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揭秘:越南人能打败美帝,全靠这位将军学习中国游击战经验

2019-08-26     孟话历史

文史大参考

冷热军事史 , 作者 SOUL迪尔


作者:SOUL迪尔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提起北越军队将领,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号称北越军神的武元甲大将,或是曾上过中国黄埔军校的洪水少将,或是指挥西贡战役和侵柬作战的文进勇大将。

不过,若论对越战胜利贡献最大的,恐怕还是曾任北越军队二号人物的阮志清大将。六十年代他在我国的知名度不比武元甲大将低,但在作战牺牲后却被北越官方刻意淡化,变得鲜为人知。


阮志清


南方局中的亲华派

1954年在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越军取得奠边府大捷,歼灭法军1.6万,其中生俘万余人,并迫使法国人又坐到了日内瓦的谈判桌前。

法国佬意图从越南抽身之际,也不忘挖个坑恶心北越。在美国的授意下,法国抛出一个不怀好意的停战撤军方案。由于北越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越南北部,因此法国提出以北纬17度线为分界线,北部由越共控制,南部归越南临时政府控制,越共和法国都需撤出其在南北的一切军事力量。


在奠边府作战的法国兵


消息传来,以黎笋为首的北越南方局成员肺都快气炸了,因为此时南方局在南越还有几块根据地和一些武装力量,撤军北上的话他们不知何时才能打回老家,因此越共中的南越人坚决不答应和谈条件。

中方谈判代表深知经历抗日战争和九年抗法战争后,北越早已元气大伤,急需一个和平稳定的时期进行经济建设和土改,因此力劝北越接受这一条件。

阮志清此时虽然也是出身南方局的越共负责人之一,但十分赞同中国的意见,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北越同意了法国的和谈条件,撤出了部分在南越根据地的武装。


越共南方局负责人黎笋


然而,多疑的黎笋在心中对中国产生芥蒂,怀疑中国企图分裂越南。阮志清过早去世后,由于再也没有受黎笋信任的人从中调和,自以为是的他很快走上反华之路。

北越两条军事路线之争


1959年,时任北越军委第一副书记的阮志清被授予四星大将军衔,这是北越人民军中的第二个大将。毫无疑问,他已成为北越武装力量中仅次于武元甲的二号人物。

不久中苏关系恶化,为了拉拢北越,苏联加大了对北越的军事援助,以国防部长武元甲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并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钢铁洪流羡慕不已。


阮志清与武元甲


回国后,武元甲向胡志明汇报说:“苏联老大哥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思想太厉害了,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装甲部队,这样才能击溃南越伪军!”当时越共中央一直在谋划收复南越的战略计划,武元甲的意见代表了北越亲苏派的观点。

阮志清大将对此坚决予以反对,他提出:“我们国家就这么点经济实力,发展大规模装甲部队,既不适合越南地形,也根本消耗不起。”与此相反,在研究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后,他极力主张在南越敌后建立根据地,大力发展敌后游击战

关于解放南方的两军事路线之争也使得武元甲和阮志清这两位北越军队头号人物的关系极为恶化,尽管奠边府战役期间他们曾并肩作战。之后两人之间的争论持续不断,直到阮志清牺牲后才结束。

在两人的争斗中,胡志明是显然支持武元甲的,主要是他太欣赏这个将军了。但他同时也认为学中国的经验是必须的,还写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的文章。黎笋出于边缘化武元甲和提拔南方局亲信的个人目的,则支持阮志清。

最终北越选择了阮志清的方案,开始不断派遣人员秘密南下重新开辟南方根据地,毕竟苏联老大哥路途遥远,能运来的军事援助杯水车薪嘛,当前还是得依靠中国同志的援助。而且毛主席也很欣赏阮志清的战略思想,并由于美国介入南越事务,而表示愿意暗中提供一定的援助。


胡志明与阮志清


在南越开展游击战

1960年阮志清大将被任命为越共南方局书记,开始了他经略南越的战略布局。次年,他亲自率领4万北越正规军,通过越柬边境的胡志明小道,重返南越老根据地。部队一到各地很快以连营为单位扩散开来,发动当地人民开展游击活动。

为了避免陷入朝鲜战争因为南北开战而遭联合国军干涉的不利局面,南下的北越正规军统一自称南越解放阵线,并成立了一个以南越左翼知识分子为名义领袖的政权南越民主国,这样南北越之间的冲突就演变为南越境内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美国一时无法提出入侵北越的有力理由。


南越丛林中的南越解放阵线游击队


阮志清将南方各游击队合编为统一指挥的正规武装,并学习中国建立敌后根据地的经验,依靠党组织发动南越群众在南越农村建立了各级政权,同时也建立了民兵、地方武装和正规军的三级梯队式结构。他组织部队看歌剧《白毛女》,让军队开会忆阶级苦,来强化战士们的斗志。

随着南越游击战的蓬勃开展,1965年美国终于按耐不住亲自下场,派地面部队清剿南越解放阵线。由于痛切意识到美军的火力强大,阮志清打定主意,迫使对方不得不分散兵力,疲于奔命,从而使北越军队能抓住战机,打赢有把握之战,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逼美国人用筷子吃饭”

在这些游击战中最著名的当属德浪河谷战斗,1965年10月南越解放阵线以两个步兵团伏击美军第一骑兵师的搜索部队,毙伤美军479人,自身伤亡仅354人。战后美军为了掩盖失败,吹嘘消灭越军2000余人,甚至还拍了电影《我们曾是战士》来表现越军被杀得尸横遍野。


电影《我们曾是战士》中遭到伏击的美军


牺牲于美军的轰炸

南越解放阵线的根据地日益扩大和游击队活动的日益频繁,引起了美军的恐慌。美军驻越司令、四星上将威廉•威斯特摩兰曾评价道:“在越共高级将领中,阮志清是唯一具有第一手知识的人,只有他懂得,面对美国火力进行常规战争是多么大的不幸。”

为了拔掉阮志清这颗眼中钉,1967年3月,美军向位于西贡以北40公里地区的越共“铁三角”根据地发动了“雪松倒下”作战行动,该地区正是北越南方局的驻地,由阮志清亲自坐镇指挥。

阮志清深知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危险,时值中国军教片《地道战》的上映,对中国游击战方式极为推崇的阮志清灵机一动,动用了两年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在这一地区修建了大型地下隧洞工事。

整个地下隧洞长约250公里,两头连接西贡市区和越柬边境,同时还连通胡志明小道,可谓四通八达。工事内各种设施包括指挥所、参谋室、弹药库、火力点和医疗室等,最宽处宽达六米,或拥有三层隧道结构。地道工事内还遍布各种陷阱和机关,用于与美军进行地下战斗时使用。

地下工事貌似固若金汤,但也挨不住美军液体火焰喷射器和航空温压弹的连续不间断攻击。在美军B-52重型战略轰炸机的轰炸下,南方局总部遭到彻底破坏,阮志清大将也在轰炸中被炸身亡。


越战中正在投弹的美军B-52轰炸机


为了掩盖反“雪松倒下”作战的失利,北越官方谎称阮志清大将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并为其举行了国葬。毛泽东得知后非常惋惜,亲自发来唁电。在所有越南领导人中,毛泽东只给两个人发过唁电,另一个就是胡志明。

阮志清死后,以武元甲为首的亲苏派重掌军事主动权,并在1968年和1972年分别对美军和南越伪军发动了春季攻势和复活节攻势两次大规模进攻。


越战中的北越军人


从战术上来讲,两次攻势是显而易见的失败的,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而且几乎耗尽了中苏援助几年的军事物资,要不是因为美国内的反战运动高涨而迫使美军撤离,越南战争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毫无疑问的是,正是阮志清大将生前在南越敌后战场的游击战,迫使美国陷入游击战的泥潭而不得不撤退,并使得北越始终能掌握发起战役的主动权,最终在1975年的西贡战役中解放南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Ns00mwBJleJMoPMVr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