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厂镇位于遵化东南部,东邻迁西,南接丰润,距城区70华里。铁厂的历史由来已久,据明朝弘治年间(1488至1506年)《重建铁厂城碑记》载:“遵化铁冶始创自中唐历经宋元至今。”
铁厂不但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而且风景秀丽,古迹、庙宇繁多,城南城北大片沃野良田给以衣食之源,东西两山苍松翠柏、果树茂密供其费用,一条清清河水从城下缓缓流过,长年不断,可供洗涤灌溉之用。此外,铁厂十景更是闻名一时。
“十景”都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古泉喷珠
铁厂北山龙王庙有一股清泉,建庙时在庙前的泉水周围修建了一个约4丈见方水池,扶池观看泉水不断上涌,水泡犹如一串串的珍珠浮到水面,故称古泉喷珠。水池南面有一石凿龙头镶砌在水池墙脚,泉水从龙口泄出,犹如卧龙吐水。明朝守备曾将池水引入城内衙门饮酒亭,厨师把菜做好放入池中,池水便将菜送入饮酒亭了。
北门三奇
古人曾用四句诗描绘铁厂北门“三奇”:三步两孔桥,城上柏树摇,回头望明月,碑比城还高。指的是铁厂北门外有一座长不过三步的小石桥,而下面却有两个过水洞,这是一奇;城上有柏树一株,因地势高而招风,所以这棵柏树无时不在摇动,这是二奇;城头上立有建城石碑一块,当晚上出城,回头望月时,看见石碑仿佛立在城里,比城墙还高,这是三奇。这几句诗句至今仍在铁厂流传着。
古洞藏仙
在铁厂西山——半壁天的山腰,有一个天然山洞,当地人叫它无终子洞,传说铁厂在很早以前属无终国,无终国战败后,国王曾避难于此而得名。后来到燕国时期,燕国被秦所灭,燕太子丹也来此洞避难,后死于洞中,为纪念燕国之主,后人于洞内建一小阁,将他的像塑于阁内,祝福他得道成仙。直到建国前此阁还保存完好,每到节日当地人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此外,在旧时,每到夜晚,洞外常有亮光晃动,俗称狐仙炼丹,故有古洞藏仙之说。
燕王古墓
相传燕昭王死后,太子丹继位,这时秦国已灭了齐、楚,赵、魏、韩五国,太子丹大惊,聚文武而谋保国之策,其中有人献计:秦之强而在于王,欲保燕国不亡,可选一勇士以进贡纳降之名刺杀秦王,太子丹允诺,遂派武士荆轲携图藏剑赴秦行刺,行刺未成,被秦王殿前卫士剁成肉泥,随行人逃回燕国,太子丹闻报丧胆,力主遣散朝臣,自己乔装改扮,携祖灵逃到铁厂,将其葬于此地,自己便隐于无终子洞,一来避难修行,二来为守父灵尽孝。传说这座燕王古墓光坟头就占地1亩3分,周围古树参天,密林遮日,令人生畏,不敢接近。
仙人棋盘
铁厂城南棋盘山上有一块长约1丈,厚约3尺的汉白玉石,石面上有棋纹迹(今人不识棋种),故取名为棋盘山。相传古时有一张姓樵夫住在山下,常年以砍柴为生,一天,他到山上砍柴,看见两个老头在这块石头上下棋,便站在一旁看了半天,直到把棋下完两个老头散去,也未说一句话。
樵夫正纳闷时,发现棋盘上有一棋子,上面有“王禅”二字,他回到家里,家人问他上那里去了,他说在山上看了半天下棋的,可是家人却说找了他一年了,于是便有了传说称王禅、王敖二仙在此山下棋。后来,这块汉白玉棋盘到民国初年被拾柴和放牧的人砸碎无存了。
煤山不雪
铁厂城东北角有一座黑色山坨,俗称煤山,相传是唐朝开始炼铁堆放炉灰的地方,方圆有百亩左右,旧时因炉灰内有余热,加之高于城墙,易受阳光,所以一般小雪不见雪,大雪也比别处融化得快。现在因年限太久,余热散尽,雪后已无异于其他地方之处了。
康姑仙祠
铁厂东门外有座小庙,名康姑祠。相传在唐朝时,铁厂有个康小二,炼铁铸造盔甲兵器,一天上司下来一道命令,限他七天铸造盔甲若干件。可是次日生火,火虽旺而铁不熔,康小二焦急万分,回家说给二女,二女遂去炉前观看,只见炉下出泉,已知炉火再旺铁也不会熔化,全家必遭斩抄大祸。于是二女自投炉内,水自尽铁始熔,康小二如期完成盔甲若干件。
后康小二将此事禀于上司,经皇帝批准,封二女为“金火二仙姑”,并在厂内盖金火二仙姑祠堂一座,以为追念。后传二女投炉后被秃尾巴老李收为妻妾,此庙至“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拆毁,现仍有遗址可见。
城外城隍
据说凡有城池的地方,均建有城隍庙,而且都建在城里,唯铁厂城隍庙建在城外。
据传说,铁厂城隍庙原来也建在城里,建好以后不久,铁厂城内有郎舅二人因债务纠纷双双向城隍告阴状,打起官司来了,在城隍面前起誓:谁要昧了良心,一出庙门跌折胳膊跌折腿。结果为姐夫者走到庙门将腿摔折了。于是其内弟即扬言姐夫昧了良心赖帐,后来听说是因为内弟在告状前给城隍烧了金山、银山和黄钱元宝,贿赂了城隍,才使其姐夫将腿摔折,因此其姐不服,跑到城隍庙大骂城隍接受贿赂,断案不公,并打了城隍两个嘴巴,撵城隍出去,结果次日城隍塑像便到东门外了,后来会首们出来把城隍塑像抬回城里,第二天又到东门外了,于是就把城隍庙建在城外了。
大小山缝
在铁厂城东过一道山岭,约有五六里地的地方,有两座山,大的叫大山缝,小的叫小山缝。这个大山缝,相传是二郎杨戬因其妹与刘彦昌结婚犯了天规,奉玉皇之旨与其妹在天上打仗时将斧头甩掉,落在这座大山上,将山岩劈掉一半,所以一半仍是完好的山岩,另一半大石散落在山岩之下,后来人们叫它大山缝。那个小山缝,传说是二郎打不过仙姑,将宝莲灯夺去,将仙姑压在这座小山下,后来仙姑之子沉香长大后,来此山用斧将山劈开,救出母亲而去,于是留下这座山缝,这个小山缝,确像一个馒头形的小山,半腰有一道缝,这道山缝长约一二十丈,宽有一二丈,深有十余丈,底下还有若干山洞。八年抗战时期,这个小山缝曾藏过几百人。
古井喷泉
铁厂西山的半壁天脚下有座椅形小山,小山前面有一眼古井,相传是唐王征东时路过此地,见一泉水四溢流失,唐王命兵士取附近石块砌成一井,井下面留有水洞,每到冬春两季泉水从井下小洞流出,一遇夏秋季节泉水从井口涌出,水柱高约3尺有余,故俗称“古井喷泉”。后来唐王得胜还朝又路过此地,遂降旨在椅形小山正中建造一座庙宇,以其泉水取名为涌泉寺,寺内塑有涂金的满堂佛像,寺的后面椅形小山上满植松柏,俗称南松北柏,山上松柏常青,山下泉水常流,当中有古庙相衬,风景异常秀丽可观。但近几年来,由于雨量减少,水位下降,此泉虽未干涸,但除夏秋季节从井下小洞流出以外,再不见井口喷泉了。这座古庙于建国后,曾改作社办中学,后中学合并到龙王庙,遂将此庙拆毁。
铁厂除有十大景外,这里的庙宇繁多,也是附近百里左右村庄所少有的,有名的大型庙宇有十一座:龙王庙、释迦牟尼庙、娘娘庙、三皇庙、城隍庙、关公庙、真武庙,火神庙、药王庙、西峰寺、涌泉寺。小型的有:观音庙、玉皇阁、子孙娘娘庙、堂子庙、山神庙、土地庙、五道庙、魁星庙、南极子庙等。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日,各庙大钟齐鸣,香火不断。现在,这些庙宇已先后拆毁,有的改作学校,有的已被居民在旧址建成新居,还有的还耕变成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