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延伸40%?中科院发现体温背后机制,乌龟活更久的原因被揭开

2022-07-31     荆山浮屠话健康

原标题:寿命延伸40%?中科院发现体温背后机制,乌龟活更久的原因被揭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度,但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却发现,近些年来人体的基础体温已经下降不少,目前更多是在36.6度左右。而在我们传统养生观念里,多喝热水,避免着凉就是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而这也认为是健康之本。

近日,中科院却发表了一项令人意外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适当降低恒温哺乳动物的体温,能使其寿命延伸40%左右。对此,不少人表示这改变了传统的认知,尤其是现在天气这么热,看来要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1 中科院新发现,低温延伸40%寿命

不久前,中科院John Speakman教授联合英国阿伯丁大学等高校团队发现,新陈代谢会因为高体温而加速,但低体温反而更有利于寿命本身,这项研究也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上。

在这项实验中,科学家将实验鼠分为2个小组,1组处于20度的环境中,2组处于32.5度的环境中,但是有风扇进行降温。结果显示,2组小鼠平均寿命减少大约30%,表现出多项生理指标的加速衰老;而1组小鼠有的寿命甚至被延伸40%,它们也拥有更慢的身体衰减速率。

对于这一实验,科学家认为低体温可能对寿命产生影响,甚至这一机制有可能适用于人类,人类或可凭此实现寿命上的再度提升?

2 低温背后机制被揭示,端粒或成其中关键

上述实验中,小鼠处于人造低温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寿命与生理指标差异,而自然界其实也有很多低温寿长的案例,例如生长在0度海水中的六星海绵,他们生长发育十分缓慢,因此其衰减也来得更晚更慢,被认为寿命可能达到1.5万余岁,与此相似的是还有寿长的乌龟。

六星海绵和乌龟的寿长可能是新陈代谢减缓的原因所致,而加州大学实验室的“土拨鼠”又有所不同。科学家发现,这种小动物在冬眠时衰减遗传基因几乎被暂停,当体温下降至某种程度时,端粒、线粒体等甚至停止消耗。

众所周知,端粒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生科领域科学家门的心头好,它被认为是影响生命存活期的微观因素。而以色列科学在高压吸纯氧实验中发现,经过3个月的高压吸氧受试者端粒平均延伸20%,衰减线粒体细胞减少37%,整体机能水平相当于“年轻”25岁。在哈佛戴维教授的研究中,基于线粒体赋能的“WLife”类物在实验中实现端粒的延展等,小鼠因此额外获得30%的寿命。

其实目前与线粒体及端粒有关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熟,相关领域甚至已经推出成果完成科研落地,以此为代表的“WLife”经由天猫、亰东等途径进入国内后引起不小的反响,在生科企莱特维健为代表的资本入局后,使用门槛已经不足原先的5%,被众多一二线城市中产人群以“维持年轻状态”的目的获取。

虽然“低温”研究结果让人欣喜,但美前首富贝德福德1967年接受所谓的“人体冷冻”,如今50多年过去依旧沉睡。对此,人们不禁怀疑低温对于生命是否仅仅起到保存肉身的作用,并不能对已经发生的衰减进行“介入”,相比之下“WLife”类物的倒拨作用引发更多关注。

3 人均寿命提高42.5岁,百岁时代或将来临?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寿命仅有34.9岁,如今已经达到77.4岁,整整提升了42.5岁之多。而斯坦福大学发现,过去200年内人类体温一直在下降,难道体温更低,寿命更长?这个问题暂时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其实除了物理降温之外,科学家也发现减少饮食中摄入的“热量”,可以帮助机体额外的损耗。因此建议减少摄入猪、牛、羊等各种热性大、热量高的“红肉”,适当增加相对平和或者低温的鸭肉、鱼肉,多食新鲜果蔬和谷物。

而对于人体本身的调控机制而言,除了晚上大脑会分泌褪黑素促进我们早点入睡,减少体内线粒体损耗之外,上述提及的“WLife”类物也能基于生物钟层面实现相似的保护效果,该物质其实就属于内源物的一种,但由于25岁以后大量流失因而需要额外补充。从国内亰、猫数据显示,该物质成品触达人群中,不少人反馈“睡眠有所改善,精力明显提升”等,其实正是相关机制发挥作用。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成果的问世再到实用落地,被多数人能够承受得起,科学家认为人类有望再次实现人均寿命的提升,可能不用多久,体温调控更多的机制被陆续发现,凭借各种现象级的生科产物,人人百岁的时代或将来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47da67d2d358dffdf757b729ec68b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