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的交接演讲意外出圈,组织靠什么在传承?

2023-08-24     单仁行

原标题:李显龙的交接演讲意外出圈,组织靠什么在传承?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从古至今,商业里困难的事莫过于两件:

其一,是把别人钱包里的钱,放到自己口袋里;

其二,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继承和执行。

前者通过价值的创造和互换,可以达成交易,而后者更难,因为商业的核心还是在于人,但人的思想往往是难以被影响的。

不管是去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还是跟团队达成共识,上下同欲,这一点困扰了无数组织的领导者。

我怎么才能把组织新的目标和要求传递给所有人?我怎么体现出组织对于每个成员,对于大众、社会的意义呢?

是开个会喊喊口号,讲讲精神,还是发个文件强制执行?

我想,大家可以去看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大会上的演讲,他的演讲视频,意外的在中文互联网上出圈了。

02

当然,我推荐大家去看,不是因为视频本身火了,而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新加坡因为人少地小,它是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主动对外经营去赚钱,它的管理形式非常像一家“大企业”。

像著名的“淡马锡模式”和“淡联企业”就出自于新加坡,构成了它的财政基础,新加坡是没有土地财政的。

所以,李显龙更是新加坡这个开放型商业组织的领导者。

那么,在新加波经历了3年疫情的阵痛,以及领导班子面临交接的关键时期,李显龙是怎么跟新加坡这个组织里的所有成员开会的呢?

第一个关键词,讲人话。

李显龙的演讲全程都没有出现过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专业词汇”,即使是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李显龙的话也能让普通人听得懂。

他说:我们敏锐地感受到周围的压力愈来愈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双方的相互戒备和不信任已经加深。

全球化正在减弱,供应链正在分裂,每个国家都正在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虽然我们降低了通货膨胀,但会比我们所习惯的水平更高。

我们必须在这个日益陷入困境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没有现成的教战手册,也没有模范答案。

我见过不少的管理者跟团队开会,讲着讲着就回到了上下级的对话,上级“既要也要”,下级“好的收到”,看起来大家预期都很足,实际上做没做成,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对组织而言,即使没有像朋友对话式的风格,但我们也得意识到,如果你想影响团队的行为,首先你一定得分享你的视角,很直白的让团队明白我们处于什么阶段?面对什么样的问题?

这就是思维同频的开始,不要害怕一些不好的信息会导致军心不稳,组织本身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信息的不同频,反而会让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给好处。

既然问题存在,下面是不是思考怎么让每个成员去努力解决了?

确实如此,但方式有所区别。

道德经里说“欲其取之,必先予之”,如果你想要团队完成一个更高的目标,那记得让他们有跳起来的动力。

所以,李显龙给出的第二个方法是给好处。

新加坡在疫情期间为了刺激经济发了不少钱,整体通胀率在6%左右,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预测,2023年的通胀率还会在5.5%至6.5%之间,这显然就影响到了一部分成员。

为了抑制物价上涨,新加坡上调了一系列税收,明年继续把消费税上调到9%。

但是,这部分税收被打包成了各种福利和补贴,分期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基层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的成员手里。

李显龙说“我们兑现了好好照顾人民的承诺”。

并且,在住房、医疗保健、退休金上,李显龙给了所有人更多扶持计划的期望。

但他也说,没有任何一种福利是无限制的提供。

这让我想到了什么呢?

前段时间,刘强东回归京东后,提出要让京东重新回归“低价、高效、品质”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显然不是靠领导要求出来的,而是靠所有人去服务出来的。

所以,刘强东的做法是“给基层员工实打实的福利,给中层干部确定方向,给上层换将帅,令军令状”。

这就是组织应该赋予成员的实际利益。

03

当然,更重头的戏份还在于李显龙给接班人的背书。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是李显龙的父亲,但是新加坡并非跟很多企业一样是家族传承制度,而是类似于职业经理人制度。

就像美的的创始人何享健,是选择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一个组织能做到这件事很不容易。

李光耀很早就说过,新加坡边上都是比它更大的国家,如果依赖于家族传承,不小心选择了一个愚蠢的领导者,那么对于整个组织和成员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做到第三代、第四代就不行的原因。

所以,李显龙实际上是新加坡的第三代领导者,在超过70岁后,李显龙也逐步用制度和文化,把权利移交给第四代领导班子。

对应到企业,我们可以从淡联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看到这种方式的不同之处。

像新加坡航空是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全球招聘顶尖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管理,CEO要来自企业管理层,有实际的管理能力,代表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

董事会就要向股东负责,他们大多数都是非执行的独董,由相互独立的不同商界专家担任,组成薪酬和劳资关系委员会和监委会,强化监督职能,确保权力平衡,严格遵守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除了用制度和能力区分责任和权利之外,公司会给成员满意的待遇,除了高于市场价的基本薪酬之外,还有额外的花红和回拨制度。

经营的好,有额外的奖励,经营不好,你就要承担责任,扣掉额外的花红。

这样的机制就让每个人和公司的利益深刻的捆绑在一起。

越是高级的管理者,越是优秀的人才就更愿意留下来,并且“负盈也负亏”的激励制度也让大家的眼光不局限于当下的收益,而是更关注长远的目标达成,能站在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

除了用制度保证接班团队的能力之外,更多的还要考验接班团队在文化上的传承。

李显龙说,新加坡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太可能成事的故事。

但是,由第一代领导者流传下的诚信廉洁,成为了新加坡可以做到今天的根本。

从李光耀开始,新加坡就用“高薪养廉洁”,对反腐“六亲不认”,像1986年11月,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被指控受贿100万新元,他是李光耀多年的好友,想向李光耀求情,结果李光耀见都不见。

郑章远随后自杀,李光耀也没顾情面,按照规定把这件事公开处理,一直到今天,人们都可以在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的展室里,看到郑章远写下的忏悔信。

所以,什么是一个组织的文化?

它可能会抽象,但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愿望,而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组织前进的道路,引导成员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它们为我们的行动赋予了目的和意义。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领导者的话,我想领导者都有着同样的核心信念:

我们是组织的领头羊,肩负领导和照顾好我们每个成员的重托,但我们作为管理人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要建立的是能历久不衰的组织;我们对组织最好的服务,就是把更好、更茁壮的组织交到下一代手上。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187cbff8972d13d7e3e96b1e228f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