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修缮天安门往事:取出3颗八国联军炸弹

2019-07-22     孟话历史

荣誉

徽章与荣誉


按:天安门,目前已成为共和国的象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天我们来共同回顾天安门修缮的往事!


鸟瞰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既包含皇帝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民国时的天安门,悬挂蒋介石像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进国徽,从此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建国后,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天安门城楼的维护,曾多次进行修缮。


北京市建筑公司颁修缮天安门纪念章(1952年)

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而进行的修缮,重点对天安门城楼多年积存的鸽粪、篙草等污物,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清理和整修。先是进行广场大扫除,清除了成堆的垃圾和杂树荒草,仅从天安门城楼就拉走了几大卡车鸽子粪。后竖起了新中国的第一根22米高的电动国旗旗杆,修建了观礼台。之后的几年,又把天安门前间距太小的石狮和华表向左右移开,拆除了“千步廊”和东西三座门,修缮了观礼台……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来260年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这次修缮,重点对破损的门窗和个别已腐朽的梁木进行了更换,屋顶梁桥和天花藻井的彩绘重新进行了彩画,取出了城楼西木梁上三颗未爆炸的八国联军炮弹。城楼大殿屋顶增设了1318个勾边灯,并在城楼两侧各建厕所一栋,在西北角城台入口处加设电梯一部。

之后,又于1956年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1957年8月至9月,在城楼顶部四周安装了避雷设施。1966年4月邢台地震后,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梁柱等构件进行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

1969年底,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这次天安门城楼重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修天安门规模最大、较彻底的一次。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专门组成了“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由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承担重建的政治任务。为做好保密工作,施工单位按要求,仅用8天时间,就将长66米、宽37米、高32米的城楼用杉篙和苇席完全罩了起来,仅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堪称世界之最。之后,秘密拆除旧城楼又仅用了7天时间。结果,整个工程期间,不仅北京市市民不知,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被苇席围起的天安门在做什么。而所有参加重建的人员更被要求严守秘密,连家人也不许透露。

当时毛泽东曾有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经过努力,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工期仅用了112天。先后有中央和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用工达2700多人,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


2003年2月8日至4月30日,天安门城楼维护修缮暂停对外开放,此次大修主要是更换城楼上的地砖、进行防漏水设施的铺设。

天安门城楼更换毛主席像引关注 每年国庆前夕都会更换一次

之后天安门城楼又有数次整修,以适应各种需要。实际上,从1970年以后,我们看到的“天安门”,已经是古式外表的现代化建筑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e8fGWwBmyVoG_1ZY7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