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录 去了楚膳四季

2023-01-18     董克平饮馔笔记

原标题:生活记录 去了楚膳四季

生活记录 去了楚膳四季

2023/01/17 星期二 北京

三九的最后一天,北京依旧寒冷。提着东西去停车场,三四百米的路,冻的手指疼。有手套忘了戴,受冻是必然的。好在路不远,到了车里好了许多。不过方向盘也很凉,开了一会儿,温度起来了,自如了许多。小时候手脚都被冻伤过,肿的像小胡萝卜,严重时囔囔的半透明。在胡同里跑来跑去的不觉得,回到家里暖和了,痒的不行。温水泡,然后抹上冻仓膏,没过几天就能好了。后来知道戴手套了,两只棉手套用带子栓着,不带的时候就挂在脖子上。从那以后,手没有冻过,脚偶尔还会。再大一点,知冷知热了,也就没有得过冻疮了。珠珠七岁那年的春节,我们去南京玩,看到街上小孩子的手冻了,很是心疼。江南地区冬天没有暖气,数九寒天屋子里的温度和外面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冻手冻脚。那时,真是庆幸生活在冬天有取暖条件的北方。北方人难以想象天天在0℃左右甚至更低的温度下生活学习工作,还有多冷呀!

最近脚很不给力,疼,走路就疼,待着的时候也会疼。尤其是晚上睡觉时,不做事了,外界也安静了,这时候感觉特别敏锐,一丝丝的疼痛涌上来,很影响睡眠。今天白天更疼了,走路一撇一拐,知道毛病又犯了。回到家里自己处理了一下,流了很多血,也有脓水。挤完脓水用碘酒洗了伤口,虽然还疼,只是伤口的同感,没有那种走心的疼痛。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忍受了。脚病跟着我五年多了,三年前做了手术也没能根治。曹涤非老师说他做了两次手术才彻底解决,看来我也需要再做一次。真是不想去医院,更不想躺在病房里无所事事,就这样拖下来,很影响生活和情绪。盘算着今年的行程,应该有时间去医院解决彻底。

朋友发了一张照片,1982年天津市场供应。凭票供应的主副食有二十种。没想到大葱也在计划供应商品中,其他还有香烟(甲级和其他)。那时我已经开始抽烟了,是那种有烟瘾的抽。恒大、大港、烟斗几种烟都抽过,恒大抽的少一些,贵,0.32元一盒,真心抽不起。不过北京好像没有限制烟的购买,八达岭和香山两个牌子比较常见。那时烟瘾没有现在大,一包烟大概可以抽两到三天,算起来一天一毛多两毛的,省着点还能有烟钱。

看到这份春节副食品供应表,恍如隔世。如今市场丰富,想到的基本都能买到,再也不需要什么票证了,现在的日子虽然还有很多不如意,但在吃的方面比几十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是有人怀念过去,北京一下雪就会有人说“北京变成了北平”,感觉特别惆怅、特有情怀的怀念。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我真不怀念过去的北京。过去的北京有什么好?大街上车不多,商店里货不多,买什么都要票证,餐厅更是少的可怜。家长挣的那点钱维持简单生活都紧紧巴巴的,有几家人能去餐馆潇洒?享受着当代北京的繁华富足便利,去怀念缺衣少食、刻板萧条的北京,这那是什么情怀,完完全全就是装B吗!我都想用现代的工资水准混1980年代的北大校园,你可以发挥想象力,想有多潇洒就能有多潇洒。但是,这可能吗?文字上的北平,是文人的闲情逸致,是那一小撮能吃饱饭能闲逛能泡妞的风花雪夜。过春节每个人半斤花生二两瓜子的日子,你真的那么怀念吗?

晚上林局约饭,去了威斯汀酒店四楼的楚膳四季。老板是北京湖北菜名店红番茄的老板,这次进入五星级酒店做湖北菜,算是对红番茄的一个升级吧。和红番茄还有些关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拍摄时,请红番茄的朋友帮忙,在他们那里拍过几个湖北菜,今天去了楚膳四季,还真有人认出了我。吃了几个湖北菜,味道不错。但没有以往吃过的湖北菜那么辣,咸度也减了一些,一餐饭吃的清清爽爽没有负担。特别喜欢藜蒿炒咸肉,关键是那个藜蒿太好吃了,浓浓的香气脆嫩的口感实在是喜欢。林局说,最后一根藜蒿也被我吃了。当时没觉得,现在想起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真是没有吃过做的精致味道又好的藜蒿了。在这里我还是第一次认真吃龟,很好吃,龟肉有点像甲鱼肉,比甲鱼肉粗一些,很香。酱汁挑的也好,吃起来有滋有味有口感。以前也吃过,但没有什么记忆,这次算是记住了龟肉的滋味。只是忘了问是什么龟了。

楚膳四季对湖北菜做了一些改良,在我看来好像湖北味没有那么足了,精致了许多,口味也没有那么重了。这样的湖北菜我是喜欢的,只是吃着没有以往那种过瘾的感觉了。小众菜系进入五星级酒店,生活富裕之后口味趋于清淡,大致就是楚膳四季变化的原因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6642bf1be3970d5d0fd16ea989377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