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资本市场的“第一滴血”,来自基金“韭零后”

2021-03-10     单仁行

原标题:2021年资本市场的“第一滴血”,来自基金“韭零后”

这两天资本市场波澜起伏,网络上蹦出了个新名词,“韭零后”

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周末,我公司里开投资会议,我根据最近20年的三波牛市研究和数据分析,分析2021年进入牛市第三年的特点。

女儿也参加了我们的投资会议,女儿说前几天请90后的表哥吃饭,他也买了基金,还有她同学最近都买了基金。

结果这次春节“倒春寒”,全都出现了不成程度的亏损,看完我们对最近20年的三波牛市研究和数据,蹦出一个词:“冲动的韭菜”

最近很多投资者持有的基金都亏损20%以上,基金公司还历史罕见的发出了致投资者的道歉信,说明基金公司面对的压力有多大了。

看着最近市场的波动,有朋友就说,看了宋老师最近一年多投资理财的文章,买了点,现在该不该“出手”?

还有朋友说,看了文章攒了一年”智本“,加上年终奖和过年红包,有了资本,现在是不是到时候“雪中送炭”?

是的,大家都很关心这些问题,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这个时候该不该出手?

这个问题很大而且也很难,我有个习惯,每次写专栏文章,我都统计用了多少时间?大概每篇专栏需要4个小时。

因为我也在思考每一分钟的投入,是否有价值?今天这篇文章用了6个小时。

每个人一天时间都是一样的24小时,关键在于你是否选择做了有效而且是高价值的事情。

累积下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把习武高手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叫做“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能力圈。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自己的能力圈去理解世界、闯荡江湖,逐渐理解江湖的规则、规律,找到人生的各种可能。

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在你终于理解江湖的规则、规律后,还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分享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我还不是高手、大师,只是在这个成为大师的过程中,分享一点点自己的收获。

就像上次和大家分享过一个理念:20%³。

我们要64倍速(51.2%÷0.8%)的成长,就是聚焦最有价值的知识。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就是帮助你在人生、企业经营、投资决策中经得起5年、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时间考验的规律,而不是单纯某个时间点买卖的建议。

在2005~2007年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一波牛市中,我接受很多媒体采访,也写了很多文章,一般投资者最感兴趣都是具体某个时间点的操作建议。

但是另外有一部分投资者,更看重这些操作建议的底层规律是什么?

大家觉得操作建议有价值?还是底层规律更有价值?

当然,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但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能力模型。

上次和单仁老师吃饭,我说企业家最适合做投资,但是企业家做投资往往做不好?

单仁老师问我为什么?

我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能力模型需要有三个能力:

第一、经营企业、分析企业问题的能力。

第二、企业价值评估的能力。

第三、好产品、好企业≠好股票,所以还要有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心理分析能力,也就是上次文章和大家分享过的牛顿的疯狂。

其实这也是我祖师爷、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传授给弟子的三个锦囊。

第一个能力,是企业家所具备的。

但是第二、第三项的能力,是绝大部分企业家不具备的,这也是企业家适合做投资,但是做不好投资的原因。

如果企业家要做投资,就必须要补修“企业价值评估”和“价格波动的心理分析”这两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是投资了资本就是投资,还需要专业的“投资智本”。

成功投资者的能力模型和这两天举行的牛商训练营销售人才能力模型,以及前面文章分享过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是一样的,只不过行业、岗位不同而已。

就以春节后的资本市场“倒春寒”为例。

很多中小投资者、散户投资决策思维是这样的:

身边有没有人赚钱?

这个买的人多不多?

看股票公司名字挺熟悉的,买了应该能赚钱吧。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到我就亏钱这么倒霉吧。

而作为专业投资者是如何思考的呢?

国家有没有放松银根和流动性?

行业有没有重大技术创新?

公司经营业绩、新产品市场反馈怎么样?

市场会不会过于乐观?

有没有大量新增股票账户开户,散户资金有没有进场?

股票估值过低还是过高了?

大家看到中小投资者、散户与专业基金投资者决策思维的区别了吗?

被誉为人类最聪明的人之一:牛顿也是由于没有“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心理分析能力”,赔掉了十几年大学教授的薪水。

什么是“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心理分析能力”?

用巴菲特的话说:在别人贪婪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这句话如何应用在投资实战中,用什么量化数据来衡量贪婪和恐惧呢?

30年前有个“单车指数”,有次我和中国第一代股民杨百万一起讲课,杨百万分享他判断贪婪和恐惧方法,就是数证券公司门口的单车数量。

单车少的时候,就是抄底的机会,单车多的时候,就是要卖了。

现在没有人踩单车去证券公司了,都是手机网络交易,那如何去判断呢?

大家知道我投资决策非常强调“量化”,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就是分析“新增股市账户”。

以2005~2007年那波中国股市最大的牛市为例。

在牛市启动期的2005年~2006年,“新增股市账户”都没有明显增加,维持在7000多万左右,这个时候,股票指数已经从998点上涨到2500点。

到2007开始,也是进入牛市第三阶段,中小投资者开始忍不住了,大量散户看到盈利效应,疯狂冲进股市。

一年时间不到,股票账户数量从7000多万,翻倍到1.1亿,大幅度增加60%。

这波行情疯狂几个月后,就和牛顿一样享受了过山车,股票指数从6124开始下跌超过70%。

下跌了70%,是真的很惨烈啊,不光是老婆本赔没了,棺材本也都赔光了。

我和我的公司都在这波熊市中胜利大逃亡,靠的就是这个投资者能力模型。

监控市场情绪波动的指标除了“新增股市账户”外,还有就是公募基金发行数量。

公募基金不像私募基金要求100万起点,公募基金投资门槛低,几千、几万就可以了,它代表大量中小投资者。

在2007年最高峰出现日发行400亿,2021年春节后也出现了1200亿基金秒光的情况,看到这种状况让我想起13年前景象。

那宋总,还有什么指标来判断市场的疯狂?

其实还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动量”、”交易结算资金银行转账交易额”、“基金入市数量”、“恐慌指数VIX”等等。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感觉:这听起来太专业了。

但在投资这件专业的事上,你永远赚不到能力之外的钱。

要么你就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要么你就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我们研究团队都有一直跟踪这些数据,这种分析市场疯狂的方法不只是在2005~2007年牛市,还在2009~2010年、2015~2016年都验证过。

有些投资者在经历过之后就成长了,等待下次机会。

但有些投资者呢?好了伤疤忘了疼。

所谓2005~2007年收割的60/70后的韭菜;

2009~2010年收割的70/80后的韭菜;

2015~2016年牛市收割的80/90后的韭菜;

在2021年,牛市就开始收割90/00后的韭菜了。

为什么这样了?难道你这辈子就是韭菜的命?

其实,韭菜不在年纪,而在于你的思维,是不是“韭菜思维”。

什么叫“韭菜思维”?

我身边有没有人赚钱。

这个买的人多不多?

买股票公司名字挺熟悉的,应该能赚钱吧。

不会到我就亏钱这么倒霉吧。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要么你就认真学习投资智本,要么你就专心经营企业和自己,获得资本,交给专业投资人帮你投资!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学习最重要的是聚焦学习的20%³,也就是经得起5年、10年、20年,甚至百年考验的底层规律、知识。

第二个和大家分享【成功投资者的能力模型】:

经营企业、分析企业问题的能力。

企业价值评估的能力。

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心理分析能力。

第三个和大家分享的是以2005~2007年和2021年为例,【成功投资者的能力模型】第三个能力的应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帮助让大家远离“韭菜思维”,逐步提升投资能力。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WwlHHgB9EJ7ZLmJB5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