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并不是一个新鲜词,虽然很荒谬,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蹦出来,比如河南籍的闫女士在求职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问题:
关于地域歧视,你是怎么看的呢?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遇到过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观点来——
说实话,只要说到地域歧视,经常让人想到河南。记得前两年还有一首网络歌是《河南人怎么了》。就我自己来说,过去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去河南出差,有时候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慢慢也喜欢上了烩面。
就像白岩松说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而我自己的感受也是,河南和其他地方一样,在工作中有很热情的朋友,有很好的合作伙伴,也有故意刁难的人。
这当然并不是只有河南或者中国独有的,我想: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性格的人。简单的用一个标签去定义显然并不公平,而是需要我们真诚地去了解、去认识。
职业辅导几年,我们也发现:在求职过程中很多人会遭遇各类歧视,不仅有地域歧视,还有性别歧视,甚至还有星座歧视、相貌歧视等等,真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出”。所以,为好优姐姐也一直致力于打破歧视,帮助大家应对歧视。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国家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所以,任何一种招聘歧视都是错误的做法,这是基本的原则和立场。所以各位,遇到歧视,不是你的错。
但仔细看任何一种歧视的逻辑,都是荒谬的——都犯了基本的逻辑学错误,比如将部分人的特点,以偏概全地放到某类人身上,然后“盖棺定论”地认定这类人必然如此。比如女司机开车都不行,或者男生就是不够细心……这就是典型的歧视。所以各位,不要被这样的歧视性评价影响了。
1.如果在求职中,遇到对方非常愚蠢的、公开的歧视,那么,就拿到证据去告他,让他长长记性。如果你没有那个精力,那么也可以通过网络曝光,促进社会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2.如果对方的“歧视”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只是给你一些这样的感觉,那么,别太愤青了,不要被对方情绪感染,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他是否歧视自己上,如果有机会对话的话,尽量用“下切”的方式进行具体信息的沟通,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态度、能力,突破对方给你贴的各种标签。
比如,我辅导很多理工科的女生,在求职中,明显的感觉雇主更倾向于男性求职者,这种情况下,直接怼的话不仅自己会失去一份工作的机会,对方还会进一步巩固其歧视观点——“你看我就说XX人不行吧”。具体怎么做呢?
(1)用“下切”的方式沟通场景:对方如果说“大专毕业生学历能力不行”,那么,你的回应重点就在于证明自己学习能力很好,而不是“大专毕业生都有学习能力”。
(2)在职业规划、求职动机方面,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态度、能力。
说到底,招聘方还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员工,以此为基调进行沟通,别让自己陷入“你这是歧视”的立场之争。如果咱们能够通过沟通和努力扭转局面,那么,一方面你有更多OFFER选择,一方面也能逐渐的教育更多人放下偏见。
3.最后说一个更扎心的事实,很多时候,歧视在你未察觉时就发生了。比如,在简历上看到户籍所在地、看到学历、看到出生年月日代表的星座、看到年龄和性别等,就不发面试邀请了。
这种情况下,你很难有证据,很多时候只能吃闷亏。当然,换个角度看,求职是双向选择,这么武断的企业,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方放弃你未尝不是对方的损失。
因此,求职的时候,一方面为可能遇到的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坚定信心,努力去找合适的机会,找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