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出现过许多抗日年代的民族英雄,他们不惧生死,勇于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解放铺垫了基石,在大小不一的战争当中,付出了不朽功勋,为后人一直铭记,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革命勇士们的存在,才让中国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1950年出生于湖南的廖龄奇就是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他从小就被人们称为小神童,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在他年纪很小时就把他送去了学堂读书,要留其自身的天赋,也逐一彰显出来,五岁时便可以使得许多字,背书更是不在话下。
通过书中的内容知识,廖龄奇学习到了十分先进的文化思想,在不断通过自身努力的过程当中,一路考学来到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根据苏联先进的文化思想所创立出来,专门为战争做准备的学校,在这所学校当中,它不仅需要学员们的身体素质高强,对于成绩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廖龄奇从小便对学习方面融会贯通,凭借着自身学识,在黄埔军校当中也收获了一大批老师的喜爱赏识,黄埔军校当中毕业后的学生大部分都会成为战场上的高级军官,廖龄奇也不例外,毕业之后的廖龄奇被任命为国民军队第四军的军长。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深入,他们在1932年时来到了上海附近,国民军队第四军在廖龄奇的指挥作战之下,将日寇攻击的节节败退,也正式通过在“一二八”战争当中的出色表现,廖龄奇一举成名被升职成为团长。
有了更大军权的廖龄奇,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是时刻反省自己,在战斗当中吸取经验,提升队伍的作战实力,这样的精神对于任何一个高级军官而言都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正是需要这样时刻反省自身的方法,才可以让军队在战争当中胜利。
1937年,日军对上海区域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其中便有廖玲奇带领的88军,面对猛烈的攻击,廖龄奇没有乱了阵脚,他在冷静当中思考解决办法,寻找着敌军的弱点,也终于发现,在日军间隔的喘息期间,没有作战实力,需要补充弹药军火装备,廖龄奇正是带领着88军在这个时间点将日军一举击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时的中国已经完全沦陷在日军的手中,在经历过上海一战后,南京等地沦陷的消息也接连传来,廖龄奇在接受到这样的信号时十分沮丧,这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廖龄奇在重整军队之后向南京等区域发起了援助兵力,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也终于在一次次战争当中向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多次打胜仗的廖龄奇自然有些沾沾自喜,心高气傲,这样的性格让他在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当中并不吃香,目中无人的廖龄奇在说话做事时也会得罪许多人,可他平时并没有将这些细节放在心上,不会对自己犯下的过错做出相应弥补,通过这样的原因,他在国民党军官当中的名誉日渐败退。
蒋介石原本对廖龄奇十分看好,但也架不住这么多人齐齐对他吹着耳边风,也正是在长沙会战当中,如此紧迫的形势之下,廖龄奇非常迫切的想要回到家中看一下自己的亲人,也正是这样的决定,让他被国民党的军官们抓住了马脚。
各种各样败坏廖龄奇的说法纷纷袭来,他们非但没有感恩廖龄奇,在其余战役当中付出的丰功伟绩,反而是因为回家探亲这一件小事,就对他大放厥词,蒋介石也认为,长沙会战如此重要的战役,必然不能失手,而廖龄奇如此做法,完全没有将这次战役的胜败放在心上。
甚至还有的国民党军官对蒋介石说,廖龄奇这样的方式或许不是想要回家探亲,而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投敌罢了,蒋介石听说后立即发怒,迅速命人将廖龄奇在回家探亲的路途当中抓来质问,此时的廖龄奇并不明白事情的原委就被抓到了蒋介石的眼前。
结语:面对蒋介石的各种质问,廖龄奇十分无奈,但作出任何解释也已经于事无补,他也并没有想到,蒋介石竟然会对自己下杀手,一代伟大的抗日英雄就此消失,后来蒋介石在回想廖龄奇的种种事迹时,也为时已晚,他能够做的也只有厚葬一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