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办健身卡的很多,但一年多了,身材也没有什么变化,一问原因就是很难坚持……
健身很难坚持,这个问题相当普遍,进入任何领域,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都是阻力重重。因为身体天然不愿意离开“舒适区”,除非,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身体适应、得到了正向反馈,才有可能形成“积极的、不断走出舒适区的”正循环。
你没看错,锻炼本身是反人性的。湛庐文化还专门出过一本书叫《锻炼》,由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所著,他还写过一本畅销书《人体的故事》,通过这些知识都会发现,人类的进化底层逻辑就是为了适应环境、生存并繁衍后代。数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及所有动物都是能吃则吃、能休息则休息,光是维系生存已经耗尽一切,哪有多余的精力来锻炼?现代人这种看上去“自讨苦吃”的锻炼,绝对是物质极大丰富、“吃饱了撑的”的产物。丹尼尔·利伯曼认为多数现代疾病(如糖尿病)是缓慢进化的身体和文化进化的冲击共同导致的。
锻炼是反人性的,你的基因告诉你要节约能量,多吃。所以从天性角度来看,主动健身确实是个有毛病的事,又浪费粮食又浪费能量。健身和躺在床上看风景打游戏相比,毫无吸引力。健身没多久就想放弃,不是一个人要面对的,而是几乎更多人都要面对的。
唯一天然对健身感兴趣的阶段就是小孩子阶段,当然他们主要是玩耍,而非针对某些肌肉练力量、练柔韧、练耐力……小孩子玩耍,追疯打闹,本身暗合了健身的各种特征,人类最原始的健身其实就是玩耍打闹中的身体开发,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几率。
健身很难,主动走出舒适区意味着酸痛等一系列天然你不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一样。
健身入门很难,坚持更难,但是一旦坚持下来走入正轨就很容易,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上瘾机制”——内啡肽的补偿机制。
内啡肽是成就感的代名词,当你通过艰苦的努力获得某种成果,身体就会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高级的快乐”。内啡肽具有镇痛、欣快、调节情绪、调节压力、调节免疫、调节生理等功能,每次运动后都会感觉身心愉悦就是内啡肽的功劳。
适量的运动能产生内啡肽,让人感到状态非常好,但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时长。比如有氧慢跑,大概需要30分钟以上的连续运动才能大量产生内啡肽,如果跑步5分钟就想要满满的成就感是不可能的。
所以,每次去健身房,运动时长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比较合适。时间太少无法产生内啡肽提供下一次锻炼的动力,时间太长,过于疲劳也会影响下一次训练。
题主特意提到健身房,无论增肌还是减脂,使用器械是少不了的。使用器械抗阻训练,一定要注意的是强度控制、动作标准和持之以恒。
健身不容易坚持的一个点过度疲劳。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刚开始几次太过用力,导致疲劳累积,第二天还是浑身酸痛,根本没法继续训练。于是合理的训练计划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有点儿起色又倒退了回去。这很容易造成心理打击,进而对健身产生厌倦。
建议新人健身,找个教练或者有经验的朋友一起训练,主要是帮助你控制强度,纠正动作,经过一段周期,找到“可持续健身”的节奏,你就不用刻意坚持,而是喜欢去健身房。如果非要给健身找一个诀窍,那就是刚开不要做太多。
我们常说习惯21天养成,如果隔天去健身房一次,有三周时间足以形成习惯,那时每次训练完都能有“小确幸”,看着自己身体变好,精气神变好,你会迷恋上去健身房的感觉的。
前面说了,锻炼本身是反人性的,它不是人类的本能,它是物质极大丰富后现代生活中为了抵消过度饮食、过度压力等副作用的产物。如果你在健身房做个调研,问大家为什么来健身,多数回答都会是“被动的”,肥胖、体弱、压力大会是多数原因,那些积极主动健身的往往也是某些机缘巧合感受到了健身的好处才会不断去追寻的。
所以,题主说的健身很难坚持,解决方案就是从外因入手,为了解决肥胖问题、体弱问题、压力问题,约个朋友一块儿健身,设立一个可以坚持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去训练。切记刚开始一定不要上太大强度,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量,就容易把健身坚持下去。
也可以每次健身完发个朋友圈,朋友点赞也会成为你继续下去的动力。当然,要避免训练5分钟、拍照1小时那种表演式健身,到底练没练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你能按照计划健身超过3周,大概率你已经爱上健身。无论是内啡肽带来的神清气爽感觉良好,还是身材肉眼可见的改变,都能让你的健身无需坚持而自动自发。这时你还要解决的就是把健身放在自己时间管理的重要位置中,避免工作太忙中断了健身的持续性。
再说点儿题外话,就是办卡这件事很可能成为不健身的心理补偿。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健身卡办了,好像已经成功一半了?去不去都会心安理得,大吃大喝的时候就会想,我有健身卡呢,还能减下去。殊不知,很大的可能是办了年卡只去过三次,刚办卡去了2次,年卡快到期又去了1次……
以前也流行过跑团内部实施打卡惩罚机制,没有跑步就群里发红包,其结果就是发了红包之后反倒更加心安理得不跑了,这就是补偿机制抵消锻炼动力很好的例子。
真正想健身,在哪里都能练,一对哑铃就能打造全身。没有哑铃矿泉水瓶也能做小重量的平替,哪怕徒手健身也能锻造出很不错的身材,关键是想不想练。健身房有更好的器械,更好的氛围和更安全的保障,用好了是可以大幅度提高训练效率的。只是,千万不要被“办卡=健身”这种心理补偿机制绑架,而忘了真正健身的初心,是为了更好的身体、更好的精神。
健身本身是一种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开头都比较难,但只要找对方法,循序渐进,你会爱上健身的。它会给你特别多维度的好处反馈,支持你不断运动下去。健身,必将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而且是可以抵消诸多当代生活副作用的优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