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娘子救一新四军,40年后上门报恩,她惊呼:你是副主席呀

2024-07-09   掌柜讲历史

安徽省宿州的盛圩子村,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村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实而平静。但是某一天,村里像有了那么一件大喜事一样,几十号村民聚集在村口,目不转睛地盯着过往的车辆。

这样“浩大”的场景还没在这个小山村里发生过,原来是听闻今天要来的是一个大领导,所有人才在门口翘首以盼。这个大领导就是张震,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开国将军。

任务出色,一路升职

张震出生于1914年的湖南省平江县,从小生于乱世的孩子,见多了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场景,也见过国家如浮萍飘零、摇摇欲坠的日子,所以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早日迎来和平年代。

小时候的张震也渴望改变这种生活,在红色宣传的影响下,16岁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去5个月后,就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员。

在转为党员的那一天,他心中难掩激动,立志要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要为中国的人民谋福利。于是,在几次作战中,他都勇猛异常,很快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后,被任命为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第一团四连政治指导员,后又升任营长。

每次任务,他都怀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冲锋在前,很快他因出色的战绩在1936年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参谋长。上级的任务,他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上将军衔。在职位上,他做到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张震自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来,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如直罗镇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等,也先后负过两次伤,尤其是在1938年的一次战役中,被敌军打中过右肩,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战情紧急,就没有取出,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子弹取出。

回顾他的一生,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深记在他的心中。那就是1941年寒冷的冬天时的一次救命之恩。

行军疲惫,借宿孔秀英家

在这年冬天的11月份,迎面吹来的风已经有有些刺骨了。第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刚刚穿过了安徽的一则大草原,抵达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一行人经过几天的劳累奔走,又时刻在路上提防着日军,所以疲惫不堪。

张震看着累得不行的战士们,只能宣布原地整军休息。这么冷的天,他不忍战士们就这样在冰天雪地里休息,他上前用望远镜查看了一下,发现前面有一个村庄,人数不是很多,如果要进村休息的话也不会引起轰动。

张震一行人人数虽说不是很多,但也不能都分布在一户里。他们商议后,军队分成四队,分别在村里东南西北的四个方向。

张震在东边寻找了一户高墙砌成的人家,带着战士们前去敲了敲门,大门紧闭,门口还有俩红灯笼,估摸着是夫妻俩刚完婚。

屋内的新婚夫妇盛维凡和孔秀英刚准备熄灭蜡烛入睡,就听到了敲门声。夫妇俩打开门一看,是一群身穿八路军服装的军人,但是大半夜冷不丁来了一群人,也把这对夫妇给吓着了。

在前的张震看着夫妻俩的神情,连忙说,“大哥嫂子,我们是新四军,今天刚走到这儿,战士们实在太累了,能不能借宿一宿?”

孔秀英回过神来,听到是帮助老百姓打鬼子的战士,连忙请他们进去了。张震说,只要给我们个避风的地方就行,我们在院子中打个地铺睡一晚。

孔秀英看着面黄肌瘦的战士们,心里不免感到心酸,便迅速地收拾好了家里西屋的三间房,并铺上稻草,整理了一番,请他们到里屋睡觉。夫妇俩还将自己布置过的新房让给了张震,他推脱不了这对夫妇的热情,于是在孔秀英的房间睡下了。

战士们一沾地立马就睡着了,想来确实是太辛苦,这几天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没过多久,天际微露出蛋白,薄雾冥冥。孔秀英惦记着战士们的安全和肚子,于是起来给他们准备食物。她瞄了一眼各个房间,除了一些鼾声,非常安静。

日军袭击张震在掩护下逃出

孔秀英前去门口的大槐树下取柴火,刚站起身来,先是听到一些车嗡嗡的声音,后抬头一看,前方黄色的灯光照了过来,她心中感到不妙,扔下柴火急忙回去锁住门,跑到屋里叫醒了在前院睡觉的战士们。

这时候站岗的战士们也发现的情况的不对,屋内还在睡梦中的战士惺忪的眼神被一句“鬼子来了”睁得又圆又大,马上反应过来,拿起放在身旁的枪支,迅速集结在院子里等待命令。

队长组织战士们分队战斗,见张震没有过来,马上回到屋内叫醒他。一向防范意识特别强的张震居然没有被外面的战火声音闹醒,还躺在床上睡觉。队长推了他几把,无奈又返回战斗中。

最后还是被冲进屋子的孔秀英喊醒的。张震习惯似的拿起放在床边的枪支冲了出去。但无奈日军人数众多,武器先进,无论多么勇猛的战士们在时间问题上招架不住起来。张震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但是门外有成群的日军,他们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张震想到孔秀英对这里的地势比较熟悉,急忙问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逃出去?孔秀英一拍脑袋:“哎呀,我怎么给忘了,后门可以出去。”

她带着张震及战士们到后门,打开门指着前面说:“你们顺着这条小路一直往前走,到尽头的时候有河沟,翻过去,就到了一条没有水的河边,可以利用大雾掩护你们。”

张震率领部队们继续向前,借助天气和地形躲过了几次追击。虽然这次张震还有一部分战士逃了出来,但是牺牲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保护领导的警卫连全员牺牲。

战斗过后,战士们的尸体被村民们埋在了村里,而张震也因为孔秀英和其他战士的掩护下顺利逃了出来。

凭记忆找寻恩人

时隔四十年,张震终于有机会来寻找他的救命恩人孔秀英了。虽然他已是满头银发,但是身体却还硬朗。张震在秘书的驱车下,来到了曾经的村子里,他刚下车,就在人群中看了一眼,发现没有他所熟悉的那个人,又凭借着记忆来到了孔秀英的家里。

虽然房子已经有些破败,但是还保留着熟悉的味道。而同样以为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此刻正在树下晒太阳。他眼睛一亮,急忙来到老太太身边问道,“大姐,您还记得我吗?”

老太太看了张震一会儿,虽是已到老眼昏花的年纪,但是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她激动地说:“你是当年借住在我家的那个人?”

两人都眼含热泪,在树下紧握双手寒暄着。在之后的日子中,张震经常邀请孔秀英一家去北京游玩,若他工作忙,便叫自己的家人陪同。“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说的就是张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