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味和无聊,可能是件好事:无聊带来内在平静,帮孩子发展创造力

2019-11-12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孩子们需要无聊地坐着,世界才能变得足够安静,以至于他们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 ——儿童心理学家:Vanessa Lapointe博士

前两天去参加一个“家长沙龙”,有位爸爸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刻。

这位年轻的爸爸说:

我和我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我简直是个影帝!

我要跟儿子玩玩具、讲故事、尖着嗓子说话、陪他玩完所有的游戏,直到该洗澡睡觉。

在场的妈妈们都纷纷惊叹:

“哇!这真是别人家的老公!”

“这是别人家的爸爸!”

“有这样的爸爸我就愿意生二胎!”

然而这位爸爸接着说:

可是陪娃玩真的好累啊!谁陪谁知道!

只是我既然专门抽时间陪儿子,肯定不能啥都不做撒,我怕儿子觉得无聊怎么办?我只能卖力配合他的演出。

我就想问,陪娃必须这么难吗?不能轻松点吗?我怕我坚持不下去啊!

你看,这么卖力地陪孩子玩,看上去像是一流的育儿法,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那么美好。

虽然陪伴孩子很重要,但爸妈也是人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感到劳累疲惫的时候。如果陪娃的“门槛”那么高,估计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一旦做不到,父母又难免内疚、焦虑,父母心情不佳,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让孩子感到无聊,可以吗?

当然可以!

实践证明,涉及运动、音乐或教育等方面的有组织的活动,肯定会对孩子的身体,认知,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益,但还有一点也值得提醒:

允许孩子留在自己的空间里体验“无聊” ,也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无聊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正面应对,也是父母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当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父母也不需要那么内疚,别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孩子的每时每刻都填满。

你甚至可以每周计划几次“无计划”

因为适当的无聊时间,对孩子来说大有好处:

一位专门研究“无聊”的访问学者特蕾莎·贝尔顿(TERESA BELTON)引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

无计划的“停机时间”可以帮助孩子们变得富有创造力,独立思考。因此:

“不必担心无聊,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无聊”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这种无聊的状态,可以帮助孩子:

一、提高创造力

我们的思维并不总是目标明确,而是喜欢时不时地徘徊。

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如果我们能够进行一些低调,要求不高的活动……“流浪”状态中的头脑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创造性思维,虽然感觉有点“玄”,但也是有一些模式可循的。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定义,和确定问题中的重要维度。

2、准备阶段

主要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3、酝酿阶段

在大多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会出现一段无奈的时期,即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中,问题解决被移入潜意识进行,即看似被搁置到一边不再去想,但事实上仍在继续思考。

4、顿悟阶段

思想的火花闪现的阶段。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就像脑子里有个灯泡连过来一下。顿悟的产生,标志着酝酿阶段结束了。

5、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和“异想天开”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

验证阶段主要是检验并批判性地评价在顿悟阶段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果证明方案是错的,就得重新返回酝酿阶段。

孩子无聊的时候,正好有机会经历第3个“酝酿阶段”,他们开始做白日梦,而白日梦激发了创造性的思想。很多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被移入潜意识进行,看似没在想,但实际上仍在继续思考。

二、无聊改善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会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从来没有闷的时候》,文章中提到,当人们感到无聊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回顾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他们还开始在接下来的事情中增加更多的意义。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害怕不活动,所以当我们什么都不做时,为了防止我们一生都盯着墙壁发呆,我们的大脑会自己做些尝试,使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可以说,无聊是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的孩子经历无聊,可以帮助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价值,并发展自己独特的世界观,这使他们在未来的心理上更加坚强。

三、无聊让孩子更有动力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不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不可能整天陪伴左右。

很多孩子喜欢、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可能渐渐无法招架,不可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在某个时候,我们必须放手。

所以,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激励、愉悦自己。

试想,如果我们回到乡间,关闭电视、游戏机,手机信号不好,这种环境相比城市,自然是刺激不足的。

刺激不足会引起轻微不适。特别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更不容易适应。不过,如果鼓励孩子利用自己时间,做一些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他们也能渐渐地对无聊做出很好的反应。

正是乏味,让孩子有机会练习自己的决定,并找到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的方式。

四、无聊让孩子们成为更有趣的人

当父母花费所有的时间去娱乐孩子时,他们永远不必学习如何娱乐自己。

陪伴孩子当然非常重要,但孩子也并不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那里。

有时我们只需要远远看着,保证孩子的安全就好。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自己处理事情。

如果我们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关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让孩子们误以为:

我是宇宙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为我服务。

或者导致孩子们觉得:

我的成长都是父母的事情,而不是我的事情。

五、无聊对父母也有好处

前面提到的那个卖力陪儿子玩的爸爸,其实不必如此辛苦。

不需要等孩子睡觉,才有机会做做自己的事情,才能与孩子的妈妈说两句话。

争取和爱人相处的时间,让夫妻关系越来越亲密,才是成为好父母的关键。

研究资料显示,从幼童时期开始,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有赖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看:

孩子教好了,婚姻关系不一定能改善;但婚姻关系好了,孩子的教育情况却能得到改善。

如果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你不仅是“996”,你简直是个“007”,那肯定会加重你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伤害到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所以,父母千万别为了让孩子感到高兴,就让自己不高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你不快乐,那么你的孩子也不会快乐。

所以,放松一点,让孩子无聊一会儿,给自己花点儿时间。

如何教孩子处理无聊,帮孩子享受这些空闲的时间?

第一次让孩子经历无聊,可能会有点麻烦。孩子可能会抱怨、会哭:“爸爸,我要你陪我玩!”

但其实只需等待几分钟,他们就会自己找点事做。

爸爸妈妈可以给予适当地帮助,让孩子学会处理无聊。

我们应该:

1、理解孩子处理无聊时的行为

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找事情的时候,只要不危害他人、自己、环境,我们应该尽量给他们自由。

比如孩子们无聊了,开始跑小土坡,开始踩水坑,开始扔玩具……尽管会把自己弄得脏兮兮、乱糟糟,但我们最多要求孩子穿上围裙继续跑,穿上雨鞋继续跳,把不能扔的东西收好,把能扔的玩具给孩子扔个痛快,但尽量别阻止他们。

因为,这就是孩子们自己发展起来的游戏,所谓“自发游戏”。

在我们成人的概念里,在空地跑来跑去、踩水坑什么的,都不能称之为正经游戏吧?可是小孩子却乐在其中。

你要是不让孩子这样做,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孩子的自发游戏,正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源泉。

2、他们需要一些材料

买电器后剩下的大纸箱、卷纸用完后剩下的纸巾筒、旧衣服等等,这些简单易得的物品,都能成为有创造力孩子的太空飞船、城堡、电话、魔法师斗篷……

3、给孩子一些提示

如果孩子的想法用光了,我们可以适时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选择。比如:

建议孩子给自己的玩具球们都起一个名字;

那个纸箱能个建房子吗?

你在用笔刷蘸颜料?你试试这个瓶盖可以蘸颜料画画吗?

最后,值得提醒的一点是:

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确实越来越快了,好像已经习惯了忙碌。

但爸爸妈妈千万别觉得,让孩子闲下来、无所事事,就是在浪费时间。相反:

  • 无聊的时间让孩子的大脑从过度刺激的世界中恢复过来;
  • 乏味给孩子带来内在的宁静,有助于他们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
  • 创作过程可以激发孩子的一生的兴趣;
  • 当孩子不得不想出无聊的解决方案时,他们会培养创造力;
  • 无聊让孩子学会自我愉悦,找到能使自己快乐的源泉,也让孩子们学会不那么依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