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下半旗悼念李克强同志
2023年11月2日,为悼念李克强同志,首都天安门下半旗志哀。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为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2023年 11月2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
李克强同志遗体于10月27日由专机从上海护送至北京。
来源|新华社
【李镇西专栏】
愿逝者安息
原创作者|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万万没想到,2023年的秋天,竟埋藏着这么一个忧伤的日子!
早晨八点过,我在从酒店去长沙长郡芙蓉中学讲课的路上,突然从网上得知:李克强同志逝世!
晴天霹雳!我好久没反应过来。眼睛盯着“享年68岁”几个字,我久久发呆。
我在微信上发了一张他意气风发的照片,表达了我的哀思:“他配得上‘人民的好总理’这一美誉。”
很快评论如潮,大家纷纷表达对这位前总理的怀念之情。
满屏哀悼。
我一位在天津的朋友“山在那边”评论道:“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斯人虽去,人民犹记。”
在长郡芙蓉中学的报告厅,老师们用掌声欢迎我讲课。但我一走上讲台,却没有开始我的演讲,而是说:“请允许我说几句与今天我的讲座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话。”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说:“刚才,在从酒店到这里的路上,我无比震惊地得知,前总理李克强在几个小时前突然去世了。李克强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总理,我只是一个基层的普通教育者,和他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此刻,我必须表达我对李克强总理的敬意与哀思。”
我谈到了他与老百姓的关系:“我至今还记得我从电视上看到他亲临一线来到人民中间视察慰问的画面。那有灾难,李克强就出现在那里,和人民一起战胜灾难。在没有出现突发灾难的时候,他也关心着民生。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我们上网资费就是在他力主下降低的。大家回忆一下,十多年前,我们上网费多贵!而现在即使用流量上网,也比较便宜。”
我由衷地评价道:“李克强总理称得上是一位人民的好总理!”
又停顿了一下,我说:“此刻,我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叫《有的人》,是已故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悼念鲁迅而写的。今天看来,我觉得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能表达我对李克强的敬意。”
因为这首诗我太熟悉了,于是我开始用低缓的声音背诵……
最后我说:“泰戈尔有一首诗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68岁的李克强已经飞过这个世界,但中国的天空上布满了他的痕迹!”
此刻,我正在从长沙去石家庄的高铁上追忆上午我说的那段向李克强总理表达敬意的话。我再次痛惜于他离开我们太早了。我说我和他没有任何交集这是事实,但在某一点是有有“联系”的,那就是——我和他都是中国的77级大学生。当年他作为下乡知青是在田间地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同样是作为下乡知青在农场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2013年3月,当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时,因为是同龄人和同级大学生,我还很自豪。今年三月他卸任时,我很是惋惜。
愿逝者安息!
2023年10月27日
于长沙至石家庄的高铁上,匆匆写成
延伸阅读:
历史会记住这些瞬间
“缅怀 重温”这些话,李克强讲到老人心坎里了
关于教育,李克强曾这样说
我们何以如此怀念
缅怀 | 李克强:北大先生们的风范,为尊者不骄,待愚者不矜
李克强同志逝世!我们该如何告别
李镇西:美好的教育是怎样发生的?
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席李镇西:家长的焦虑心态,一句话便可减缓
李镇西:能不能别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前“警示”老师们?
李镇西:丑小鸭中学为什么拒绝资本投入和个人捐赠?
李镇西:这样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停止!
与李镇西校长商榷:教育能暂停“改革”与“创新”吗?
李镇西:教育,可否暂停“改革”与“创新”,让学校休养生息?
李镇西:教师的暑期该不该用于培训、家访和备课?
李镇西:拥有智慧,以“豁出去”的精神做教育!
李镇西:我们是否正在兢兢业业地摧毁着孩子的幸福与创造力?
李镇西: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给孩子讲道理?
李镇西:请别抹黑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主动学习
李镇西:跳楼孩子的生命,让人想起陶行知“我们要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呼唤
李镇西:恕我直言,你是好人,但不适合当老师
李镇西:如果教育只是“陪伴”,那和养狗养猫有什么区别呢?
李镇西: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李镇西:如何解决代课教师编制?请恕我直言!
李镇西:教育,可千万别往孩子大脑里塞垃圾啊!
李镇西:家长,你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李镇西:教育不应剥夺孩子的天性
李镇西: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春蚕”错了吗?
李镇西:那时候教育很简单 ,而现在的教育……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dc7ca1cae64d8a7085e3a58439eb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