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有效管理的七种谋略和十项守则

2023-11-11     校长传媒

原标题:班主任有效管理的七种谋略和十项守则

班主任有效管理的七种谋略

文|于小龙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就像一条纽带,维系着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如何管好一个班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班主任要善于学习

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免在实践中迷惘。二是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班主任的义务和权利,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权限等。现在的管理是以人为本、依法执教,如果不懂得必要的法律常识,在解决一些班上与家长和社会中的事情就无从着手。三是向同行学习,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四是在反思中学习,班主任在处理众多的事务中要多反思,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善和落实,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在这信息知识时代,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努力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点、知识、理论结构,班主任将会被时代淘汰,被学生看不起,自然就没有学识魅力了。

二、班主任要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一切工作都会失去热情。首先,班主任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交往、前途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的博大。其次,班主任的“爱”不能无限,必须建立在从严管理、从严衡量、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否则,师爱变成了“和稀泥”,班级可能会变成“无政府”状态,要照章管理,违章必究。正确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必须做到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严就是无私的爱,接受教师在爱中的管理。

三、班主任要挖掘学生优点

人都喜欢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有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想象,一个班上的后进生都在尽力去学习,去维护班上的荣誉,这个班上的班风、学风不可能很差的。班主任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激励,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要“蹲下来看学生”。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有机体身上,在任何程度上,都有一股向着好的方向实现它的内在可能性的潜能。但是这种先天倾向的实现并没有必然的规律性,其最终实现与否,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自由运行的条件下,它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才可能充分实现。并且他认为必须以人为中心,创造一种和睦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才能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尽量少批评,多用表扬,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让学生身上不好的一面,通过老师外在的帮助,内化为本身的需要。这样,即使是顽皮的学生,他也会逐渐地尊敬教师,喜欢班集体,热爱同学,不出现逆反心理,正常地健康成长。

四、班主任管理要全面精细

班主任管理工作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否则会顾此失彼,最后全盘皆输。第一,对班级工作要全面抓。班风、学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要重视,都要抓好。不能只抓学习,放松或放弃其他工作;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同时,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精细,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了解情况要详细、要认真,发现问题要仔细,不让任何问题的蛛丝马迹逃过自己的眼睛,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甚至粗暴。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就体现了老师的心胸开阔、细致入微的风格,人格魅力在学生中真正体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班主任要创新管理方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不能长期都是老一套,墨守成规。很多事情你还没有处理,学生就明白你将怎样处理,这样工作起来你的威信就大减了。如何来做到管理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呢?一是要组织不同类型的有效的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需要抓的事情很多,例如班级日常事务、环境卫生、纪律等,要根据本阶段的情况选出典型的工作,要重点突出,以点代面,不失时机的教育一片,惩戒一批,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要根据本班的情况,培养学生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健身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来源地层次、家庭背景、周围环境不一样,习惯培养和养成的方法就不同。三是典型学生和典型案例的处理要把握时机。有经验的班主任制度良好的班风对于一个集体的重要性,良好的班风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特别要抓住典型事件,把握最佳时机,让学生在典型事件的处理中对班主任产生敬畏。各班学生必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能是不出手时乱出手。预防你想教育他没达到目的,反而让他更加 “嚣张”。此时,将显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学生心中要有神秘感,敬佩老师,进而支持教师工作,维护班级荣誉。四是班规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教育需尊重学生的个性,符合人性。班主任工作并非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主动、心悦诚服地接受纪律约束。如果班主任在工作时不注意调查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只是一味的强调班规,可能会暂时压服了学生名,但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疙瘩。因此,尽管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很有必要,但必要的灵活性、分寸都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发展质量

质量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凝聚人心和增强信心的关键,是单位迅速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学校基本单元的班集体也必须把质量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班集体健康持续发展。这里的质量主要应该是两方面:一是近期目标。主要是学校下达的近期目标任务,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班风班纪,安全工作。都必须是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二是远期目标。这主要是根据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德育目标、健康目标、能力目标等。根据本班情况全面规划、科学安排,争取学生在本班三年的学习有预期的收获。班主任有这样的质量意识,一是能增强班上所有的任课教师的信心,在本班工作能施展才能,工作的汗水能结晶,让社会肯定其价值。二是能增加社会群众的信誉度。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发展的期望值高,家长放心。班上有这两股力量来支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七、班主任要协调好关系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必须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社会、学生间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班主任必须与科任教师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集体。一要经常诚恳地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要加强学生尊师教育,让学生尊敬每一位科任教师,珍惜教师的努力成果;三要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特别是要经常利用各种时间各种形式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和满意度,增进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尊敬之情,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搞好教学工作。进而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也开始关心和支持,从而推进了班级工作。

其次,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交流,介绍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把学生的情况针对性、选择性地介绍给家长,让家长更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的教育方法、方式等多方面与学校保持接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再次,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是注意培养干部。初中学生为集体做事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做具体事情的能力不是很强,若遇到风气不是很好的班集体,班干部开展工作很难,有时还会被人讥笑挖苦,这必须要班主任树立正气,培养锻炼班干部,相信班干部,教给一定的为人处事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班干部大胆干,放手干(当然要注意部分干部乱来)。形成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二是让学生明白,能在一个班集体共同学习生活三年是一种缘分,同学这种关系是纯洁的、相互的、永恒的,不以你与个别同学关系的好坏、成绩的优差、家庭的贫富等而改变,必须珍惜同学间的真诚感情。大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度过这难忘的三年同窗生活。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并且注意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略有修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当好一名班主任的十项守则

文|任豆

1.班级建设是“中心”

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巡视观察要细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前提。班主任应当学会“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情况,善于处理问题。班主任通过深入学生的生活,经过细心的观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所获得的感性的材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加工从而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对策措施,才能制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真正把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3.队伍建设是“核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德育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各班级的班风学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如何。一个好的班主任,之所以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因为她具有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班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能力和水平。作为班主任,只有把好考察选拔关、教育培养关和使用监督关,才能建设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好人好事人有夸,坏人坏事有人管,正气得以发扬,不良风气受到唾弃的良好氛围。

4.日常管理需“恒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作为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要有个过程,即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总之是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绝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5.批评表扬讲“公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除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科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一个看似细小,实则重大的因素,即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班干部不偏袒,对劣等生不歧视,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全体学生听其、信其道,言听计从,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护

6.对待学生有“爱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情感投资。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只有老师首先关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在经济建设中,只有首先有投资,才会有收益。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感情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上的收益,而是为了获得感情上的沟通,便于加强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没有一种爱生的思想感情,就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也不会产生强烈的事业心。样的班主任也就带不好班级,教不好学生。

7.喜怒哀乐要“关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最佳机遇。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客观要求。如果学生在发生喜怒哀乐等情感矛盾或困惑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关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那么,一方面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又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更加信服班主任的管理,更加倾听班主任的教导,更有利于各项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反之,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漠不关心,对心理问题不及时疏导或疏导不当,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引发有关事件的发生,进而影响良好班风的建设。因此,班主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在生活上要加以关心,更要从心理上体贴关怀,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的萌芽状态。

8.个别谈话要“交心”

这是抓好班风学风的一门艺术。也是赢得学生信任的主要方法。个别谈话要“交心”,只有老师善于“交心”才能最终赢得同学的“心”;只有赢得同学的“心”,才能真正赢得同学的信任,才能把班级工作做好。这里的“交心”有多层含义,但最主要的是必须使学生明确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利益,站在学生的立场说话。

9.转化工作要“耐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金钥匙。班级中的顽劣学生,其影响力很大,往往是学生中自然群体的领袖人物,具有号召力,影响力。这些学生工作做不好,不仅要带坏一群人,而且会破坏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会扰乱良好的教学秩序。做顽劣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避免师生矛盾激化,产生逆反心理,否则会使转化工作更加困难。二是不要怕出现反复,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具有可塑性,要坚定信心,一定能教育好,转化好,挽救一名品德不良学生;另一方面,思想认识问题,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做了一次或若干次思想工作就马到成功,一劳永逸。世界观的形成和转变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其不良习气必然会出现反复。要学会用自己的耐心去制胜学生的反复性。

10.言行服饰要“舒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人格力量。学生的行为习惯,从启蒙时代开始,是以模仿大人、模仿同伴开始的,进入学校以后,则转而模仿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的批判性、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但毕竟他们尚未成熟,仍然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无论是同学的言行举止,还是老师的言行服饰,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班主任,尤其要做到说话文明,有素养,不讲低级庸俗的话,不说讽刺挖苦的话;穿着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戴奇异饰物;仪表端庄,朴实无华,不浓妆艳抹、袒胸露背,更不裸胳膊露腿。一句话:班主任的讲话要听起来舒心、合理、悦耳;班主任的打扮要看起来舒心,朴实大方。否则,不仅会诱使鉴别能力较低的同学产生模仿的心理和行为,也会使优秀学生对自己失去崇敬的心理,在背后发出厌恶、鄙视的议论,进而使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丧失人格的力量,威信下降,德育教育的效果势必降低。

来源|河南省吴景殿名班主任工作室,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姚跃林:学校管理不必太“精致”

女博士班级微信群发飙:这份家长群“生存守则”,家长和老师都要收好

班主任提醒:孩子有这4个现象, 说明在无效学习!

超好用的班级管理表格大合集

这七招让你轻松进阶 | 班级管理攻略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38b2e622d4bcc19716923fc80f9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