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最近这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在目前国内市场中,很多国外车企都开始哑火了。
像传统的汽车强国,日本,这个曾经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在电动车上已经强不起来了。
在前不久的日本车展上,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一边是众多品牌的电动车亮相;另一边是传统巨头们的唱衰和抵制。
比如说丰田家族的第四代长孙,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章男。
作为丰田汽车曾经的CEO,同样也是最早一批投资了马斯克和特斯拉的人,丰田章男不止一次地抵制电动车。
他说,电动车在美国销量增长放缓,证明他对电动汽车的抵制是正确的,人们终于看到了这项技术失败的现实,电动车并不环保,是资本和媒体过度炒作而已,还有很多种方法保护环境。
面对中国品牌的崛起,丰田章男还说日本必须得赢,还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
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营销。
02
以丰田为代表的一大批日本传统车企,为什么要强烈抵制电动车,甚至是逆反政府的绿色政策呢?
这个帐,丰田章男作为企业界代表,已经算的很清楚了。
他说,日本加速迈向电动化只会导致失业,甚至让日本汽车业的优势荡然无存,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政策将导致日本失去550万个工作岗位和800万的汽车年产量。
日本政府盲目去制定“绿色制造计划”只是跟风,绝不是可持续的。
丰田章男的观点我们不去讨论,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业的竞争,新老产业的交换,不是逐步迭代,而是一场淘汰。
在巅峰时期,日本车企占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23%,到了2022年,这个比例下滑到了15%,今年上半年继续下滑到12%。
即使是最大品牌的丰田,今年上半年在中国销量也同比下跌2.8%。
更重要的是,已经有日系车企开始退出中国市场了。
在上个月,曾经红极一时的三菱汽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出售合资公司广汽三菱。
为什么要退呢?
2022年,三菱的年销量只有可怜的3.9万辆,同比下跌了49%;同时期的新能源车企,不说比亚迪,新势力里随便挑一家都比三菱要强。
此消彼长之下,日本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都遭受中国车企的冲击,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在中国同行的突飞猛进之下,日本汽车产业感受到了很强的危机,当然,包括丰田章男在内的众多日本汽车高管内心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他们想抵制电动车,另一方面又想在电动车领域分一杯羹。
这种矛盾心理,在这次东京车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丰田章男路过比亚迪的展位,他的眼神中透露着羡慕,也夹杂着一丝心酸。
丰田章男和丰田,其实离新能源非常近,他们甚至很早就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了。
但一步选错,步步错,今天也许还是他们的时代,但下一个时代呢?
03
当然,有人会奇怪,这有什么难的?我转型不就好了?
这就像是我们一些刚来上课的学员,在上课之前,他们也觉得,互联网转型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搞个电商,增加个渠道,拿几笔订单?
实际上,在很多传统行业当中,推动一家传统企业转型,比做一家创业公司还要困难。
它不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就拿汽车来说。
第一、汽车产业本身开发周期、验证周期、投资回报周期都很长,转型背后是庞大的资源投入和漫长的时间成本。
下决策很容易,但判断失误的代价会非常高昂。
就像丰田选择了氢能源一样,没有市场,英雄也无用武之地,丰田至今都在为氢能源的路线失误而买单。
巨大的沉没成本,让丰田错过了新能源的市场红利期,产品的“代际差距”短时间很难追回。
第二、大象转身很难的,是人心,要打破旧有的利益结构,重新分配资源。
这一定会侵害到集团内部一部分人的利益,内部只要不统一,想做什么事都是非常难的。
就像今天的丰田,他其实也能看清趋势,也在尽力紧跟。
东京车展上,丰田展出了自己多个电动车款式,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也要全面转型为纯电品牌。
丰田还承诺,要在2030年前投资4万亿日元,用于开发电动汽车。
为了塑造和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丰田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电动车企的形象,用多品牌、子品牌策略打电动化。
但问题出自于内部,就像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一样,前任锐意进取的领导者,反而成为了今天的保守派。丰田章男不断强化自己燃油车企的身份,明显是跟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了分歧。
内部高层声音的不统一,一定会阻碍企业整体的转型。
04
今天丰田的困境和分歧,其实也是日本汽车产业的困境,包括很多行业,当整个产业发生变化,需求发生转变,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还死死的坚守,那就是等待着被淘汰。
有的人想往前走,但有的人想留,因为他知道不是前方没有路,而是前方的路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机遇是什么?
就是来自于外部市场产业变迁所带来的新机会,这是一个庞大的机会,我们只要从产业链配套、材料、加工到产成品到出海这一系列环节抓住其中一个,不断细分,不断做深,就有机会成长,有机会转型,发展壮大。
当然,不管是哪种转型之前,重要的都是先把心转过来,真正的去拥抱。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