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成都了

2022-05-10     董克平饮馔笔记

原标题:想去成都了

想去成都了

去吃晚饭的路上,先买了药,然后在餐厅门口的报刊亭买了几本书。书其实是杂志,文学期刊。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了,在穷困潦倒的那几年,也还努力买了。家里的书架越来越小了,很大一部分是被各种杂志占据了。有文学期刊,烹饪杂志,地理杂志,最多的还是文学类的杂志。以前买来就看,现在只是挑着看,有些放在那里,塑封都没有拆开,不过见到新的还会买回家。躲疫情跑出北京,熬过三天不能出门的居家(酒店)隔离,现在可以随便在街上溜达了,只是每天还需要做核酸。这本杂志就是溜达过程中遇到,买下了。因为习惯,因为喜欢,也因为里面写了成都。

对成都有一种知道后就喜欢上了的好感,有太多好吃的,而且是我喜欢饮食启蒙阶段吃的最多的川菜,有风景,有历史,有文化,有朋友,有美女,曾几何时,渴望谈一场与成都有关的恋爱,(直到今天也没有遇到)听过太多遍赵雷的《成都》,憧憬着在小雨中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在望江公园喝一杯碧潭飘雪,在薛涛井边喊几句新乐府。这些风花雪月对我来讲都已不合时宜,现在的我更喜欢的是这样的场景:“挑豆花担子的小贩,一首控制着左肩或右肩的扁担,一手捏一个小碗,另用手指夹一个调羹,边走边摇,无需卖者吆喝,只听他摇出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悦耳之声,也就不容你不来上一碗了。时逢炎热、酷暑难耐之季,独具特色的醋豆花应时而兴。担子前端小火炉上放着一铜皮或铝皮制作的长方形煮锅,锅内放入清水、醋、八角、茴香、苹果,山奈、桂皮等原料,再将以竹编小罩,即成了加罩的小火炉,并能过滤料渣,熬制成汁后,只消沿街漂来的阵阵扑鼻的醋香,即可闻醋生津,尤胜望梅止渴。如再亲口品尝,必能舌润喉舒,烦渴顿消。与此同时,凉粉、凉面、凉糍粑、凉粽子、凉黄糕、凉虾、冰粉、刨冰……更是随处可见,糖饼儿摊子也是及时增添粑糖,根据买主需要,将熬好的糖汁舀在平滑的石板上,用薄刀刮平,有买主在碗内加上两三片用糖水浸泡过的酸杏儿,放在粑糖内,然后再启刮成卷,吃起来绵扯绵扯,甜酸甜酸,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摘自《成都传:从春熙路到华西坝》)

好吧,待到出行自由的时候,一定要去成都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b03c569401e8a37046cc02b3117be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