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北京的海淀剧院和地质礼堂,我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开心麻花的话剧。
要说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剧没有传统话剧那么“正”,但在对喜剧包袱的高级处理、观众的参与度和娱乐性上,绝对是别具一格的。
应该说,喜剧也分层次,越优秀的喜剧,离现实的距离就越近。
其中,《驴得水》绝对是一座高峰。
如果说开心麻花电影,早期的《夏洛特烦恼》是以脑洞取胜的话,16年的《驴得水》,则是一部实打实的“荒诞现实喜剧”。
这种荒诞,表面上看,是它的借古讽今,反思当下。
当一头驴当上老师,当一个谎言只能用下一个谎言来掩盖,它对当代的映射就越让人击节。
而我真正喜欢这荒诞的,是它对复杂人性毫不避讳的呈现。
于是在笑过之后,你总会对人性的脆弱与坚强,念念不忘。
像铁一样宁折不弯的周铁男,在死亡的威胁下也会软成一块海绵。
最终,完成人性的主动阉割。
早早有了女性觉醒意识的张一曼,被整个男权社会碾压、迫害,背上了“荡妇”的标签,成为了一个中国版的“羊脂球”。
这是被动的人性阉割。
想起那句话:
“高明的喜剧是切口,流出来的血,是现实。”
所以我对原班人马拍摄的麻花新作《半个喜剧》,期待值是很高的。
看完点映,可以这么说:
有继承,也有新意。
先说新意好了。
这次故事放到了当代的北京,一段“三角恋”告诉我们:
如今的年轻人,要在亲情友情爱情中间实现完美平衡,到底有多难…
看的过程中,我最强烈的一个观感是:
这可能是今年喜剧感营造最自然的国产电影。
所有的喜剧效果,都是通过人物关系产生,而非强加上去的。
喜剧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错位。
一开场,孙同(吴昱翰饰)和郑多多(刘迅饰)两个好哥们儿的家里,前后两天里,一共七个不同的人物登场。
所有笑点都基于人物的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各种阴差阳错。
比如因为郑多多的谎言,两个房间的主人做了调换,于是新来的陌生人,错位的误会就发生了。
再比如在莫默(任素汐饰)被郑多多欺骗,愤而报警,她和孙同接着假装情侣应付警察,更是把两人之间的默契,和警察主观认知之间的错位利用到了极致。
这种认知偏差所带来的错位,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
郑多多婚礼前出轨,为了不伤害他未婚妻高璐的感情,孙同一句“真实的谎言”,两个女生都认为对方是孙同的女朋友,一边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局面,一边也为后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炸弹”。
我的观影快感,也随着这个谎言的发展,逐步走高。
等真到了那个矛盾爆发的时刻,孙同的“骑虎难下”与“自讨苦吃”,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了。
另外,这种错位感,也被拿来塑造人物。
眼镜店那场,在镜子前的莫默,脑袋是自己,身体却是镜子里的孙同。
再配上“你觉得我像男的还是女的”这样的台词,这个人物“独立自由”的特质,便脱离了“女性主义”的窠臼,变得更为普世。
喜剧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反差。
屡试不爽的一招,就是理想如何被现实狠狠打脸。
无论是“她是我女朋友”“我是你妈”的亲情绑架,还是孙同被打得鼻青脸肿后“他也受伤了”“是,人家打得快板都坏了”的死要面子。
表面令人捧腹,细想也沉重莫名。
《驴得水》中很出彩的裴魁山,这次饰演的裴经理,在这种变脸桥段的表现上,也很有意思。
一开始,他是严厉清廉的上司,批评起孙同的迟到和他妈妈来送土特产的行为来毫不留情面,堪称“铁面无私”。
但片刻之后,得知老总之子和孙同是哥们,他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话都带上了尊称。
包括婚礼上对孙同说出的那些“英雄出少年”的称赞肉麻话,短短几十秒,一个见风使舵的势利眼形象便立起来了。
亮眼配角并非只有这一个,更多喜剧亮点,还是大家去自行感受为妙。
喜剧的圆熟,是新意,接着再说说继承。
我之所以很喜欢《半个喜剧》,也是因为:
它喜剧之外的“另一半”,很好地继承了《驴得水》人性呈现的优点。
这尤其体现在孙同和莫默两个主角人物身上。
简单说,我的观影感受就是:
孙同太难了,莫默太苦了。
先说孙同。
这是个“缺点多多”的男主,不仅有,而且很多。
他厌恶兄弟的渣男行为,却因“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而不得不替他掩盖。
但更多时候,我看到的还是他的难。
这一切源于,他爱上了一个别人眼中“不该爱”的女人。
可抛开上帝视角的“道德光环”,扪心自问: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真的能比孙同做得更好吗?
一边是北京户口,和稳定体面的工作,一边是被身边所有人反对的爱情。
二者只能择其一,你告诉我,你会怎么选?
接着说莫默。
北京女孩,独立、开放、自由之外,最显眼的那个标签,就是一个字:
真。
她无法忍受撒谎,她信奉“谎言就是无底洞”。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女生对外表现得越独立、越坚强,在内里,或许就越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同。
但即便如此,遇到对的人之前,她也不会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脆弱。
从张一曼到莫默,都是如此。
那场医院争吵戏,为什么被很多人喜欢?
原因就在于,它既让我们看到了孙同的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莫默的苦。
莫默看似很有原则,但并非不通人情。
相反,不管是对毫不相识的高璐的共情,还是对望子成龙的偏激母亲的礼貌应对,都能看出来:
她一直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女孩。
单纯么,确实单纯。但她也有一句点到我心里的台词:
都是30岁的人了,谁还不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儿呢。
也正是这“见过黑暗但依旧选择光明”,最为动人。
最后,如果你是新裤子乐队的乐迷,看到两位主角参加音乐节,陶醉在彭磊歌声中的段落,一定会如我一般激动。
这才是新裤子在电影中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关于喜剧,关于人性,关于那些戳中内心的感同身受,值得聊的还有很多,但我想最好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感受。
20号,《半个喜剧》,这或许会成为你19年观影的收关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