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洋舰队“致远”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陆地上的朝鲜半岛和海上的黄海成为主要战场。7月25日的丰岛海战及7月29日成欢之战后,清朝于8月1日对日本宣战,并向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
战争初始,英国人希望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进行调停,并希望占据主导位置。俄国则召开特别会议决定不应积极干涉中日的战争,同时承诺中国,俄国不会占据朝鲜。法国则跟随俄国的脚步成为了中日战争的“旁观者”,表示自己在朝鲜半岛并无利益可言。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多次提醒英国政府,要对中日战争出面调停,如不干涉,中国将会倾向于俄国。英国人担心中日战争持续发展下去,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也将不稳。英国在华利益也将会受到影响。
英国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中日战争进行调停。赫德经清政府总理衙门授权,通知英国清政府议和的条件。主要两条:第一就是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各国家不得插手,保证朝鲜的独立和中立。第二就是不能让清政府出面自动求和。英国人接到议和条件后,很快向俄、法、美、德提出联合调停的建议。美、德拒绝参与调停。俄国称同意并赞成调停,但需要沙皇同意、可是当时沙皇病危根本无法参加。法国则婉拒。英国无奈独木难支,于是首相罗斯伯利提出了建议,要求清政府赔偿日军军费。可是没多久,英国竟发电报询问,能否考虑割让台湾代替军费赔款。赫德回复割让台湾不行,赔款也不行。英国政府态度强硬,若想议和必须赔款。赫德向清政府做试探。结果,光绪皇帝同意了赔偿军费,但金额不可太大。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英国得到回复立刻和日本谈判。结果,日本直接拒绝。拒绝调停的第二天,日本陆军第二军先遣队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日军攻陷虎山,占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辽宁丹东) ,相继攻占金州、大连湾、旅顺等地。在经历威海卫海战、五复海城、营口之战和田庄决战后,清政府被迫议和。
1895年4月17日,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条约指明,清朝须承认朝鲜为独立国,撤出朝鲜半岛。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条约又要求清朝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包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要求向日本赔款,日本便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中国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还规定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几个通商口。日本货物在中国内地必须免去内地税。这使得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清军士兵
条约条款公开后,俄国立即对日本占据辽东半岛以及条约条款对中国的稳定可能产生影响表示关注。俄国说服法国和德国对日本施加外交压力,要求日本将领土归还中国,以换取更大的赔偿。1896年,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与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后密约泄露,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俄国在1898年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德国则强占胶州湾。三国的外交胜利,激起了世界各大强国在华实现帝国主义的野心。同时,事件也开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