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20万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而从迁居的人
那是20多年前了,我成为20万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而从迁居的人之一。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当时有很多人反对迁徙,但现在看到三峡水电站的功在航运、发电、种植等方面为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我们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而且我们也从中收益颇多,毕竟国泰方可民安。从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到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大坝彰显了中国的国力,更让宜昌成为“世界水电之都”。
虽说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然而,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族大业,库区儿女挥别家园,为三峡工程让路。就好像同是宜昌的屈原在两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200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百万三峡移民获得特别大奖。我们庆幸,我们自豪,为可敬可爱的三峡移民。当然,国家在安排移民生产生活、建设新城新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展示出了人民为主的优越政策。
三峡大坝迁走了乡民,却迁不走浓郁的巴楚文化
宜昌的故事从远古时期的神农氏写完《神农本草经》,为向天帝复命,才"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后开始。。。
宜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两千年前,屈原被逐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巴楚之地。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问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从而流传下传世名作《天问》。这事哦楚地人民民族大义的开始。
几百年后,一位绝世美女依旧是为了大汉江山而远嫁匈奴,她就是王昭君。那一年,她的远嫁就好像今天宜昌那些为了建三峡水电站而迁徙的人民一样可敬可爱。
同样是巴楚文化孕育的民族大义,在宜昌这片土地上历来不缺乏英雄。尤以三国时期为最。宜昌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
宜昌市境内风光旖旎,素以三峡旅游为闻名,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早在读小学时,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让长江三峡闻名遐迩。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宜昌有千里传情就像: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宜昌有山河壮美就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每个宜昌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宜昌之美,欢迎大家来这个承载着悠久历史,以及生态意义的地方感受巴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