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二十九)| 孙光宪《谒金门》

2023-08-21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唐宋词名篇鉴赏(二十九)| 孙光宪《谒金门》

唐宋词名篇鉴赏(二十九)| 孙光宪《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这首《谒金门》,是孙光宪的名作,内容代闺人怨别,算是《花间》词里惯见的题材,但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刘熙载论词的起句作法时说:“大抵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艺概·词概》)这首词的起句即是用的“顿入”之法,劈面飞来,顶点抒情,陡健有力,气势夺人。此种写法,在以“香弱”为主的温韦等《花间》词人中较少见,但在孙光宪词中却被屡次使用,如《思帝乡》开头“如何?遣情情更多”,《清平乐》开头“愁肠欲断”,《酒泉子》开头“空碛无边”等,都是较为典型的例子。这样的开头方式,让我们想起诗人中的曹植、鲍照、李白等人,他们的诗“工于起调”“发唱惊挺”,开篇就能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孙光宪当是借鉴了上举诗人的表现手法,并把它们移植到自己的词作中来。词中的女子开口即断言“留不得”,是知男子去意已决,自己回天无力。“留得也应无益”,则在首句说足说绝后略加转圜,退一步说,意为即使能留下人,也留不住心,似此虽留又有何益。这两句表现思妇别时怨尤无奈、矛盾痛苦的复杂心情,见出女子对人心和命运、对事物和情感本质的洞察透彻。“这种突起、急转,既坦率又峭劲的写法,正是孙词气骨遒健的一种表征”(詹安泰《宋词散论》)。

“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二句,写行人初别之时的衣饰打扮,鲜洁明丽,风流潇洒。这两句衣饰描写,暗含别离的时间是在春天。白纻,白色的纻麻,此指白纻麻所织之布。《乐府诗集》卷五五引《乐府解题》云:“古词誉白纻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唐张籍《白纻歌》有句:“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在诗词作品写及人物衣着时,白纻衣衫总是用作洒脱俊朗的风度气质的映衬。行人离开扬州那天的衣饰风采,是通过女子的视角加以表现的,则知女子对他的责怨之中,仍有着深深的爱怜。刘永济说:“次言去者初离时之衣衫如雪者,眼中之人,记得甚分明也。”(《唐五代两宋词简释》)开头说得甚是决绝,但是分明眼中有人,表现了女子爱恨交加、难以割舍的矛盾心态。而他却并无伤别之意,女子和扬州对他来说,大约都已经失去吸引力。此刻的他,也许感觉有几分莫名的兴奋,正在憧憬着远方的又一片崭新天地。“初去”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不是去往的意思,对于词义需要辨析清楚。古典诗词中,人们都是“下扬州”的,这首词里的男子却要“去扬州”,连扬州这样人人向往的好地方都要离开,扬州加上女人都留不住他,足见他的离心力之大。

换头“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三句,呼应起句,写衣着鲜明、精神济楚的行人,对待别离的态度,“轻”、“甘”二字,责其薄情负心。这里涉及到爱情关系中男女的性别差异问题,南朝乐府“西曲”中有一题两首的《那呵滩》,是男女对唱,女子唱道:“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男子答道:“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这组对唱小诗,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离别之际女子百般挽留,而男子决意离开的不同态度,可以和这首词放在一起对读。“帆满风疾”四字,是说男子登舟之时,恰有快风吹来鼓满船帆。这一句写其去程之速,既是主观上欲急去,也是客观上助其急去,或许这就是所谓天意吧,这一句更印证了“留不得”和“留得也应无益”的判断正确。结二句“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前一句言行者,后一句言送者。《西京杂记》云:“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烂若披锦。”汉乐府《鸡鸣》有句:“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是前一句所本。这两句是比喻也是对比,写思妇羡慕成双成对的鸳鸯,自叹又成孤鸾,言外含有无限悲戚之意。

关于这首词的意脉和题旨,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李冰若、唐圭璋认为此词是游子自抒“相思之苦,漂泊之感”,陈廷焯、吴梅更认为词中寄托了“不遇之感”,是词人“不事侧媚,甘处穷寂”的高洁品格的写照。诸家观点俱见集评,可供解读时加以参考。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36aa9a3007bd5765f169377044c13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