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因为不想改变

2019-10-08     普华文化

尝试把抱怨者的精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如果抱怨者是你亲近的人,帮其正视改变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发现自己现在特别容忍不了整天怨天尤人、满腹牢骚的人。对于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水杯里只剩半杯水这样的忧虑,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有人就一件事情反复抱怨,我是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的。

事实上,当一个人把精力都放在了抱怨和发牢骚上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想去改变。我们可以对一些事情发发牢骚,然后通过不断努力去改善。而我这里讲到的这类人,他们不停地抱怨相同的事情,就像是一张被卡住了的唱片,止步不前,从未找出问题的根源。所以,他们的不作为会让整个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其实,只要你行动起来,几乎所有的棘手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即便不能彻底解决,也会得到改善。无病呻吟的人把抱怨和不作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抱怨的人可以第一时间将问题摆在你的面前,这与消极的人类似(其实他们就是消极的人中的一类),他们有时能替团队、家庭或者所在群体发声,是第一个向你指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的人。

然而,满腹牢骚的人不会想如何利用他们的优势把事情变得更好。他们像孩子一样希望你能帮他们把事情处理好。实际上,他们可能真的是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鼓励他们寻找解决的途径,而不要一味地抱怨。否则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向别人抱怨。

回看多年以来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抱怨的人,我想不起有哪个人能真正接受改变这个概念。呻吟者不喜欢改变,这就是他们抱怨的根源。他们抗拒改变,所以不想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进入该阶段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接受某种新的或经过调整的方式。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因此,对付抱怨者的一个方法是告诉他们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或严重,让他们看看改变是如何让生活更好、更简单、更便捷的,然后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消化。就像你突然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搬家时,不要指望他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接受这个改变。

然后,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解决方案上来。不要重复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改变,而是要问他们:“你打算怎么做呢?”或者让他们通过想象接受改变,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们的新卧室会比这个大很多,我们赶快想想要用什么颜色来装饰新卧室吧。”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参与到解决方案的思考中来。

抱怨的人常常感到自己被剥夺了某种权利。在公司里,这些人经常把自己的团队视为第二家庭,并且极力去保护。一旦团队发生了变化(或他们认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力去保护它。因此,你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要团队重建还是仅仅把文具柜换个位置,这都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同时也希望他们通过积极地参与而停止抱怨。

推荐阅读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欧美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最新作品,也是“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中最重要的一部。本书是作者依据其人生阅历以及几十年来辅导成功的案例写成,主要讲解如何洞察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何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如何让别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及如何与难以相处的人相处。书中的105条法则将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言行对周围人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帮助我们更舒适地生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VdVr20BMH2_cNUgFCRa.html










别说看开点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