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67):2023年第45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秋 收
刘大伟(吉林)
收割至迟暮,田间笑语甜。
蓦然抬望眼,新月也挥镰。
冯仲平:《秋收》一诗,语言平实,格调轻松,意境优美。前两句以转喻的方式展开,为起承之势,描绘出秋收的繁忙与喜悦。“蓦然抬望眼”,转出新意,结句截断众流,出人意表,从田间地头直冲九霄。“新月挥镰”,赫然在目,新颖警策,令人惊叹!
李江湖:秋收之喜悦,于人则“笑语甜”,于月则“也挥镰”,物与我同一情绪。瞬间场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老屋蜘蛛
段思境(河北)
执著残檐下,依然日日忙。
唯凭那张网,挽住旧时光。
卢冷夫:首二句有些重复,不过无妨,因后面足够精彩和发人深省。曾有一首题为《生活》的新诗,全诗就一字:“网”。此作由蛛网过渡到人生,不露声色,属空灵缥缈之笔。像网一样纠结的心情里面,应有些无奈和不甘吧。
李江湖评:用语平实,未觉惊艳,但妙在题目下的准,由蜘蛛而得出留恋老屋,由结网而得出守护旧时光,切题切景,点逗乡愁,便增寄托。又,“执着”二字好。
登晏镜岭
李家荣(广东)
绝顶歌还啸,吟鞋靸便停。
海从胸次出,天向眼中青。
日月身何往,乾坤我一经。
孰知鸥鸟健,分浪试秋翎。
卢冷夫:诗写悠然独行、超然物外之境,字里行间时呈行化机之妙,章法娴熟,构思巧妙,韵味十足。
王震宇:中二联纵横阔大,颇见胸襟。结句亦健动,第二句旁逸斜出,亦具奇趣。
中岩寺前观岷江
安全东(四川)
岸阔江平烟树微,寺钟浴日亦光辉。
白云在天天在水,只解开花不解飞。
卢冷夫:前二句层次分明,顺序铺垫。转句较新颖,虽是客观现实,然从诗的角度理解才有味道。“开花”指心情,此时应有所悟,因“最美的蓝天在水里”,大凡物与物、人与物各有其乐,何必强求,“不解”也罢。
与老邻居淮海中路小聚
杨逸明(上海)
梧桐树下又徐行,最熟悉街今陌生。
母校楼成商厦耸,童年友共茗杯倾。
别来经历谈方健,老去襟怀气已平。
情性我侪都未改,欣看风貌变申城。
卢冷夫:如平常叙事般交待小聚过程,词句干净,更见性情。诗中几处顿挫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题。不愧老手,在句法和节奏上作适当变换(省略或倒装),诗便有了新意味,耐读耐品。
鹧鸪天·晚来散步
刘强(安徽)
为口奔忙半似颠,眼中几日少波澜。寻来野径能容我,赚得幽栖不费钱。
灯初上,雨微寒,何须残照与凭栏?闲时有个无人处,独占秋风一片安。
卢冷夫:上片说劳生,下片表心态。而最应学习的,是作者的好心态,不争不比,随遇而安,着实让人佩服。
宿南山
赵建德(浙江)
四围山叠翠,一望径如绳。
唯恐宾归晚,烟村柿挂灯。
冯仲平:诗人颇擅摹写,南山拔地而起,四围叠翠环绕,大处落墨,空间开阔。“一望径如绳”句,最为生动形象,堪称神来之笔。三四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诗人设身处地,拟作主客交流,移情于客观外物,情感往返流动,充满轻灵活泼之趣。
即闲有寄
刘元大(湖北)
闲眺清窗外,云端掠白凫。
天穹幽若水,山影淡如无。
掩卷余三味,吟风只半壶。
门中谁劝酒?树上两春乌。
冯仲平:首联两句之间,按皎然《诗式》所言为“百叶芙蓉、菡萏照水例”,按叶梦得《石林诗话》解云门禅语为“随波逐浪句”,按雅各布森观点为隐喻,颔联、颈联与首联同,均为处于选择轴上的隐喻关系;而颔联与颈联之间,则是典型的承转关系。诗人独饮无友,故有“树上两春乌”,结句翻新出奇,亦收“截断众流”之功。
友人邀赏香山红叶不赴赋此以解
杨计然(上海)
京中来雅意,邀我上西山。
遥想秋多美,独忧人不闲。
白云空寂寂,红叶自斑斑。
也厌尘嚣路,相违咫尺间。
冯仲平:此诗语言朴素流畅,语气亲切自然,思路委曲婉转,情感起伏跌宕,从头到尾富于变化。虽“雅意”难却,奈“尘嚣”间隔;虽心生向往,却委婉谢绝。两位老友娓娓对谈,推心置腹,无客套敷衍,结构行云流水;而“白云空迹寂,红叶自斑斑”异峰突起,想象之词,向往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高高举起之后,尾联轻轻放下,给人无限遐思余地。
晚 秋
郭蕙(河南)
秋色调匀细细添,橙黄青碧满诗奁。
西风催促情怀烈,一笔题红十万签。
冯仲平:古人多感,伤春悲秋;诗人多情,别样思致,将“橙黄青碧”之多彩秋色,化为满奁浪漫诗篇。诗人举重若轻,起笔轻柔俊俏如咏絮薛笺,挥洒浓郁才情似陆海潘江。“西风催促”,紧锣密鼓;“情怀”激烈,如椽挥舞。“一笔题红十万签”,何等气力,何其矫健,何其壮美,何其惊艳!
白 露
王十二(安徽)
长江一道划天空,万叠云山雁影中。
风物不教秋色浅,芦花露白蓼花红。
冯仲平:起势高远,境界宏阔。唐代皎然《诗式》强调诗的取境,主张体势高逸雄奇:“高手述作,如登衡、巫,睹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白露》一诗,颇合皎然之论。“长江一道”“万叠云山”,气魄之大,极地摩天。前两句塑形,后两句染色,“芦花露白蓼花红”,俨然浓墨重彩之风景画耳。
晚秋遣兴
崔广礼(黑龙江)
乐向烟波遣俗身,春花秋月总相亲。
风为雅友云为侣,山作蓬庐水作邻。
白首听笙应有迹,清溪洗耳可无尘。
余生漫得诗书伴,执守心中这点真。
冯仲平:“烟波”“花月”,脱俗离尘;风云、山水,君子所乐。“听笙”“洗耳”,摒除烦扰;“诗书”为伴,“执守”本真。品读清词丽句,如行山阴道上;仰观景行行止,顿生追随之心。弃假人之渊薮,守纯真之童心;明吾心之宇宙,格万物而致良知。范仲淹曰:“微斯人,吾谁与归!”
饭 勺
凌大鑫(辽宁)
纤细腰身未必轻,铮铮铁骨亦晶莹。
敢盛十万繁星起,偏入三千弱水行。
勺稳堪称天下稳,心平可使碗中平。
高高悬挂无依靠,荡荡悠悠到耄龄。
冯仲平: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司马迁论屈原云:“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王逸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诗之兴观群怨,其时义大矣哉!“纤细腰身”,写其形也;“铮铮铁骨”,喻其性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吾以此许凌大鑫《饭勺》诗:“勺稳堪称天下稳,心平可使碗中平。”《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此诗有焉!若夫子闻之,亦必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钓鱼(新韵)
张东凯(黑龙江)
一纶集百欲,甩钓似挥戈。
道是修心性,心湖屡泛波。
王震宇:立意深细。
长街晚步
李景慧(山东)
虫消风冷寂寥灯,时浅时深踩叶行。
非是今宵淘气甚,只缘脚底爱秋声。
王震宇:偶踏落叶,亦感秋声。诗人之心,深可会哉!
只 为
廖国华(湖北)
无官身暂轻,有死归何急。
只为一人哀,采光天下菊。
王震宇:斯人之逝,天下颇骚动。吾意非其人之足尚也,逆而反也。诗人亦多有作,存一时之迹也。
所 见
王建强(河北)
霾重深秋夜,无风木叶稀。
微灯黄似桔,弱弱一虫飞。
王震宇:建强先生之诗,欲造平淡真实之境。窃以为平淡真实,亦须藉笔力之斡旋,此小关节如不经意处所以为尤难也。
记一位老父亲的聊天
杨春光(黑龙江)
打工儿未归,小院须留守。
生怕我孤单,帮添一条狗。
李江湖:结句翻出,以诙谐说惆怅,妙。
小 贩
贾建明(四川)
铺开白菜绿沙河,叶上圆珠聚酒窝。
叫卖声中夕阳下,称些去不小哥哥。
李江湖:三四句情景如在目前,描摹的细,有声有色。
晚秋日随一希上师登海棠山
王聪颖(辽宁)
迎风携手走来艰,烟锁层台雾锁山。
野径逢人欺杖短,疏篱遇我许腰弯。
堪行脚底皆顽石,能刻龛中即佛颜。
一枕禅房霜露冷,许偷今夕片时闲。
李江湖:二联工巧,颇有生活,尤以“野径逢人欺杖短”佼佼特出。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以年长为先
卢冷夫 籍贯江西,1964年出生于辽宁,现居北京。原总参某部退休干部,大校军衔。现为《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红叶》执行主编。
冯仲平 文学博士,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教授。
王震宇 197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师从孔凡章先生。著有《辽西三家诗》(合著)《独笑楼诗存》《剑南诗选》。《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李江湖 本名李伟亮,别署挹风斋主人。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