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樵:一诗一得(1411—1420)

2023-08-30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归樵:一诗一得(1411—142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411乐山大佛

郭定干

稳坐江边不计年,眼中见惯浪翻船。

问他哪得全身术,不倒原来有靠山。

以大佛“有靠山”立意,新颖,有突破,见讽喻。(归樵)

1412背老岳父回家

李荣聪

巍巍战战笑颜红,六十翁背九十翁。

谁说泰山移不动,书生本事胜愚公。

岳父—泰山,移—愚公,经过诗人巧妙联想,妥帖安排,创造融合,化差异为雷同,孝心便在幽默风趣中得以体现。(归樵)

1413冬夜吟怀

郑万才

无端梦醒夜难眠,辗转一宵嚼苦甜。

十载未曾归故里,生儿不会讲方言。

将思乡之情借“生儿不会讲方言”托出,述意手法出人意料。(归樵)

1414题薄刀峰

夏义兵

奇峰源大别,一刃向天挥。

小试锋芒处,寒云片片飞。

紧扣“薄刀,”“一刃”“锋芒”“寒云”可谓述意精致,“挥”“试”“飞”,可谓用字凝练。(归樵)

1415圆明园

张明新

一炬繁华成废丘,残桥拱恨绿烟愁。

园中两者烧不死,野草心和石骨头。

此诗可与韦树定《甲午初夏过圆明园》“临榭骄阳似火明,夏宫盛况复经营。谁知石缝劫灰沃,芳草年年忍痛生”对读。两首皆赋予民族劫难自强不息的意义。韦诗更有夹缝中求生存的意蕴。手法不同,张诗以象尽意。韦诗更趋于联想述意。读者可咀嚼“芳草年年忍痛生”句。(归樵)

1416清明回乡过祖宅偶感

王天明

老巷徘徊旧梦粘,料知墙内绿新添。

院门难进非因锁,怕见蛛丝挂屋檐。

起承“徘徊”“旧梦粘”“料知”“新绿添”句皆有欲进院门之意,转句却以“难进”造就波澜,如此,结句“怕见蛛丝”更能增添沧桑感。(归樵)

1417耽 诗

朱苏

漫步公余不觉痴,东西远近两由之。

羊肠处处谙平仄,另起一行还是诗。

借漫步,采用比的手法,把抽象的耽诗,化作具体生动的意象,颇妙。(归樵)

1418小菜园

吴长龄

墙边补种已三轮,尽作它家啄上珍。

一自刀枪归库后,乡间小鸟目无人。

转结句见发散立意,让浅的事理深起来,大有不尽之意。(归樵)

1419作民兄书斋临窗观钓

曹长河

严冬时节御河滨,犹把长竿拟获鳞。

如此黄昏如此境,可怜鱼钓可怜人。

抓住观钓情景,反向立意,新颖而不失深刻。(归樵)

1420大风吹倒秦始皇铜像有作

何阳义

兵燹经年六国亡,余威无尽出咸阳。

有风偏不畏权势,放倒千秋秦始皇。

“不畏权势”,“放到”,把“风”作大,造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命意有胆识,言出有性情。(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cba09878ec873bc489834a0fff6a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