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正在逃离深圳吗?

2023-12-26     单仁行

原标题:制造业正在逃离深圳吗?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接近年末,一些深圳的企业家跟我聊到了2024年的计划,准备搬迁,打算把工厂从深圳搬到东莞、惠州这些周边地区,降低成本。

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样的趋势,从这几年在深圳周边走访企业的经历来看,一些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人力密集型资源的企业越搬越远,有的在龙华呆了很久,搬去了宝安的郊区,现在又打算往东莞搬。

有的企业家很感慨,在深圳呆了这么久,感觉现在的深圳已经容不下他这样的制造业了。

那么,真的是如此吗?深圳容不下制造业了吗?

02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简单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

制造业是不是正在离开深圳?

这个答案毋庸置疑,并且,从我们查找到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包括第二产业迁移深圳的浪潮不是今天才有,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从深圳统计局2022年报告可以看到。

深圳曾有两次第二产业出走的情况:

1995年,台资、港资外迁,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很快就有更多的外资来到深圳;

2006年开始,逐渐回升的第二产业比重再度下降,一直到现在再无反弹。

2021年,深圳第二产业的比重下滑到了37%,比2005年的顶峰53.8%少去了16.8%。

为什么这些工业企业要离开深圳呢?

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直接讲主要的。

第一个客观原因,是连年上涨的人力成本和房租。

根据深圳统计局的报告,深圳2021年的人均年工资达到了15.5万,且平均每年大约上涨10%左右,预估2023年查不多人均年收入17万。

在这里面,制造业虽然略低于深圳的平均工资,但也保持了上涨趋势,2021年就达到了年均12万的工资开支。

加上越来越高的房价,这些成本都在无形上涨,加大企业负担。

但另一边经济下行,需求疲弱,订单难接,有时候看上去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算上上涨的成本,很多企业表面上订单多,干的热热闹闹,很多都只是收支平衡而已,谈不上赚钱。

对企业来说,盈利是天性,去到东莞、惠州,甚至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再加上优惠政策也无可厚非。

03

第二个主观原因,是深圳在有意识的筛选企业,促使产业升级。

深圳经历了十多年工业、制造业的外迁,但有意思的是,深圳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却不断上涨,特别是工业,生产指数增速达到了27.1,远远高出深圳平均增速20.7。

两次制造业撤离,反而让深圳一跃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一面旗帜,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背景:产业升级。

所以,深圳是在有意识,有选择地走一条转型之路,腾笼换鸟。

从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规划上来说,我们正走向数字经济时代,大量跟数字经济有关,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创新内容,正集中在深圳进行试点。

未来制造业的大方向,就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的方向升级,要向产业附加值更高的尖端产业去前进。

这也要求着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在技术深度和应用场景上不断提升,去满足经济内循环的市场需求。

所以,对于还在依靠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来说,就面临两个选择了,这几乎就是一个阳谋。

要么,不改变自己,那为了成本考虑,你想留也留不住,你就必须要去一个更合适的地方了。

要么,就是在产品、技术上改革升级、甚至是整个模式,以质量来驱动发展。

这也是深圳希望看到的一面,但是,任何转型都是有代价的,必须要有政策指导,更要有真金白银的支撑。

在这方面,深圳相对来说做的非常不错,最近,深圳工业总会的朋友给我看了一份通知,这也关系到深圳每一个工业企业。

这份通知很长,大家也可以去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官网上查看,叫做《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

具体讲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给钱”。

比如说,工业企业在深圳总投资额达到5亿及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政府按照不超过总投资的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上限1亿。

还比如说投资达到1000万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政府按照不超过总投资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上限5000万。

可能有同学会觉得这个金额是不是太大了,我企业很小怎么办?

一样也有政策。

对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及以上的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政府按照不超过数字化转型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上限500万。

什么叫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呢?

比如说,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皮革、内衣、眼镜、工艺美术、化妆品等等一系列传统企业运用智能制造装备和数字技术,实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和销售、人才培养都属于资助标的,你做了,政府就有资助。

还比如说我的设备要更新换代了,要扩大产能了,我采用了更加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政府也给钱,对总投资达到2000万及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的10%进行资助,单个项目上限1000万。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包括对产品研发、加工制造、营销销售这些企业经营活动,过去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今天都被拿了出来,加上真金白银推动企业去转型升级。

各位特别建议你们好好看看这份文件,包括我们各位牛商,你们在营销上的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去申请。

04

今天的深圳正处于转型的重要节点,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深圳独有。

历史上美国硅谷也出现过企业外迁的情况,但从结果上来看,无法变革的企业会迁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会取代原来企业的位置,继续开花结果,用更高的效率和产值拉动地区发展。

就像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深圳下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是城市的选择,也是属于企业的一次考验。

假如我们不去变革,仍然停留在10年、20年前的发展模式里缓慢增长,甚至是原地踏步,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自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那么,持续上升的人力成本和土地价格,就会逼着企业不得不离开这里。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b0eea8b78636c18a77ad96f1701e4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