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王家族秘史与传奇之姐妹共侍一夫

2020-01-03     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何东

施娣是整个何氏家族的源头,她对于何东、甚至整个家族的影响都是深远而且巨大的。施娣是罕见的强女人,9个孩子除去早夭和残疾(郭茂超早丧,还有一个女儿何柏娟是个驼子,嫁往新加坡之后也很早去世了),其他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也是为什么何家人的后代大都特立独行,非常自主、果决,大家都在积极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或许是从施娣的基因中继承下来的。今天重点来聊一聊何东的婚姻。

并不幸福的首富原配

何东虽然贵为香港首富,但在娶老婆的问题上却没有太多的主动权。为什么呢?因为没得选。香港开埠初期,洋人和华人是水火不相容的,互相之间通婚更是被列为禁忌。比如香港另一大家族利氏家族的后代利德蕙写过一本书,其中记录了一个细节:在她父亲利铭泽留学英国前夕,祖父利希慎特别告诫她的父亲及三叔利孝和,“若(他们)与异国女子成亲的话,将会丧失家产承继权”。可以想象,同时被洋人和华人都排挤的“欧亚混血儿”,更是多么地难以生存。在婚姻大事上,他们既不能找华人,也不能找洋人,只好在“混血儿”圈子里找另一半。

何东与原配妻子麦秀英,就是混血儿找混血儿的典型案例。麦秀英和何东的出身简直是一模一样,麦秀英的母亲吴氏也是“涉外婚妇”,和英国人麦奇廉同居,生下了惟一的混血女儿麦秀英。麦奇廉一直在渣打洋行做事,渣打洋行就是何东发迹的开端,再次感叹何东是个无比精明的人,他在原配麦秀英身上获得了事业的最初助力。

何东的妈妈施娣,因为一辈子没有社会地位,交友圈十分狭窄,好姐妹就两个,一个是后来与何家联姻最多的罗家母亲曾氏,一个就是麦秀英的母亲吴氏。麦秀英12岁时,母亲去世,施娣看在好姐妹的份儿上,再加上麦秀英乖巧可人,便收养了她,更许诺今后要她嫁给何东。麦秀英进了何家,一直被当做童养媳,4年后,麦秀英如愿嫁给了何东。那时,何东19岁。

麦秀英没读过多少书,虽然有个英国老爸,但头脑中接受的全是中国传统女子的夫为妇纲、相夫教子之道。何东不仅仅是娶了一个贤内助,更娶了一个事业的助推器。何东能在渣打洋行站住脚,离不开岳父的支持,再加上他的个人才华,短短一两年就从无名小卒做到了首席买办,开始了阶层跃升之路。

麦秀英应该算是个幸运的女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机缘巧合成了首富的发妻,又有一个“给力”的家庭背景,一切都很如意。只不过,她有一个致命的人生bug——无法生育。麦秀英患有子宫瘤,因为患病初期治疗不当,导致终生不育。

麦秀英和何东结婚10年,一直没有孩子,第11个年头,何东终于纳了妾,娶了漂亮的、出身贫寒的周绮文。何东坚持了10年才纳妾,听起来蛮感人,可这并不是一个男人的情深义重——因为在他们婚姻的第11个年头,岳父大人麦奇廉去世了。

“平妻”张静蓉

历史上第一个“平妻”

小妾周绮文的故事,先按下不表,将她放在最后,是因为她实在算不上何东人生中的重要女性,虽然她是结局最惨的一位。何东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女性,是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平妻”张静蓉。从画像上可以看得出,张静蓉气度非凡,长相端庄秀丽,浑身上下散发着大家闺秀的味道,年轻时应该是难得一见的美人。

事实上,张静蓉的确出身良好,也的确美貌无双,凭着这两点,才吸引了何东。张静蓉比何东小13岁,属于第二代欧亚混血,父亲供职于海关,公务员,母亲是华人。张静蓉从小聪明机灵,知书达理,而且十分推崇传统文化,信奉佛法,还主动提出要裹小脚,被何家后人称为“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至于张静蓉如何做了何东的“平妻”,史料记述中显示,竟然完全是麦秀英的主意。因为张静蓉是麦秀英的表妹,麦秀英眼看自己生育无望,小妾周绮文也不给力,必须帮老公寻觅一个能生的女人,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来想去觉得表妹是最佳人选。

对于张静蓉来说,原本浪漫恣意,父亲也留下遗言让她“自由选择配偶”,得知母亲要她嫁给何东,还是当“填房”,据说起初表现得十分愤怒,但表姐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更可能是出自何东手笔)最终打动了她。混血家庭不易求偶,嫁给首富(那时何东已然发迹)姑且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啦。于是,张静蓉在 1895年 2月穿上大红大绿的裙褂,坐上大红花轿,大锣大鼓地嫁进了何家。

“平妻”的重点在这个“平”字。“平”的意思是平等,也即是说张静蓉不是妾,而是和麦秀英平起平坐的“妻”,八抬大轿娶进门,享受正室的一切威仪和地位,生下的孩子也不是“庶出”,而是“嫡子”。“平妻”这种称谓,也许只有在香港开埠、华洋融合的特殊时期才会诞生,它一方面昭示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伦理,另一方面又焕发出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带些幽默感的利己主义。

姐妹共侍一夫的宫斗生活

麦秀英和张静蓉是表姐和表妹的关系,现在姐妹共侍一夫,而且地位平等,这听起来有点儿乌托邦的意思,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蛮难的。尽管两个人一直到去世都对外展现着一种相敬如宾的礼仪感,但扒一扒那些沉寂在故纸堆中的微妙生活细节,就不难看出,其实两个女人都活得不太开心。

刚嫁过来时,张静蓉是无可争议的“宠冠后宫”,何东喜欢她,表姐疼爱她,全家上下都盼着她赶紧给老何家生一堆儿子。结婚3个月后,何东甚至与张静蓉展开了漫长的“蜜月之旅”,去了上海、日本及美国等地。看到表妹如此春风得意,麦秀英其实心里是不舒服的,后来就有样学样,也要求和何东出国旅游。

1900年,张静蓉刚刚生下不久的儿子何世勤不幸夭折,张静蓉极为伤心,但何东与麦秀英却因早前已决定前往美国旅游不能更改行程,留下张静蓉一人在家,患上了忧郁症。1918年,张静蓉旧病复发,而何东和麦秀英又好巧不巧地又要去美国旅游。虽然张静蓉和麦秀英是地位平等的妻,可麦秀英膝下无子,所以两人达成协议,张静蓉生出的第一个儿子要交给表姐抚养,这就是何世礼。那时,张静蓉刚刚失去了夭折的长子何世勤,第二个儿子又要忍痛交给表姐抚养,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创伤可想而知。

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到绝对平衡,两人的地位尊卑一直是何家讳莫如深的重大问题。比如何家的儿女们都要尊称两个女人为妈妈,但叫法也有些许不同,他们叫张静蓉“mama”,叫麦秀英“mother”。在陪伴何东的问题上,两人都以正妻的身份出席公开活动,只不过,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是麦秀英,和华人打交道时是张静蓉。不可否认,两个女人的行事做派以及对外树立的权威感是有差别的。何东也无法在两个老婆之间达到绝对平衡,他能做的,惟有用钱说话。1931年12月何东70大寿,为了感谢两位妻子多年恩情,何东决定给予两位平妻每人10万元,任由她们自由运用。

两位妻子的结局也是极为不同的。香港沦陷前,张静蓉和何东前往澳门避开了战乱,而麦秀英则为了照看香港的大宅和生意没有走。结果香港沦陷,麦秀英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何东的财产和大宅都被日军夺去,她孤苦无援,子宫肌瘤的旧疾也得不到有效治疗,最后死于病痛和战火中。战争结束后,何东为麦秀英补办了一场风光大葬,各大报纸都详细描述了一个八旬老人的丧妻之痛:何东一直“鹄立孝帏前”,对前来致悼的人士亲自一一答谢,并且“容色沉痛,老泪频挥,悲悼之情,有不能自已者”(《工商日报》 1938年1月26日)。何东死后,也选择和麦秀英同葬于香港坟场,平妻张静蓉则一人孤独地葬于昭远坟场。

原配麦秀英

小妾与情妇的惨淡结局

前文中说了,何东还娶了一个小妾周绮文。史料上没有留下周绮文的任何画像及照片,记载也不多,后人叙述得就更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周绮文一直游离于何家的主流生活之外。嫁给何东做小妾之后,周绮文也一直无所出。因为她出身贫寒又没什么靠山,何东并不太重视她(也或许由于麦秀英的施压)。

后来当何东娶了平妻张静蓉并且生下了很多孩子后,周绮文才生了惟一一个女儿何纯姿。只有一个女儿,显然无法和原配及平妻抗衡,周绮文后来就一个人孤独地在某个公寓里生活,何东更很少前往探望,数年之后就去世了。周绮文留下的女儿何纯姿,后来嫁给了黄金福的儿子黄锡霖,作为大家族里的小女人,她的消息也渐渐地消匿在时代之中。

除了周绮文,何东还有一个情妇,那就是自己的贴身看护朱春兰。朱春兰生于1889年,国籍为英国,1941年移居香港,进入何家做看护,就再也没换地方。朱春兰比周绮文幸运一些,因为她需要照料何东的饮食起居,和何东接触的机会多,麦秀英对她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朱春兰肚子也争气,生了一个厉害的儿子何佐芝,就是后来一手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的大佬。虽然生了儿子,但朱春兰一生无名无分,不是妻也不是妾,去世时的身份证明上仍写着“单身”。何东对她的态度也很微妙,在遗嘱中是这样说的:“赠予我的私人秘书朱春兰小姐 5万元,作为答谢她长久以来的忠诚服务和无私奉献”。这5万元,就成为了朱春兰儿子何佐芝的创业基金,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

何佐芝对香港电视娱乐事业的影响很大,他去世时,何鸿燊说“五叔离世,伤感及可惜”,整个商业电台的台标都变成了黑白色。因为何佐芝的巨大成就,整个何氏家族不再把他看做私生子,而是真正的何家人。朱春兰也得益于这个儿子,晚年幸福,享了高寿,1991年去世,享年102岁。死后的朱春兰更加是“母凭子贵”,她的墓地也位于何氏家族的坟场,位置不但靠近何东长女何锦姿,而且规模亦十分巨大,是一座非常气派的坟墓。墓碑上刻着“何母朱氏春兰太夫人之墓”,右旁写着“祀男佐芝、孙骥、曾孙志坚敬立”。活着的时候没有名分,死后却从“私家看护”变成了“何母”,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未完待续 (伊莎贝拉)(图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1MVcG8BMH2_cNUgLV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