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巨婴”扬言砸掉父母家:舍不得“用”孩子,会毁了他一生

2019-07-22     家学宝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摩丝贝贝

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34岁的儿子砸完父亲的车,还手持菜刀扬言要砸父亲的家。

父子之间需要多大的怨恨,才会这样不顾父子之情,连家都要砸了。

原来,34岁的儿子留学归国后不仅不找工作,而且已经啃老十年了,老父亲花费了几百万为儿子买房买车,还要提供日常花销。父子俩经常为此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这种独立能力差到需要无限啃老的儿子,任何一个老父亲恐怕都会火冒三丈!

前段时间,日本高官亲手杀死自己44岁啃老儿子的新闻还历历在目:

日本农林水产部前事务次官,76岁的熊泽英昭,在家中杀死了44岁的啃老儿子,然后报警自首。


(图片来自网络)



熊泽英昭表示,44岁的儿子不仅一直靠啃老宅在家里打游戏,而且还有暴力倾向,甚至向父母叫嚣:

“擅自把我生下来就要担起照顾责任到死前最后一秒。”

在杀死儿子的6天前,年迈的他曾在家中遭到儿子的激烈施暴。面对不仅没生活能力还有暴力倾向的儿子,76岁的老父亲很怕儿子的暴力行为给这个社会带去麻烦,所以只能杀了他。

“啃老族”和“巨婴”的可怕不仅在于无底线的榨取父母,更可能养出“白眼狼”,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对父母暴力相向。

而养成“啃老族”“巨婴”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该放手时不放手,想放手时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已经退化甚至丧失。

父母总喜欢把替孩子承担生活中的一切当成爱的表现,但舍不得用孩子才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2

父母们把孩子当做一朵养在温室里的花,精心照料,舍不得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和烈日炎炎。

而这些用舍不得作为基石,以爱的名义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每一个舍不得让孩子在童年时面对生活的父母,长大之后都会收获一个缺乏自主意识的成年巨婴。

最近杭州28岁小伙因为不堪母亲事无巨细的“照顾”爬楼跳窗被民警救下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起因是他谈了一个女朋友,母亲就催促他赶紧结婚定下来,但他觉得还没到“成家立业”的时候,不愿听从母亲的建议,于是跟母亲争吵起来。

心情烦躁的他一怒之下就产生了跳楼的想法。

但是,仅仅这么一件事也不至于让他走上要跳楼轻生的地步。

后来在民警了解下才知道,小伙从小到大的成长道路上,母亲就扮演了“直升机”的角色,无时无刻在儿子头上“盘旋,从饮食、起居、穿衣到工作,不论大事小事,妈妈都要管,不肯让儿子自己管理事务,令他没有一点私人空间,所以“结婚”事件只是个导火索。

不舍得让年幼的孩子吃苦是每个做父母爱的本能,但这样过于保护的爱,恰恰适得其反,甚至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青年报曾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关于父母包办事务的调查:

81.5%的受访者直言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其中75%的受访者认为父母最容易替孩子包办的方面是生活小事。

而不舍得“用”孩子的父母们大多数都有共通的原因:

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还小,她干不了什么活,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不用管。

父母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自理能力越差;父母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抗挫挫折能力越差。


3

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不难理解,但是,父母却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每个孩子迟早都会走向社会。

在孩子小的时候,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在成年后的社会上,拥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才能生存。

在孩子小的时候,舍得“用”孩子,让孩子直面辛苦和困难,拥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才能走得更远。

传记电影《灵魂歌王》讲述了美国黑人歌手雷·查尔斯(Ray Charles)传奇的一生。

在他7岁的时候,他因为青光眼而导致双目失明。

但是他的母亲却并没有因他看不见东西而对他事事包办。

有一天他摔倒了,寻求妈妈的帮助,他不停的喊:

“妈妈。来帮我,我需要你,快来救我。”

但是他妈妈“狠心”忍住没去帮他。

于是,他就自己站起来,用耳朵认真听世界的声音,他听到门外的车马声,锅炉上的烧水生,柴火声,最后,他听到了一只蟋蟀的声音,并且抓到了他。

当他手里握着蟋蟀放到耳边的时候,那一刻她的妈妈留下了眼泪。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查尔斯竟然可以不用拐杖仍然可以走路还不摔倒,自己走过的路都会记住有几个弯,走多远,让很多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没有瞎。

他的母亲教导他:

“你只是眼瞎了但是心不瞎。”

“我第一次会教你怎么做,你做不好我会教你第二次,到了第三次你就要靠你自己,现实世界就是这样。”

正是母亲舍得让查尔斯自己去解决遇到的困难,没有因为查尔斯的失明而事事包办,才让成年后的查尔斯在没有母亲的陪伴下也能够很好的独立生活。

明星王力宏一直被称为是音乐圈的才子,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父母却用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导他。

在他的家里,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只能自己通过努力获得。

在他9岁的时候,他想要一个爵士鼓,于是妈妈就让他跟着哥哥骑脚踏车去送报纸。

冬天很辛苦,每天清晨五点天没亮就要起床,下雪下雨都要坚持送。这份工作,一做就是8年,直到哥哥上大学才结束。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放手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让孩子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4


真正的好父母,绝不是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免他吃苦受累,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让他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父母懒一点,孩子就能勤快一些。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小男孩写的一篇文:

我有一个特别“懒”的妈妈。

小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在地上不起来,想让妈妈帮我。可是,妈妈根本不理我,只说:

“自己爬起来!”

没办法,我只好自己爬起来。

有一次,运动服脏了,我让妈妈帮我洗,妈妈却说:“你自己洗吧!”妈妈不但不替我洗,还不让爸爸帮忙,我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洗。

我看课外书时,有的字不认识,去问妈妈。她递给我一本字典,说:

“自己去查!”

数学题不会做,去问妈妈,她又说:

“连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都搞不懂,怎么做题!”

妈妈喜欢听收音机,有一次换了电池,收音机就不响了。她让我试着修一下,还帮我找来了万能电表、收音机说明书。我按照收音机安装电路图,用万能电表反复检查,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你们说,我妈妈懒不懒?但我依然很爱她!


(图片来自网络)


儿童教育家陈鹤年曾说:

“做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少做20%,孩子就能多做20%。舍得让孩子多做一点的父母,孩子才会在生活中独立起来。“

父母多鼓励孩子多尝试,才有勇气面对人生的难。


看过蔡少芬和女儿一起上节目,发现她总是在鼓励女儿多尝试。

女儿们喜欢做饭,就鼓励女儿们走进厨房,还专门给她们买了儿童专用的刀具。

在她的鼓励下,女儿们都能娴熟的做出一顿饭,而且还很丰盛。

她从小就培养两个女儿做家务,锻炼生活技能,经常鼓励孩子不要轻言放弃,告诉女儿人生就是不断的付出、锻炼、吃苦,才会成功和进步。

也正是她这种舍得放手,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的态度,让她的两个女儿即使遇到困难也开心面对,从不放弃。


柴静曾经在《自由从何而来》里提到:

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一个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就走不动了。


父母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过于爱惜自己的孩子,无异于损伤孩子的一生。

为了小时候的不舍得,换取一生的不会做不敢做,这才是最令孩子痛苦的生活。


舍得“用”孩子,舍得让孩子吃点苦,不要等到有一天,他面对更大的苦,却承担不起。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PI4HWwBmyVoG_1Zu0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