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数百年的争霸战争,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前者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率先进行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后者建立绝对王权,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横扫欧陆。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两国联手,在苏联和美国的援助下打败了妄图建立全球新秩序的德国,但两国也元气大伤,霸权地位被美国取代。
二战给欧洲各国带来巨大的伤害,伦敦遭到德军的大规模轰炸,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尤其是铁路、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恢复;法国在二战时期被德国占领,政府威信大受打击,高失业率、食品短缺造成了一系列社会动荡。这种情况下,欧洲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也不得不默认了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
苏联作为欧洲的宿敌,在战争中也遭到严重创伤,但苏联毕竟是个大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政府拥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恢复了实力,还拉起一支经过战争洗礼的百万铁军。苏联携二战胜利的余威向西欧逼近,实力一直扩张到了东德和巴尔干半岛。西欧各国无力抗衡,除了抱紧美国大腿外别无他法。
面对这种局势,法国不愿坐以待毙,于是向英国提出两国合并,组成一个超级大国,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盎格鲁-法兰西。这个计划由法国总理居伊·摩勒在1956年访英时提出,表示合并后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担任元首。英国首相罗伯特·安东尼·艾登在深重考虑后婉拒了法国,后来法国又提出加入英联邦,仍然遭到拒绝。
法国提出的英法合并是有依据的。两国分属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历史上法国曾短暂地统治国英国,还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的民族主义兴起,也迫使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而向海外发展,与法国并肩称雄。随着形势的发展,英国两国越走越近,成为一密不可分的盟友。但是,由于法国势力过大,两国在文化上也有很大差异,英国最终拒绝了这次百年难遇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