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多年前,人称为神的断案高手,曾礼赞襄城

2019-10-11   老家许昌

480多年前,人称为神的断案高手,曾礼赞襄城‖老家许昌

文‖窦永革


此人初任代州太守时,有秀才江槔和邻人争夺住屋,几乎发生殴斗。江槔暗中杀死族人江孜等两人,把尸体藏匿起来,准备诬害邻人。邻人知情后因而不敢和他殴斗,便把住屋给了江槔,江槔就将尸体埋在房子里。

数年后,江槔的哥哥江楫误杀了妻子,江槔于是唆使江楫妻子的家人去告江楫,同时诬陷江楫杀死江孜等两人。江楫被拷打而死,没有后代,就由弟弟江槃继承职位。

讼案呈上专管刑狱的监司,交付此人再审查。此人问江槔:“江孜等尸体在哪里?”

江槔说:“江楫杀死江孜后,把尸体埋在房子里,不知道确实的地点在何处。”

此人问:“江楫为什么要杀死江孜?”

江槔慌张地回答:“为我和邻人争住屋。”

此人问道:“你和江楫住同一幢屋子吗?”

江槔回答:“不住一起。”

此人说:“他为你去争住屋,杀人后把尸体埋在自己房子里,有这种道理吗?”又问差役说:“在江槔的房子搜查过尸体没有?”差役回答:“还没有。”(小程序)

于是此人命人搜查江槔的房子,果然在地下挖到两具尸体,刀刃砍伤的痕迹还很清楚,江槔才不得不认罪。州人都说:“十年的冤狱,如今才洗清。”

此人是高叔嗣。

高叔嗣(1502—1537),明代官员、诗人,字子业,自号苏门山人,明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于世宗嘉靖十六年。

少时,受知于李梦阳,与兄仲嗣并有才名。十六岁所作《申情赋》数万言,见者无不惊叹。年十八,举于乡。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后迁湖广按察使,卒于任上。著作有诗文合集《苏门集》。

高叔嗣善断疑案,是一名断案高手。嘉靖十二年(1533),他出任山西左参政,期间断疑狱十二事,人称为神。

《智囊全集》是冯梦龙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的历代智囊故事集,全书共收录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在该书第三部《察智》中,记录有高叔嗣断案的神奇故事,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除了文首所讲,现再列一例。

州中的大族吴世杰,诬害族人吴世江强奸窃盗,逼供拷打,吴世江幸而经过数年不死。高叔嗣重新审查讼案的记录,问吴世杰道:“窃盗的赃物有布裙一条、谷物数斛。吴世江有房子和田地,家境富裕,为什么要当窃贼?”

吴世杰说:“是要劫色。”

高叔嗣叫来奸妇问道:“窃贼怎么对你?”

奸妇回答:“强奸。”

高叔嗣又问:“什么时候?”

奸妇回答:“半夜。”

高叔嗣又问:“半夜强奸,你怎么知道窃贼是谁?”

奸妇回答:“是吴世杰告诉我窃贼名字的。”吴世杰这才不得不承认诬告杀人罪。

高叔嗣不仅是一位清官,而且是明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是正德、嘉靖年间中原诗坛和中原文人的杰出代表。在当时的明代诗坛,他享有较高的评价,奠定了其在明代诗坛和文坛上的地位,并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较少描写外界客观事物,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即使有一些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渲染、烘托他的感情活动。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为自己高材遭忌、身羸多病、客居他乡和友朋贬谪而嗟叹悲歌。

他二十岁后写的《被言后作》就有“守官郎署”“若临高坠”的伤心之辞。以后的作品中更是多有“憔悴宛笃,令人心折”“我生岂断梗,逐处任飘沦”一类的凄凉之语。他也常常以己度人,对一些朋友被贬谪深表同情,叹息“怜君方迁戍”“已矣复谁陈”等。


高叔嗣诗歌写得淡雅清旷。他年轻时虽受知于李梦阳,但他却并不效学李梦阳诗风。蔡汝楠称其诗为“本朝第一”,显然是过誉。不过他的诗曾受到当时的广泛注意,所表达的情绪及表达的方式,在封建时代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沈德潜评其诗“冲淡得韦苏州体”,陈束序其《苏门集》,谓“有应物之冲澹,兼曲江之沈雄,体王、孟之清适,具高、岑之悲壮。”

高叔嗣著有诗文合集《苏门集》,包括诗四卷、文四卷,共收录有他的诗歌324首、散文60篇,其诗与文均有一定的成就。然而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艺术上来看,其诗歌创作的水平明显高于散文创作。

高叔嗣本人亦是以诗名而著称于世的。《苏门集》前四卷《考功稿》《读书园稿》《晋阳稿》《入楚稿》均为诗卷,且此四卷前均附有序言,以交代诗作的创作缘由。

《苏门集》卷四收录有《入楚稿》《遗稿》共诗93首,其中《入楚稿》14首。《入楚稿》诗前有序:“高君自山西左参政转迁湖广按察使,去住所得凡十三首,为《入楚稿》。”

需要说明的是,序中所说“得凡十三首”,因其中《阳曲湾作二首》实为14首。

嘉靖十六年(1537),高叔嗣由山西左参政转任湖广按察使,由晋入楚。二月二日至尉氏,经许州、襄城、叶县南下赴任。作有《二月二日至尉氏》《许州城南道行酬左君舜齐招隐之句》《襄县城东即事》《龙泉镇作》等诗作。

在《襄县城东即事》中,他写道:

春晴汝岸曲,夜雨襄祠东。

日出冥濛雾,天垂断续虹。

关梁临水闭,驰道与山通。

旦夕龙舆度,千城望幸中

“襄县”是襄城县的口语称呼,即俗称。“襄祠”即周襄王祠。“关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这些地方往往设防戍守或设卡征税。“龙舆”指由龙拉的车舆或天子的车舆,也指高大轩敞的车舆。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襄城县城东春天的美丽景色:春日阳光明媚,普照弯弯曲曲的汝河两岸,但到了夜晚,雨水却来到了周襄王祠。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时,天空仍是雾蒙蒙一片,甚至要将太阳照射所形成的彩虹压断。后两句描写了襄城重要的交通地理优势:关口和桥梁虽被汝水隔断,道路通到山中,但尽管如此,早晚都有车舆通过,奔向很多城市。

诗中提到的“周襄王祠”,建造在周襄王避难所居行宫的故基上。襄城春秋时属郑,名“氾”,称“氾邑”。

公元前636年,郑侯与周王室发生矛盾,郑文公囚禁了王室使臣伯服。周襄王令大夫颓叔、桃子导引狄族军队进攻郑国,答应事成后立狄女隗氏为后。

狄人受到鼓舞,攻入郑国别都栎,取得胜利。周襄王立隗氏为后不久,发现隗氏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叔带关系暧昧,一怒之下就把隗氏废掉了。秋天,颓叔、桃子害怕狄人迁怒于己,就与叔带勾结起来,煽动狄师伐周,攻入京都洛阳。

周襄王仓惶出逃,避难于郑国氾邑。冬天,郑文公带着孔将祖、石甲父、侯宜多三位大夫按照周朝礼制,来到氾邑问候周襄王及其从属官员,检视供天子起居的设施和使用的器具,为周襄王修建了行宫。周襄王在氾居住到次年夏四月,在晋军的帮助下重返洛阳王城。

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将汝水以北、栎以南的郑国领土纳入楚国版图,以氾邑紧临汝水,进退不便,而在氾邑城池西北一里筑新城,以周襄王曾居于氾,而定名襄城。

后人在周襄王避难所居行宫故基上建造周襄王祠一座。周襄王祠东有高台,称楚阳台。

西汉刘向《说苑》载:“襄城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汝水之上。大夫拥钟悬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楚阳台为楚大夫庄辛会襄城君之所,“阳台暮雨”为明代襄城八景之一。

而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周襄王祠、楚阳台早已不在。但细读高叔嗣的《襄县城东即事》一诗,诗人所描绘的襄城城东如梦如幻的景色总能浮现在眼前,且久久不去,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美好的记忆。

2019年3月1日完稿

【作者简介】窦永革,男,汉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理事、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襄城县诗词学会秘书长、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灵》,部分作品被转载收录、获奖评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图片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