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滇中新区官网发布了《滇中新区直管区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批前公示。
这份规划调整公示乍看没什么稀奇,规划变更内容是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砍掉了近一半的商业用地面积,同时细化了产业定位,优化了用地布局。
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一,这个用地面积2852公顷也就是28.52平方公里的“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具体位置是在哪里?
其二,这个“未来交通科学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新概念?既然有“东区”意味着应该也有“西区”或者“南区”、“北区”。而且仅东区面积就这么大了,那么整个“未来交通科学城”规模又会有多大?位置又在哪?
打开地图一对照位置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所谓的“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就是以前滇中新区官方经常提到的“东盟产业城”。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2020年4月9日发布的《云南东盟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就会发现其实和“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其实是一个地方,用地面积也同样是2852公顷。
云南东盟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2023年2月7日,滇中新区自然规划局发布过《关于云南滇中新区直管区云南东盟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编制项目的采购计划》,准备对东盟产业城进行调规,没想到这一调规直接把片区的名字都改了。
而更重要的点在于,原先东盟产业城的西侧即是小哨新城所在,既然东盟产业城改名叫“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是否意味着小哨新城也要改名为“未来交通科学城西区”呢?
小哨片区与原东盟产业城东西相邻
2016年11月,滇中新区环保局发布了“滇中新区小哨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一期)”环评公示,首次提出“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的概念,披露了新城位置在长水机场北侧小哨片区,规划面积为95平方公里,约等于2.2个北市区。
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规划效果图
而后几年里,随着小哨新城首批土地被招商蛇口拿下,以及后续不断的土地出让,包括西南联大依云学校建成开学等一系列动静,小哨新城曝光度不断提升,也逐渐被大家所认知。
但客观来说,因为位置过于偏远,小哨新城的建设进展缓慢,再加上呈贡发展那么多年才勉强摘掉“鬼城”的帽子,所以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再造一个偏远卫星城的规划并不看好。
而大约从今年6月份开始,滇中新区官方报道中开始出现“云南未来交通科学城”的概念。
先是在一些滇中新区对外进行的招商引资活动报道中,频繁有提到滇中新区就“未来交通科学城”与各方交流座谈。
在7月份昆明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还提到,“未来交通科学城”中规划面积117.05平方公里。
后来到了第七届南博会的2023智慧交通与智能汽车(昆明)国际论坛上,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正式揭牌,算是正式的公开亮相,而这次提到的总规划面积又变成了92.5平方公里。
“未来交通科学城”在第七届南博会上揭牌
虽然曝光越来越频繁,但“未来交通科学城”具体的四至范围和控详规还从未公开过。
直到这次,伴随东盟产业城的一次调规和名称变更,我们才可以大致推测,这个“未来交通科学城”多半就是以前的“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和“东盟产业城”的合体。
而且既然原“东盟产业城”变成了“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那么多半原来的“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也会变成“未来交通科学城西区”。
当然不管是“东盟产业城”、“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还是“未来交通科学城东区”,归根到底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名称。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开发条件也还是一样。
既然土地还是那些土地,规划也基本是原来的规划,为什么放着宣传了多年的“东盟产业城”、“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这些高大上的名头不用,非要另扯大旗,改成“未来交通科学城”呢?难道小哨片区要发展交通科技产业?
云南房网查了一下以往的资料,发现滇中新区之所以将小哨片区规划为未来交通科学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交通方便,有机场、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二是片区将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发展智慧交通产业。
招商蛇口在小哨片区孤军作战
其实无论是原来的东盟产业城、小哨国际科技创新城,还是现在的未来交通科学城,规划都非常高大上,不管是哪个规划,只要能够实现,小哨片区都了不得,但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产业引进还是城市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大量开发企业进入,这方面却恰恰是小哨片区发展的短板。
就拿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来说,这么多年,真正拿地开发的重量级开发商只有一家——招商蛇口,称得上是孤军奋战。随着房地产降温,城市新区建设也开始降温,未来交通科学城如何引入开发资金是个大问题。
再就是产业引进,虽然滇中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是在昆明市范围内抢夺产业的开发区就有经开区、高新区以及呈贡、晋宁以及主城四区的各个产业新区,即便在滇中新区范围内,也还有嵩明杨林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安宁工业园、安宁职教基地、太平新城、嵩明职教基地等直管区,产业分配狼多肉少,不一定非要落地小哨。
如果没有大规模开发资金和企业进入,没有重量级产业落地,小哨就始终还是那个小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