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晚上跳绳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2022-08-04   Garmin佳明

原标题:长期坚持晚上跳绳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跳绳是非常好的运动,可有氧、可爆发,如果用不同的方式来跳绳,能够锻炼到身体的各种能力。我们一般说的跳绳,是那种不讲究太快速度的跳绳,需要跳很长时间,多数也是为了减脂。跳绳的减脂效果不错,且需要的场地很小,居家或楼下就可以操作。不少跑者也会把跳绳作为交叉训练来帮助提升身体力量和协调性。长期坚持跳绳,对提升健康指数、保持活力相当有效。

跳绳综合锻炼到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人的身体很奇妙,骨骼肌大致可以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大多数快肌纤维都在肌肉群的外层,慢肌纤维多在肌肉群里层。以小腿为例,外层的腓肠肌快肌纤维比例很大,而深层的比目鱼肌多由慢肌纤维组成。

慢肌纤维主要是为了“日常对抗重力”,需要长期保持可收缩的能力,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丰富,含较多的肌红蛋白和较多的线粒体,且线粒体的体积较大,肌肉呈红色,也叫红肌。红肌收缩速度慢但是很耐久。

快肌纤维的生存意义主要是为了“战或逃”,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但是耐力比较差。快肌纤维肌浆中的肌红蛋白及线粒体较红肌纤维少,肌肉呈淡红色,也叫白肌

  • 快肌纤维的特征是收缩速度,力量,主要由无氧代谢提供短期能量,不具备耐力慢肌纤维的特征是收缩速度,力量,能够很好地利用氧气具有耐力

跳绳和跑步相比,要有更多的垂直振幅,对爆发力的要求变得很高。所以跳绳时,强度会比同样时间内的慢跑更大,单位时间内的热量消耗也更多。由于跳绳会有更多快肌纤维参与,所以往往很难连续跳很久,一般都是跳几百下休息一阵子再继续。跳绳训练,混合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于一体,加上上肢摇动跳绳,几乎全身的骨骼肌都要参与。

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跳绳有更多的快肌纤维参与,快肌纤维本身就粗,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都能有效提高快肌纤维的横截面,所以小腿的腓肠肌(俗称小腿肚)通过跳绳很容易变得发达。如果不想小腿肚太粗壮,一定要注意跳绳之后的拉伸。

跳绳对身体核心肌群贡献巨大

坚持跳绳,会让身体的核心肌群变强。通过腿部弹跳、手摇跳绳且协调地每一下都有节奏地跳过,其实是很需要身体整体反映的,核心肌群关乎到上下肢运动的协调性,动作不脱节需要强大的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一种非常重要的锻炼,就是在动态中快速调整和保持身体姿态,而跳绳恰恰可以让核心肌群变得敏锐。我们常说,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如果年轻时候多练跳绳,身体的协调性就会打下牢固基础,效益是长久的。

跳绳对减少内脏脂肪贡献巨大

长期跳绳,身体就会适应跳绳的节奏,并且对自身做出优化。用长时间跳跃,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身体就会向着增加力量、减少体重的方向来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比较少会看到一个大体重的人善于跳跃。

总的来说,跳绳混合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除了运动时消耗脂肪,运动后“修复身体”时也在持续消耗脂肪。而内脏脂肪在这样的运动中是最容易消耗的。如果每天都跳绳,加上饮食控制,皮下脂肪也能有效减少。

多种变化的跳绳方式锻炼身体综合能力

如果开始跳绳经常失败,也可以从徒手跳绳开始,就像无实物表演一样。先把弹跳力练好,然后是臂力,最后组合协调,跳绳功成。

  • 尽量以前脚掌落地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很好地利用到身体自身的减震功能。应该避免脚后跟落地,脚后跟几乎没啥减震功能,脚跟落地容易让震动直接传到到膝盖,造成受伤。膝关节保持微曲,任何弹跳动作都需要膝盖部分微曲,大腿肌群的发力/减震功能才得到发挥。

花式跳绳还可以提高全身协调性。正跳,反跳,交叉跳,双摇,单脚跳,交换脚跳。可以综合开发。

不适合的人群

跳绳运动比跑步运动的强度大很多。跑步如果力量不够,慢下来就跟走差不多,甚至可以腿只抬起一点点,“拖着步子跑”,这样都不需要太多的腿部力量。

但是跳绳不行,需要越过绳子,这个被限定的高度需要的努力就更大、且持久。虽然理论来讲,人有跳多高的水平,就有在此高度落地的能力,但还是要注意长时间疲劳也会逐渐动作变形。

大体重的人一定要谨慎。体重过大,跳跃后的冲击力不可小觑,长时间跳绳会增加膝关节、踝关节受伤的风险。体重大的人群可以选择游泳、快走等对身体压力没那么大的运动,等稍微瘦下来再跳。

另外跳绳会很快的提升心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遵医嘱进行锻炼或考虑别的适合的项目。

总之,跳绳对身体的锻炼非常综合,肌肉锻炼全面,快肌纤维、慢肌纤维都有涉及。训练的强度够大且综合,有氧能力、力量效果都能有充分体现。减肥效果也超棒。长期跳绳,周身的神经敏捷度也会高于一般人,会让人更加有活力。跳绳这种好运动,值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