午期间进行了点映,然而《扫毒3》在这方面的动作一直都比较滞后。上周,《长安三万里》也加入了点映的阵营,光点映票房就超过了2000万。然而本片直到影片正式上映前一天,也就是周三才开始点映,并没取得太大的效果。
最后,从影片的点映以及首日表现来看,走势也并不突出。点映票房300万,首日排片11.9%,票房4380万,占比20%,位居当日第三。而在本片正式上映的情况下,周四的大盘产出2.15亿,相比前一天工作日的1.88亿,只多了不到3000万,说明作为新片的《扫毒3》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刺激。甚至,相比四年前同样在暑期档上映的《扫毒2》,首日票房就达到了1.35亿,首日加首周末直接斩获了4亿+的票房。这样的表现简直能让这部全新续作望尘莫及。
不过,也让人感到可喜的是,昨天上映首日,影片的上座率高达19%,是新片里最高的。这也导致了今天排片比的上升,中午时分达到了25.8%。然而票房占比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而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排片倒挂。
总之,今天周五晚场的表现十分关键。如果到了晚上影片的票房比和排片比能基本持平的话,那或许还能稍微保一保这个排片。如果到了晚间还是没有好转的话,那么随着明天《长安三万里》的上映,势必会分走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再加上下周还有《碟中谍7》这样的好莱坞超级大IP汹汹来袭。不管怎么样,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影片的走势并不乐观。留给本片的时间,其实也不多了。
《扫毒》IP走到头了吗?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扫毒》这个IP系列,票房已经走到头了吗?
平心而论,正如情报君此前多次提到的,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市场热度、大盘表现、营销作用、口碑舆论,以及同档期的对手们等等,直接草率地断言一个系列“走到头”肯定还有些为时过早。但是,影片的热度以及市场表现又是实打实的证明。因此,我们还是可以试着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系列走到第三部不再那么卖座的原因。
首先,IP存在的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结合前作积累下的观众盘,IP基础对于大盘的稳固作用肯定是最显著的。但另一方面,像是《扫毒》这样的系列IP,仅仅只是套用了同一个名字,而非在剧情或人物上有任何的衔接或串联,没看过前两部直接看第三部,好像也没差,那IP对于大盘的转化也就变得很有限了。
其次,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选择根据IP继续创作,本身也是一种原创能力枯竭的表现。当然了,往小了说,这也体现出当下港产商业片的困境;往大了说,全世界的电影行业都多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而从港产犯罪动作片这一大类型上来看,多年下来,观众对于该类型似乎也早已无比熟稔。警匪卧底、兄弟情、悍匪毒贩、正邪交锋、癫狂的爆炸场面,还有排列组合进行搭配的一批港片男演员们,光是这几个关键词,似乎足以让人想到一大堆能完美匹配的港片。既然故事本身对于观众已经不再那么有新鲜感,那么观众自然也很难一再买单支持。
最后,对于这样一部题材相对熟悉,情节也较为简单,也没有任何流量艺人参演的作品,口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目前该系列第一部评价是最好的,到了第二部从7.6降到了只有6.0,而本片的豆瓣开分为6.2,跟第二部差不多。无论放到港片范围内,还是邱礼涛个人的作品序列里,这个分数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看不少网友的评价,也基本集中在“表演是看点,但剧情是弱项”等方面。
因此,综合看来,本来营销动作就比较滞后,热度跟IP效应都一般,整个故事也没有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吸引,最重要的是,口碑并没有给影片带来更多的加成,所以整个片子自然也就处在比较尴尬的地步了。
当然,考虑到目前影片才刚上画不久,后面还是有望凭借较长的战线慢慢上涨的。而且,这也只是邱礼涛今年待映作品中第一部上映的作品,除了下个月的《暗杀风暴》和《绝地追击》以外,《莫斯科行动》和《海关战线》也还是有望冲击10亿票房的。我们也不妨拭目以待。
归根结底,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与其讨论《扫毒》这个系列是不是走到头了,情报君更想知道的是,对于港产警匪动作片这个大的类型而言,是不是走到头了。毕竟,对于大多数题材类似、故事熟悉、演员阵容也相似的这类影片来说,不管是换谁来拍来演,好像是真的很难再讲出新意来了。
诚然,类型片创作本身就是遵循一定的观念和范式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类故事本身就是充满“套路”的。但如果在“套路”的基础上,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和刺激的话,那么这个类型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这恐怕是我们创作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