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可能听过关于“有效的运动时间”、“运动燃脂基础时间”的不同说法,有人说有人说30分钟,有人说1小时。其实,如果为了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是不能抛开运动强度(运动量)的差异和个体生理差异的。
有一点说在前面, 在任何时候,人体的能量供给都是糖原供能和脂肪供能多通道并行的,也就是说当运动的一开始就存在脂肪的消耗,只是哪个占主导消耗更多有所区别。大量科学家试验确认了这一观点,多数实验研究基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在有氧运动开始30分钟后,脂肪的供能比例增加,有利于增加脂肪的消耗,也就是减脂。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我们人体能量供给的方式。
人体供能的特点就是会寻找最优解、省事、高效,刚开始做运动,优先使用肌肉中肌糖原来提供能量(就近原则),然后使用血液中的血糖(全身运送),然后使用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在这期间,脂肪其实也是在消耗的,只不过刚开始非常少,身体的血糖把大多数供能的活都干了。
比如:在运动时,一克糖约可以供应4千卡热量,糖的能量释放比较快,所以运动刚开始的时候糖原总是被优先使用。一克脂肪约可以供应9千卡热量,脂肪氧化释放能量比较慢。
所以脂肪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比如较长时间的运动后)才开始发挥主要供能的。
脂肪的消耗需要有氧运动的动员
当我们在做有氧运动的时候,主要利用的能量来源是糖和脂肪。糖主要在肌肉里(肌糖原)、血液里(血糖)和肝脏里(肝糖原),脂肪主要储存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随着时间的增加,由肌糖原-血糖-肝糖原组成的快速供能小组开始需要支援,作为身体巨大的能量宝库——脂肪开始大显身手。
这个时间差不多是在连续保持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30分钟以上*。其根本原因是在这段连续的运动过程中,提高了“脂肪动员”。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只有进入血液成为脂肪酸,才能进行氧化供能。
*著名运动生理学研究先驱Edward L.FOX 在《运动生理学》一书中提出,在有氧运动开始的前30分钟时间里,糖的消耗大于脂肪,也即糖供能比例大于脂肪,在第30分钟时糖与脂肪的供能比例各为50%,并形成交叉,之后脂肪的供能比例增加,糖供能比例下降,这就是经典的有氧运动后30分钟脂肪供能比例增加的依据。
后来,大量科学家试验确认了这一观点,多数实验研究基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有氧运动开始后30分钟,脂肪供能比例增加,有利于增加脂肪消耗。
有氧(偏浅色)和无氧(偏深色)运动和心率之间的参考表
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在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激活脂肪酶,会很有效的促进脂肪动员。
实际上,我们经常说要通过一定有氧运动时间来让提高脂肪供能,主要来自于“脂肪动员”的条件:有氧运动使得体内的糖减少,运动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这都可以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脂肪动员会让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变成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
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脂肪氧化提供能量成为主力,就减脂而言,我们建议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前半小时用来激活脂肪上C位,让大量脂肪酸进入血液,后半小时“请开始脂肪供能的表演”。
如果只运动半小时,血糖消耗较多,而脂肪刚要大规模消耗,就收摊了。肥肉没减多少,却闹了个肚子饿血糖低,这样吃一顿饱饭,血糖很快就补回来了。
值得说明的是,有氧和无氧都不会单独分离出来,这两种能量的合成是同时进行的。只是看谁占的比例更多。在肌肉层面,有氧、无氧的差别也会体现在该项运动中使用到的肌肉类型上。
比如:博尔特是快肌纤维比例高的类型(无氧),而基普乔格则慢肌纤维占优(有氧)。
· 快肌纤维的特征是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主要由无氧代谢提供短期能量,但不具备耐力。
· 慢肌纤维的特征是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够很好地利用氧气,具有耐力。
除了运动时间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运动强度。前面提到了,人体供能其实都是糖和脂肪多通道同时进行的。只不过糖的供能是很快的,运动激烈,耗能耗氧旺盛,主要以消耗糖为主。脂肪供能缓慢但持久,当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区间而耗时长的时候,会增大脂肪供能的比例。这也是为什么跑马拉松的高手清一色都是那么瘦。
总结,人体消耗能量环节:强度大,烧糖为主;强度小,烧油(脂肪)为主。保持中小强度的长时间,是最适宜减脂的。
有一点要注意,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有氧耐力不同,“运动强度” 或“有氧区间” 就会因人而异了,我们又该如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有氧能力处在什么区间呢?
举个例子,一个跑步高手,可能跑步5分/公里的配速都不出汗不脸红,而入门跑者可能6分配速时就已经累的喘不上气了,甚至根本跑不到30分钟以上。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耗脂肪。
运动减脂两个要素,一定的时间和合理的强度。
时间很容易控制,难的是控制合理的运动强度。我们要怎么知道,适合自己的强度范围是什么,才能让脂肪供能占主导呢?运动科目五花八门,个人的生理差异千差万别,再具体到每种项目,每个类目,恐怕难以周全。不过好在对任何人来说,有一个指标是非常容易量化参考的,那就是心率。
我们可以随时监测到身体处在不同的强度范围的不同心率数据。
静息心率:身体在低功耗时进行的输出,
暖身心率:身体活动开做好运动准备,
燃脂心率:以燃烧脂肪供能为主的强度
有氧心率:提高有氧耐力,临界心率提高我们耐乳酸能力,
无氧心率:处于费力的状态,很难持久。
燃脂心率大概在最大心率的60%~70%之间,具体数值因人而异。
举个例子:当我的最大心率190,那么我的燃脂心率在就在 114~133 之间。
当在这个心率下运动(比如跑步),能量供应属于以脂肪供应为主,糖用的不多。如果我跑快一些,能量供应的速度跟不上,用糖来供能的比例就会增加,脂肪供能比例就会减小(因为来不及)。不是不能减脂,而是减脂的效率不高。请记住,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糖供能和脂肪供能多通道并行的,只是哪个占主导有所区别。
总的来说,要想做到高效减脂,有两个要素,一个是30分钟以上,血糖减少,神经兴奋,肾上腺素飙升,脂肪动员加强;一个是强度控制在燃脂心率区间(最大心率的60%~70%)。
无论你处于什么运动水平,或者当下体重有多少,只要开始动起来,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运动减脂是一件相当需要毅力和自制力的事情,而动辄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也极为珍贵。我们常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如果没有,那就是现在。2021年还有几天就要过去了,不去趁着2022年的开始,也向着一个崭新的自己,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