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商业洼地之一——东三环商住开发失衡,补课刚刚开始

2023-04-22   云南房网

原标题:昆明商业洼地之一——东三环商住开发失衡,补课刚刚开始

昆明商业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型购物中心严重供过于求,积压未能消化的商业面积也居高不下。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尽管商业面积总量过剩,可是分布并不均匀,二环内市中心、南市区以及北市区商业供应量太大,购物中心摩肩接踵,而另外一些区域,大型商业中心却相对短缺,商业供应相对不足,比如经开区、空港等区域。

云南房网近期策划了一组系列报道——昆明商业洼地,试图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解读昆明商业开发的区域不平衡现状。本文是第一篇。

保利城拾光坊是东三环沿线商业“补课”的一部分,只不顾体量仍然较小

东三环沿线开发已经持续多年,如果从最早的金沙小区算起,已经有25年历史了,但东三环沿线作为一个城市板块,却很少有人提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板块整体性并不强,而是分散为相对独立的几个片区,这些片区的名字更加为人熟知。

比如开发历史已经有20年的世博片区,近些年开发火热的方旺片区和白沙河片区,以及即将大规模开发的凉亭片区。

在上述片区中,除了尚未真正启动建设的凉亭片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商业相对不足,不要说大型购物中心,连中型购物中心也凤毛麟角,导致东三环沿线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体现商业成熟程度的品牌,甚至就连在其他区域早就过剩的电影院、大型商超,东三环也只有朝九晚五小区的福缇商业中心才有,可是这个商业中心体量只有2.1万平方米,在昆明根本不值一提。

位于金瓦路上的福缇商业中心,体量约2万方左右

即将开业的保利城拾光坊算是东三环商业补课的一部分,但也只有2万平方米,体量仍然较小,基本属于社区商业规模。据说保利城后续还有商业,不过眼下是指望不上的。

东三环沿线过去的商业规划以汽车销售服务、旅游商业等业态为主,比如白沙河片区的花之城、车行天下,虹桥立交附近的虹桥车市等,都是如此,并不面向区域居民,导致东三环商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商业消费落后。

本来,规划中三环沿线也有几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比如博欣时代商业中心(占地约60亩)和虹桥·惠悦城(占地约23亩)两大商业综合体项目,前者现由昆明交投旗下昆明建投地产开发,后者则是昆明公租房公司开发,但兑现还需要时日。

东三环两大在建商业综合体:虹桥·惠悦城和博欣时代商业中心

另外,大华公园天下也规划有环湖商业走廊,可是距离全面建成投用还要很多年。白沙河片区的另一个商业项目位于白沙河西侧,现在更是连影子都还没有。凉亭片区因为有新昆明体育中心和新昆华医院,规划居住人口也比较多,又有多条地铁经过,规划的商业面积倒是不少,可是整个凉亭的一级开发才刚刚起步,商业兑现遥遥无期。

东三环目前建设中,规模较大的商业项目倒是还有两个,一个是地铁5号线终点站的上盖TOD项目,另一个是世博园门口的商业街。后者已经在招商阶段,前者正在建设。可是地铁TOD的开发方是轨道公司,这些年房地产开发的表现表现平平,能不能做好这个TOD项目的商业运营大有疑问。华侨城在世博园门口的商业规划倒是颇有雄心,但受制于片区人口密度,只能走旅游商业的道路,并不容易做好。

东三环沿线的商业发展为什么比较落后?

首先是因为东三环沿线开发相对较晚,大规模开发是最近10年的事,人口聚集更晚,错过了商业地产的黄金时期。规划的不少商业项目就因为错过了发展黄金窗口,导致开发企业畏手畏脚。

其次是东三环沿线是狭长地带,南北跨度超过8公里,人口分散,对商业开发不利。另外,东三环作为双向6车道的快速道路,割裂了道路两侧的联系,同样不利于商业人气聚集。

东三环沿线的住宅在历经20多年后倒是已经颇具规模,近些年有人口聚集加速之势,但商业供应不足的短板让整个片区的配套水平相对落后,补课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