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厨房

2019-10-26     乐亭故乡人

作者:王立娟

来源:乐亭故乡人网站/乐亭圈app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儿时的记忆里,家是最可依靠的,母亲是最能给我们温饱的。对厨房的概念只是从外面进房子的过堂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每家都有个叫厨房的地方,大概就是这里。过堂屋之所以被我后来定义为厨房,充其量就是妈妈在哪里做饭,夏天,烟熏火燎,做一顿饭,妈妈要起早,而且烟熏的妈妈又咳嗽又流泪。我总是从被窝里爬出来,办完自己的琐事回来洗完脸,就上炕。妈妈已在炕上放好了长方形木桌,一大盆黍米粥,弄一碗简单的盐津,大酱啦、咸菜瓜子条什么的,哥哥们拿来碗筷,我们一家十口人,就围在桌子上开始吃饭。炕上这张饭桌,根本就容不下我们一家人,我的五个哥哥在屋子地下有一个简陋的木桌,我和姐姐弟弟爸爸妈妈在炕上吃,每次吃饭都是妈妈最后吃,吃高粱米和玉米面饼子的时候多,白面就是过年有这么一两顿饺子。大酱是妈妈用黄豆做的,咸菜苽子是用盐腌制的萝卜白菜。做玉米饼子,妈妈就熬萝卜白菜汤。这是冬天的食谱,有时有黄豆,鸡蛋就是在兄妹们生日可吃两个,夏天多些庭院里的蔬菜。哥哥们从河沟里捉来河鱼河蟹河虾就会给家里改善生活。当时厨房里黑漆漆,锅台靠南墙处有一个饭厨,里面放平时用的碗筷,冬天,妈妈的手冻的通红,手上都是冻疮。我还记得每次哥哥们拿进屋里的一摞碗,他们都得用筷子一个个别下来,因为碗底没倒净的水都冻成冰,把碗粘在一起。就是这样的饭菜我们也总觉得饿。有一次,我从鸡窝里捡了两个蛋,趁妈妈不在家,锅里放点水,和弟弟一起抱了柴烧开了就吃,没想到蛋黄没有凝固。当时我们一家人和大妈家住对面屋,大妈说鸡蛋烧开了得多煮会儿才能熟。我和弟弟就那样吃了一嘴黄。

那时的锅台面是用白灰加剪碎的麻(俗称麻蚪)和在一起用烫板磨平的,每每有大风的天气,满锅台都是灰土。地面也和耕地一样是土做的,最多是选择全村最好土质——粘性强的。

后来我们搬家了,哥哥们都到生产队挣工分,农村实行了分田到户,家里积蓄多了。大哥也结婚了。但是吃的食物没太大变化,最多就是每年多过了几个节日,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六月二十四。国庆节。

我结婚的时候婆家的厨房里多了个木制的大厨子,有一人多高,我们管理自己的果园,养十几头猪,养狐貉。厨房里多了煤气灶,电饭锅。再后来又添了冰箱,电磁炉,电饭煲。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又盖起新房子,橱柜是玻璃钢的,操作台是大理石的,灶台是洁净的玻璃钢。厨房墙壁也镶嵌着玻璃砖。增加了吸油烟机。整个房间都铺上地板砖。厨房里少用咸菜瓜子等过去吃的反胃食物,大米白面成了主食。以前厨房里珍贵的香油,味精已是家常备用。过去食醋只用醋精,现在什么白醋,陈醋,老醋……好几样;酱油也分老抽,生抽。食用油一年也用不了一瓶,现在敞开了吃。五花八门的蔬菜水果也都从厨房的洗盆里经过。逢节必过。正月二十五、二月二、二月十九、母亲节、父亲节、五月当午、六月十二、……还有家里老人的生日!这一溜烟儿的节日,你还馋肉不?一家人还是觉着不过瘾,把厨房搬到城里——晚上一家人开车吃自助餐,烧烤,特色小吃!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思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了。要是父母还在……

今年九月,儿媳妇坐月子了,我从乡下来到天津,一进厨房傻了,咋就有一个煤气灶、电饭煲,热水器,不多的碗筷儿一个勺子架冰柜和简单的饭桌?一个看起来非常干净的菜板儿,好像用的不多。面板儿是我强烈要求买的。饮水机非常方便。一日三餐花样不断,瓜果蔬菜样样俱全。

七十周年国庆阅兵那天,我们各自拿着手机看激动人心的阅兵式,事后我和儿子说,你看咱们国家军事多先进!无人机,导弹什么的摆满广场,咱们家厨房可好,就这么几样东西,我咋感觉回到解放前了?儿子却笑着说,妈,你真跟不上形式,阅兵式上的不都是精锐吗!更多的还在基地和航母上。我只做精锐。这孩子!我们一家人都笑了!

是啊,祖国母亲,就是我们最踏实的靠山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QBACm4BMH2_cNUgU9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