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咨询:我的血液粘稠度高,请问怎样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血液粘稠度高又称为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血液粘度的高低与血浆蛋白浓度有很大关系。许多血浆蛋白异常的疾病都可以表现出明显的高粘滞症状,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某些胶原性疾病等。由于血浆中蛋白含量的异常升高,使血浆粘度明显升高,进而使血液粘度升高。
血稠程度受很多因素所影响,比如饮食、运动、饮水、气候、机体代谢情况等等。血液粘稠度高可由此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血液黏度。因为血液黏度升高后,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如果发展成大血栓,可能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
(1)甜食
血液粘稠高的人不能吃的食物之甜食。甜食含有高糖,如果一直摄取过多糖类,就会使这些糖类都转变为脂肪存在我们的体内,这些脂肪要超过了我们正常所需的一些量就会使身体变得肥胖,从而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对于血液粘稠高的患者来说,这个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因此是禁止吃的。
(2)饮酒
当我们摄取过多的酒精到体内时,就会导致身体变胖,同时还会降低食欲,摄取不到一些营养素。患有高血脂的患者要是喝酒的话,就会使身体的血脂不断升高,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尽量不喝酒。
(3)花生、肥肉
禁止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说一些肥肉、花生等等,都是不能摄取太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高血脂就是指血脂偏高了,要是我们还一直摄取过多的脂肪类食物,会让高血脂的症状一直严重下去。
(4)吸烟
吸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心脏承受能力减弱,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梗塞,导致心脏病。而且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吸收氧气的能力,引起血液粘稠。
1、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喝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喝水时间。一般来说,我们的血液黏度随时间不同而变化。早晨黏度升高,上午8点钟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8时之间最低。当血容量减少、体表温度降低时,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
因而在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大约200毫升温开水。果汁、碳酸饮料或者浓茶水“稀释”效果不如白开水。
2、多素少荤,合理搭配
人们血管中的垃圾多数是一种叫“脂类”的物质,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祸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摄入。像猪脑、猪肝、肥肠等含大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过量食用会让胆固醇堆积,增加血粘度。
而多食素对于血液有稀释作用,比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燕麦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等;辅助降脂的有香芹、魔芋、山楂、海带、玉米等。
将每餐的3荤1素改为3素1荤,荤菜以优质蛋白为主,粗细粮搭配,有助血液净化!
3、戒烟限酒
4、多运动,每日至少运动30分钟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血液粘稠的人要保持每日至少运动30分钟,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提醒:血稠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血液健康问题。下面几类高危人群,最好定期体检:
高血压患者
高血脂患者
长期吸烟者(包括二手烟)
45岁以上的男性
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