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晨露湿晓衣,常把诗心挂云端。
1954年,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白墙青瓦下,走过一个意气风发、和煦爽朗的年轻人,这一年他21岁。包括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有可能从这里的小员做到馆长。1993年,这位老人缓慢地走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中,目光牢牢地盯在鲁迅的手稿上,几个小时前他刚递交了辞职申请。
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之所以能够来到这里工作,是因为自己的祖父闰土和鲁迅的渊源颇深。在年少的时候,二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现实所迫,让二者开始走向生疏。一边被人们津津乐道,一边又被人们可怜惋惜,不知这位老人内心是否有过一丝意难平?
在鲁迅的笔下,闰土只活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回到现实中,他变得颠簸挣扎,晚年也过得十分凄惨,最终在57岁时离世。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悲惨命运,留下的五个孩子,如今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周章渊源
鲁迅原名周树人,闰土原名章运水,两家有很深的渊源。当时鲁迅的父亲在朝廷为官,家庭比较富裕,待人也十分谦和,在当地的声誉很好。因为土地比较多,每年收获的时候就会找一些长工。有一位编制筐物的长工恰是章运水的父亲,名叫章福庆。
后来周家老太太去世,丧礼操办需要人手,章福庆就把章运水带到了周家帮忙看祭品。后来,便有了鲁迅和章运水初见的那一个场景。那一年鲁迅13岁,章运水15岁,家境如此富裕,鲁迅自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读书占用。
章运水生在田间长在乡间,内心有很多的想法和见识。当时他经常带鲁迅去田间叉猹、捉鸟等等。生活乏善可陈的鲁迅被这种丰富的生活所折服,将其视为哥哥。本以为快乐的生活会持续下去,可章福庆去世了,自己必须扛起家里的担子。鲁迅在家人的安排下,外出求学。
章运水已经成家生子,一共生了五个孩子,让原本贫穷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在学成归来之后,鲁迅再次看到了“闰土”,此时是1919年。章运水身患佝偻,宛如一个老者,行动不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不断恶化,终于在1936年离世。
子孙命运
章运水一共有五个孩子,老大叫章启生,其他的均无记载。他生在闰土最为穷困潦倒的时期,这也造成了他内向的性格。旱灾的爆发,原本穷困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整日连饭都吃不饱,没想到还染上了疾病。因为没有钱去医治,最终病逝,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当时章启生的妻子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去上海谋生,刚到上海不久,女儿就染上了疾病,也因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另外两个儿子分别为章贵和哥哥,生活所迫,二者不得不走上街头乞讨,一家人生活困苦,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新中国成立之后,章贵找到了一个厂子做零工。当地政府得知了他和周家人的渊源后,将其介绍到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在工作中他十分努力,成为副馆长、作家。一对儿女分别做了会计和老师,彻底摆脱了祖上贫困的命运。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这一切似乎都是鲁迅的意料之中。不知道诸位是否有印象,先生在《故乡》的结尾处将希望寄托在水生的身上,他不希望自己和闰土的结局延续给下一代。表面上是想看社会有所改变,实则是想让人与人之前有更好的突破。
看到这样的结局,相信许多人也都会很欣慰,用鲁迅的那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