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问题知多少 | 多学科专家齐聚引力播直播间,与你共话疼痛诊疗

2022-05-12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原标题:疼痛问题知多少 | 多学科专家齐聚引力播直播间,与你共话疼痛诊疗

引力播

2022-05-10 15:02

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疼痛、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总是难以完全避免。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是不少市民选择就诊的首要原因。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根据疼痛类疾病的特点,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疼痛?不同科室针对各种疼痛不适症状都有哪些治疗方法?今天(5月10日),由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联合打造的“高医新干线”健康巡讲栏目,专门针对疼痛话题,在引力播App上推出了视频直播。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赢、骨科主任刘勇、康复科主任杨颖受邀走进本期直播间,为市民进行了详细解答。

疼痛也有好坏之分

不明原因痛可至疼痛科首诊

“疼痛也有好坏之分。”张赢介绍,疼痛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无法完全避免疼痛。一方面,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当人们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疼痛作为一种本能反应,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认为是身体在“发警告”,帮助我们避免受到进一步伤害,这种疼痛我们称之为“好痛”。另一方面,如果伤害性刺激持续三个月以上都没有缓解,达到慢性疼痛的标准,则需要赴医就诊,这种疼痛我们称之为“坏痛”,提示病人要及早就医。

张赢介绍,在临床上,不少慢性疼痛患者,由于不重视自身疼痛问题,使得疼痛症状得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使得“小痛”逐渐发展成“大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使得疼痛病人能得到更专业、更规范的专科治疗,2007年,在经过近十年的调研、论证后,原国家卫生部发文增设了疼痛科,并将其列入和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临床一级学科。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学科,疼痛科涉及临床许多专科,专业范围非常广泛,国际疾病分类已将100多种疾病归类于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癌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

“疼痛科医生在治疗疼痛之前,首先要诊断导致疼痛的病因,然后尽可能地利用其特有的治疗手段——‘微创介入’来解除病因。”张赢说,不少人习惯了忍痛生活,这既容易延误治疗时机,也容易导致误诊。市民遇到不明原因的疼痛,可以将疼痛科作为首诊科室,以尽快明确病因,少走弯路。如患者的疼痛是因肿瘤或者脊柱、肌骨关节退变等引起的,疼痛科也可以精准分诊,将患者转诊至外科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

疼痛可由急性发展为慢性

早期个体化治疗十分必要

“疼痛不能一拖再拖,无论是肩颈痛还是腰背痛,早期治疗疼痛都十分必要。”刘勇介绍,疼痛也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之一。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在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骨科疾病的基础上,尽早镇痛不仅是患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理念,也是骨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临床上,骨科对于疼痛的处理目的主要以解除或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改善为主。骨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急性、慢性病情状况,以及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采用个体化镇痛的治疗方式,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之外,骨科医生在处理患者的疼痛症状时,也很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疏导其焦虑、紧张情绪,并会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骨科医生在处理疼痛症状时,提倡多模式镇痛,即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也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康复关口前移预防疼痛

镇痛药应遵医嘱服用

杨颖介绍,在康复科,出现疼痛的患者通常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痛、脊髓损伤神经痛等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疼痛,以及术后疼痛、慢性劳损性疼痛等关节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

“以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肢体的疼痛为例,其多发生在偏瘫后1至2个月,一般是上肢疼痛。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杨颖介绍,为了预防患者在后期出现疼痛,康复科医护人员将康复关口前移,时刻关注患者的肢位摆放是否正确,以减轻后期出现的挛缩;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搬运和移动患者时,应时刻保护患肢,以降低后期疼痛出现的概率;尽量不在患肢输液打针,并对患肢进行气压治疗,促进循环,预防肩手综合征。此外,后期患者一旦发生疼痛,需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诊疗过程中,一些老年人认为镇痛药有很多副作用,吃多了会上瘾,因此即使医生给开了镇痛药,也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也有不少市民的家庭药箱里,常年备有镇痛药,稍有疼痛就拿出来吃一粒。针对这些观念,杨颖表示,镇痛药不是万能神药,何时吃、吃多少都应该由专业医生来评估,市民不能盲目自行服用,只有合理选择用药类型及摄入方式,才能使得镇痛药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而如果患者不遵医嘱,不定时、定量、按疗程服药,也会带来药物成瘾、视力模糊、胃肠黏膜损伤等副作用。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文 车晋彧/摄)

责任编辑:邹逸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5f4081e8890f5a284422ad17f9dd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