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层层布局,仍没有挡住石虎野心侵夺,只因石勒少算了他们

2019-07-24     卧牛说历史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石勒病死。中山王石虎劫持太子石弘,杀程遐、徐光,让石弘当上傀儡皇帝,自己独霸朝堂。两年后,石虎废石弘,自己登基为帝,后赵自此进入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中。

注:太子是石弘,秦王是石宏

石勒弥留之际,对石虎说:“宜深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从这句话里,石勒大概也明白石虎的野心的,那么石勒为什么不早早杀掉石虎,以绝后患?这其中便是涉及到了石勒对自己死后朝政布局的后手。

不过这得从石勒征战天下之初说起,石勒用人策略的一直变化,从一开始的用“功臣”到,到建立赵国后的用“亲人”。这也是历代帝王不可避免的怪圈。

石勒用人政策的改变

一、征战冀州初期:武将以十八骑为首,文臣以君子营为首

《晋书·石勒载记》

遂招集王阳、夔安、 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

石勒前期征战以十八骑为核心将领。十八骑中有匈奴、有羌、有汉、有羯,可谓是一股诸族联盟的“杂军”。但就是这股杂军驰骋河北,打败诸多晋朝将领。

石勒的成功离不开十八骑的东征西讨。十八骑是石勒能创建河北基业的大功臣。

石勒没有自己的种族子弟依靠,便只能自己招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待到汉族张宾投靠石勒后,石勒又组建了以张宾为首的汉家士族“君子营”。

这样石勒攻略河北时期的领导班子算是搭建好了。

《晋书·石勒载记》

乃引张宾为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 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

除了孔苌,其他不是君子营出身的汉人,便是十八骑出身的武将。

军事以十八骑为首,文治以张宾以及君子营的汉人士族为首,这文武两套班子便是石勒在河北时期的依靠。

二、葛陂之战——不仅是石勒对外战略的转折,也是内部用人战略的转折

葛陂之战的失败,标志者石勒占据江淮的谋划落空。石勒转而以“经营河北”为主要军事战略。而在用人上,石勒开始重用石虎,取代十八骑诸将。

葛陂之战前夕,并州刘琨为了示好石勒,便将石勒的母亲王氏以及侄子石虎(也有说石虎是石勒兄弟的)送还石勒。石勒终于有亲人来帮衬自己了。

年仅十七的石虎刚到石勒身边,没有任何功绩,却在从葛陂撤退,北上河北的战斗中被委以重任。

《晋书·石勒载记》张宾:“辎重迳从北道,大军向寿春,辎重既过,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

石勒决定从葛陂撤退,北上经营河北。那么如何撤退便是石勒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张宾的话中可以看出,葛陂撤退中最困难的便是辎重问题,若解决辎重问题,那么大军就无所畏惧了。

对于保护辎重这个人物,石勒没有选择久经战阵的十八骑诸人,而选择了初出茅庐的石虎。石虎也因为是第一次领兵作战,最后被晋军打败了,差点导致石勒的覆灭。

哪怕这样,石勒依然重用石虎。这同样石勒用人策略的转折点。

三、石勒依然逃不脱剿灭功臣的权力怪圈——重用新贵,摒弃旧将

石勒有了河北基业之后,逐渐摒弃十八骑、君子营等旧将,开始重用石虎、程遐等跟石勒血缘关系今的人。石虎是石勒亲族,程遐是外戚(程遐是石勒世子石弘的舅舅),这两人的重用便是石勒以“亲戚”代替“功臣”的开始。

邺城对石勒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勒刚拿下邺城的时候,他先任命十八骑中的桃豹为魏郡太守(坐镇邺城的首长),这是为了安抚追随自己的功臣老将。但是不久后,石勒便以“(邺城)风俗殷杂,须贤望以绥之”为由,用石虎替换了桃豹。

石虎在军营中滥杀,如何也算不得“贤望”吧?可见这不过是石勒想要用自己的亲戚替代旧将的借口罢了。石勒希望邺城掌控在自己亲人手里,哪怕是最早追随自己的“十八骑”也不行。

自此以后石勒将“专征之任”交给石虎,命石虎主管军事,以石虎来消除“十八骑”对赵国内部军事的影响。

程遐在石勒前期更是少见记载,不见其立有大功。程遐是石勒用来代替的是张宾的。张宾可谓是石勒基业的奠基人。《晋书》称“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可见张宾对石勒帮助之大。

张宾如此大的功勋依然逃不掉被“雪藏”的命运。

张宾当时“门客日百余乘,物望皆归之”威望极高。石勒便觉得张宾对自己的皇权产生了威胁,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于是石勒便借用外戚程遐之手,替换掉了张宾。石勒“以遐为右长史,总执朝政,自是朝臣莫不震惧,赴于程氏矣。

就这样,石勒利用宗亲石虎与外戚程遐,替换掉了原有的功臣,将朝堂变成“石家人”掌权的时代。

石勒如此做,自然是陷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政治怪圈。

当他独处于高位,变成孤家寡人之后,便开始对功臣们产生怀疑。自己能一刀一枪打来的天下,那么手下的武将自然也能夺取天下。想要稳固自己的权位,还有比自己人更可靠的吗?

石勒在军事方面独用石虎,也是不得以为之。石勒的亲人(儿子还小)只有石虎一人。在《魏书·帝纪一》中记载:“会石勒擒王浚,国有匈奴杂胡万余家,多勒种类,闻勒破幽州,乃谋为乱,欲以应勒,发觉,伏诛。”石勒的亲族在那时被诛杀殆尽。


石勒像历代帝王一样,开始重用宗亲与外戚,一来是这两方要比外人更值得信任,二来是石勒为限制彼此做好了防范。

石勒诸子、石虎、外戚集团三方平衡

朝堂内部平衡:外戚与石虎

程遐代表外戚,石虎代表皇室宗亲。石勒熟谙历史,认为无论双方谁的权力大了,都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只有维持双方之间的平衡,自己以及自己的继承人才能安稳坐在皇位上。

程遐以石虎“久为将帅,威振外”、“其(石虎)诸子年长,皆典兵权”为由,希望石勒除掉石虎。

程遐虽然是为了太子石弘的利益,希望除掉石虎。却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前赵外戚靳准的叛乱才过去没几年,程遐这个外戚就想除掉赵国皇室的亲族,想干嘛,想要外戚专权?

石勒直接回对程遐:“卿正恐不得擅帝舅之权耳。

可见,石勒一直对外戚抱有警惕心,自然不能听程遐的建议。哪怕程遐没有私心,石勒心里也不会如此想。

好在程遐有徐光的帮忙。

徐光借石勒担忧“恐后世不以吾(石勒)为受命之王也”与自己交流的时机,告诉石勒“近于东宫侍宴,(石虎)有轻皇太子之色,臣恐陛下万年之后,不可复制也”。

石勒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的石氏赵国能否永久地传下去。徐光正是把握住石勒的心理,才说动了石勒,对石虎予以限制。

石勒要的是平衡,经徐光的一番话,也觉得石虎需要限制。

于是石勒一边“命太子省可尚书奏事”,让太子开始管理朝政,加大太子的权力;一边“以中常侍严震参综可否,惟征伐断斩大事乃呈之”,这是拿掉了石虎的兵权,以前的征伐大事可是都归石虎主管的。

石勒一番操作,使得“中山王虎之门可设雀罗”。

石勒小试手段,便轻易剥夺了石虎的权力,在自己心里就将石虎的威胁下降了一部分,觉得石虎还是比较好对付的。但这是靠石勒自己的威望,而自己的继位者是否有石勒这样的威望,却是石勒没有考虑到的。


朝堂外:藩王之间的平衡

石勒建立赵国后,同样选择了:封建制,分封诸王。

石宏为秦王,坐镇关中,防范凉州、成汉;石恢为南阳王,坐镇中原,防范荆州;养子石堪为彭城王,坐镇徐州,防范东晋。

诸王之间互不统属,却彼此制约。诸王坐镇要地,防卫赵国边疆,但当朝庭中枢有变,藩王又能同心协力,回京勤王。这便是石勒的打算,这也是历代采取封建制君主的打算。

朝廷中央以石虎、程遐、徐光等人辅助石弘,总览朝政。朝廷四周又有藩王保卫,确保皇权不会落入外部人员之手,朝廷内外又彼此平衡。

这便是石勒对死后政治的布局,三方彼此牵制、彼此平衡。


石勒是当局者迷,自以为这是最好的安排,却不知道人心是最难测的。为了获得权力,人们往往会不顾一切。石虎虽然被限制,但他找到了另外一些“合作伙伴”——被石勒边缘化的“十八骑”。

石勒一死,石虎便擒下太子石弘,杀掉了程遐、徐光等人。这个过程在《晋书》与《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从石虎当权后的功臣名单中看出,石虎的帮手的正是石勒弃之不用的“十八骑”旧将。

下面主要以其中三人为例:

夔安:夔安在石勒一朝已经被收了兵权,仅仅任命为左司马(当时的朝政全在程遐之手)。但是到了石虎一朝,夔安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掌管军权。

支雄:石勒称赵王后,只有“中垒支雄、游击王阳并领门臣祭酒, 专明胡人辞讼”这一处记载,可见其以淡出权力中心。

桃豹:除了前文提到的被短暂任命为魏郡太守外,已经没有别的踪迹了。

但支雄、桃豹二人均在石虎一朝得到重用:

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

石虎虽被解除了兵权,但是久在军中,石虎的威望是仅低于石勒的。石勒一死,军队里已经没有能压制石虎的人了。曾经的十八骑,虽然已经不在执掌军队,但还在朝堂任职,军队里仍有旧部。双方失去权力的人一联合又形成了一股新势力,向新的皇权发动了攻击

石勒对石虎有所警惕,但若除掉石虎被外戚篡权了怎么办?石勒一直认为外臣“司马氏”才是自己赵国最大的敌人,一直叮嘱太子石弘以及儿子们:“司马氏,汝曹之前车也”。

对石虎的安排,大概也是石勒的无奈吧。一切手段都已经用了,剩下的便是听天由命吧。

不过石勒的安排并非无用,石勒的后手让石虎心有顾忌,所以一开始没有直接废掉太子石弘,而是让石弘登基做傀儡,自己却做了“司马懿”。

当石虎用了两年来扫除反对势力后,在公元334年,石虎表明了自己的野心:”弘愚暗,居丧无礼,不可以君万国,便当废之,何禅让也!

石虎废石弘为海阳王,自己登基为帝。

“家天下”这种靠血脉传承的政治制度,有着难以根除的弊端,其根源在制度上,哪怕你将后事安排的再完美,自己的政权迟早会被代替,谁能保证自己后代不是庸才?

当皇权弱势的时候,野心家就会跳出来,毕竟皇位的诱惑太大了!

石勒能打败外部的诸多敌人,但他不知道: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石勒赵国的前车之鉴,也使得十六国南北朝之际,皇族内部彼此大肆杀戮。

后赵之后,诸朝皇帝对宗室有了防范,却不想又给了权臣篡位的机会。这真是“家天下”难以结束的恶性循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PLo32wBJleJMoPMjd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