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不管是好是坏,我们已经走完了整个2023年。
但各位经营者、创业者,当我们回首过去这一年,心里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呢?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2023年的关键词。
那么,大家不妨来听听单仁行的老师们对于2023年的感受和关键词。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2023年发生了很多故事,有预料之中的变化,也有超过预期的意外。
当我回首2023年,我的直觉当中蹦出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意外低迷”,第二个词是“AI元年”。
什么是意外低迷呢?
那就是经济恢复的速度,和股市一样“低迷”,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
22年12月封控放开,大家对2023年各行各业都充满着期待,期望在2023年会释放被疫情压抑的需求。
但是,超出所有经济学家,以及所有像我一样的国人的预期,2023年可能是我们过去最难的一年!
从2023年三月份开始到八月份,包括被房地产牵连的前后端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都极其低迷。
我们都严重低估了房地产低迷对整个市场需求的拖累。
2023年,凡是跟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企业,业务都非常吃紧。
2023年,除了新能源产业和一般消费的吃住行玩之外,基本上各个企业订单都很少、不敢投资消费。
我身边手机行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从三月份到六月份基本上没有订单,一直等到七月份开始,手上才陆陆续续的接到订单,从连续亏损开始持平,从七月末到十一月份,整个业务情况才开始有所恢复。
从我对一些企业的走访和调研来看,很多企业反馈说内卷现象越发严重,供应链竞争激烈,不少公司的营收确实还在增加,特别是我们很多牛商,但利润率在下降,总体利润增长非常微小。
我身边有做半导体芯片的学员企业,虽然2023年营收比2022年增长30%,但利润并没有增长,这已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了。
更多外部企业没有倒在疫情之中,却倒在了意外低迷的2023年。
股市的低迷也是超乎大家的想象,2022年年末,大家设想着,2023年股市会像全球股市一样的叫好。
但实际直到最后收官,上证指数也没能突破3000点,全年跌幅4.5%。
这是我对2023年一个直观的感受,当然,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单仁牛商的学员里,那些把互联网用得比较出色,特别是把短视频直播用得比较好的企业,他们业绩还在增长,只不过因为竞争激烈,利润率在下降。
第二个词就是AI。
2023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落地和快速应用,超乎想象。
我们不由自主的在思考,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产内容)对于人类而言,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比尔盖茨认为,“AI作为目前影响最深远的创新技术,将会在3年内彻底席卷全球”。
人工智能和每个人,包括每个企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对于2024年,大部分人仍然是悲观的态度,买方市场的大趋势无法逆转,各行业的竞争会继续内卷和加剧。
抢市场,抢生意,将会是2024年大家活下去的主线。
但从我的专业领域思考,我能想象出,在已经到来的视播时代的视觉营销中,AI一定会在2024年爆发。
用人工智能生成高质量的营销内容,用AI剪辑视频帮助品牌全域占位,用精细化创作的高转化的内容做流量转化,几乎是一件确定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企业未来保持增长的重要方式。
我们也会继续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同时把我们更多深度的思考通过单仁行传播给大家。
我们也会在技术上继续研发,让高效的技术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营销逻辑,支持所有企业在互联网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2024年不管经济状况如何,每个企业只要懂得在深度领域去深耕,借助于高效率技术的加持,一定能在自己的行业中取得出色成绩,甚至有50%-100%的增长。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一眨眼,2023年就要过去了,我和大家分享三个思考和展望。
第一、阳康后没有等来预期的“阳”。
在阳康后,我们都期盼经济和股市的反弹。
但就算是在多次政策喊话和10月份汇金公司增持四大银行的三次行情中,反弹幅度也是越来越小。
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物价指数CPI、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和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年初一直以来都处于下行走势。
在投资方面,以大模型、华为手机/汽车产业链出现翻倍甚至数倍的机会,以往备受青睐的消费行业,除了黄金外,都比较低迷。
像过去十几年最抗跌的贵州茅台,在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保持近20%的增长、批发价涨价20%的情况下,年涨幅只有+2.36%。
我判断,2024年中国经济动力,将继续从“消费躺平”转移到“科技崛起”。
第二、全面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同时叫停多家违规上市。
在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为导向,进一步改进主板交易制度。
4月10日,A股市场迎来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的上市,包括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在内的资本市场各大板块都实现了注册制。
这就完成了资本市场既定的改革任务,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为投资和融资者提供了变现和退出的正循环。
但也对监管和投资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10月7日,浙江国祥IPO被上交所紧急叫停,主要就是因为舆论质疑浙江国祥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发行定价较高、“清仓式分红”等问题。
浙江国祥IPO被叫停也颇具意义。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注册制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充分考虑我们国情、诚信环境和资本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还会严格把握上市公司的质量关。
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认真搞业务,而不是上市圈钱。
3、房地产泡沫和中植系爆雷。
9月28日,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在恒大爆雷后的两年多时间,许家印在美国申请破产等一系列操作,令他的口碑跌到了谷底,昨天也发布了恒大登记的债券还有3000多亿。
以恒大、碧桂园为代表的一批“房地产大佬”逐渐走向没落,意味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狂飙突进的年代彻底结束,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房地产衰退的连带效应,也带跨了一批热衷搞金融操作、跑马圈地的企业。
11月22日,中植集团发布致投资者公开信披露:中植集团账面资产2000亿,负债本息规模4200亿-4600亿,严重资不抵债。
对于房地产和“中植系”的清理,能够看出国家为什么不再像2008年/2015年一样大水漫灌的救经济、救股市。
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又会进入这些行业的死循环,只能延缓泡沫,但不能根治泡沫。
高层痛下决心,继互联网反垄断和医改后,继续清理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只有在经济、股市的低谷,把脓疮挤掉,才不会在高峰期爆炸,引发2008年美国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未来,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走出低谷期,改换新经济引擎,科技将会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