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死?坚决走出去?台积电和TCL创始人为什么有不同判断

2023-03-18     单仁行

原标题:全球化已死?坚决走出去?台积电和TCL创始人为什么有不同判断

01

在三个月之前,台积电搬迁美国的庆祝仪式上,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对着台下无数半导体企业的经营者说了一句话:

全球化已经死了,不再有自由贸易了。

张忠谋说的就是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三个月之后的大会上,作为代表的TCL创始人,李东生却说:

中国制造业一定要坚决走出国门,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越是在刮逆全球化风浪的时候,越是要坚持全球化战略,唯有如此,中国制造业才有未来。

怎么去理解这两位顶级企业家的判断?制造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走出国门?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为什么台积电的张忠谋说,全球化已死呢?

这是因为他看到美国人处心积虑的把全球市场人为地切成几个孤岛。

但这不是中国人的希望,也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

为什么TCL创始人,李东生说中国制造业一定要坚决走出国门?

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越是在刮逆全球化风浪的时候,越是要坚持全球化战略。

唯有如此,中国制造业才有未来。

中国十四五规划当中提出了双循环的理论,确实,中国的外循环遭遇到了逆全球化思潮,特别是来自于美国希望让中国企业边缘化的大环境。

美国企业之所以在全球攻城掠地,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奔着国际化的事业,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全球资源性的布局,以及全球市场的布局。

把全世界都看成是自己的市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所提出来的,以国内市场的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格局。

中国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坚持往外走,只能在中国市场内卷,这是一个很悲催的命运。

很卷的中国市场,能在较强竞争强度的环境下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品牌,团队更有战斗力,也更能理解用户需求的产品,就像TikTok一样。

如果中国企业不坚持往外走,刚好中了美国要把中国封杀在中国国内的美梦。

中国企业更要坚持不懈的走出去,打破美国的封锁,真正把中国的优秀产品带到全世界。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企业调整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有利于实现中国和东道国的双赢。

中国的企业要有服务全世界的决心,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对中国的打压会越来越少,中国的品牌才能借助中国文化的输出,在全世界站稳脚跟。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在去年的三季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花了约290亿人民币买入台积电6006万股。

但是,到了2022年12月31日,巴菲特又大手笔减持购买仅3个月的台积电,卖出了5180万股,占持股比例的86%。

促使股神匆匆卖出台积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张忠谋所说的,台积电受到了比较大的政治因素影响。

大家知道,台积电是一家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业务,但他的起家、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都来自于美国。

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台积电受制于人,张忠谋有感慨而发,全球化已经死了,不再有自由贸易了。

但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国目前正在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外部的宏观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不管是俄乌战争还是三年的疫情,对比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已经有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在疫情当中,我们提出了“内循环加外循环“的双循环战略。

对内要改革生产要素,促进消费,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这也是今年的大主题。

对外要更加的开放,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重点。

第一是从“低端制造出口”转向“高端智制出海”(高端智慧制造)

过去我们很多企业对外出口的是玩具、小家电这些比较低端的产品。

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低端制造业的出口比例在下降,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比例在上升。

像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销量,除开美国的特斯拉,基本上都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

我们上周去比亚迪调研,了解到比亚迪正在加快出海的节奏,欧洲是比亚迪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站,在去年年底,比亚迪进一步开拓了法国和英国的市场,在欧洲已经做到了整体的输出。

在东南亚,比亚迪也在进行布局,包括在泰国建设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

未来我们就可能从过去低端制造走出去,变成像新能源车这类高端制造加智能制造去链接全球。

第二、避免直接跟美国脱钩,寻找区域联盟的突破口。

从中美目前的关系来说,我们是避免与美国脱钩,发生直接的冲突。

像我在比亚迪调研到的情况,比亚迪取消了南美60亿的项目,包括像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也取消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免直接跟特斯拉形成巨大冲突,担心制裁。

但这不代表我们的企业就不能走出去了,我们也在寻找着区域联盟的突破口。

非洲就不用说了,像在东盟,自从去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东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增长了21.7%。

中东地区也有突破,在上周,中国牵头作为中间人,让沙特和伊朗实现了共同对话,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对“石油美元”经济体系的一次挑战。

同时在昨天,央行刚刚又宣布降准,下调了0.25%的基准点,刺激经济的信号很明显。

中国未来会形成以“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和资本”三方面向海外输出的情况。

对我们企业来说,必须要有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理念和信心。

当然,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各种出海电商平台,短视频APP去做协同,减少出海的成本和摸索的路径。

这是我的观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04

最后我们来看看百度的文心一言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请大家看文稿里的图。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b70857dea10897ed3aa2c0bfa4e72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