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何不食肉糜”很愚蠢,人到中年才发现:蠢得是自己

2020-03-14     卧牛说历史

晋惠帝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昭的孙子,也是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经历一番波折才顺利上位,而当上皇帝后才是磨难的开始。

司马衷智商不高,《晋书》中称“朝廷咸知不堪政事”,大臣们担心司马衷不能处理政事,于是纷纷劝谏司马炎换个继承人。司马炎说:我不信,我不信!于是要考考儿子。

司马炎出道题目,令司马衷拿回太子宫做。司马衷哪里会做啊,记得团团转。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司马衷应该是当时最成功的的男人了吧,背后也有一个女人——贾南风。


贾南风把太子的近侍叫来,让他们替司马衷答,然后让司马衷抄一遍。太子身边的人都是大才子、大文豪,纷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令贾南风十分满意。

给事张泓在一旁摇头,说这可不行!皇帝知道太子“不学”,一看这么多“古文”就知道是别人写的。贾南风问那怎么办?张泓说译成大白话,让太子再抄。

司马衷拿着抄好的作业交给司马炎,忐忑地站在一旁。司马炎绷着一张脸接过来,越看越高兴,拿着“作业”让大臣们看,说:“谁说我儿子傻,傻子能写出这样的文来?”于是司马衷坐稳了太子位。


这事记载于《晋书·惠帝纪》,我们不禁有些疑惑:司马炎难道不会当面考核司马衷吗,仅仅一次没有监督的考试,便决定王朝的继承人,是否儿戏呢?

司马衷是近30岁才继位为帝,也就是说司马炎和司马衷有30年的相处,儿子是否是个傻子,除非司马炎是个傻子,否则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司马衷被称为“白痴”皇帝,最大的原因便是那句:何不食肉糜!司马衷什么背景下说的那句话呢?天下闹灾荒,百姓吃不上饭。


也许是近侍们给未来的皇帝陛下上课,提了一句:“现在粮食收成不好,百姓连米粥都吃不起了”,司马衷大惑不解:“米粥吃不起,为何不吃肉糜呢?”

肉糜就是肉粥。近侍听到太子的询问,心下鄙视:果然是个白痴,米都没有,哪里弄肉?嘴上却不敢这么说,找个由头把话题岔开了。

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也是哈哈一笑:真是个白痴皇帝。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蠢的人其实是自己,而不是司马衷。


人只能理解自己熟悉的事务。哪怕聪明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见到智能手机也得懵逼:此乃何物?正如现代人也只能想象古人的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笑话。俩乞丐聊天,在“探讨”皇帝陛下都吃些什么,可他们提到食物也无非只有自己见过的(原谅我不能复述原笑话,因为历史背景不同,皇帝的美食也不同,在魏晋南北朝,馒头、饼一类的确实是贵族食物)。

司马衷生来便衣食无忧,吃得好、穿得暖,甚至吃得最多的是肉糜而非米粥、菜粥。当听说老百姓吃不上米粥的时候,他会疑惑:米粥吃不上,为何不吃更常见的肉粥呢?


司马衷这么说,不是因为他傻,而是他缺少基本常识,我们有专门的成语来形容这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司马衷是生活得太好了,乃至将自己的生活水平当成全天下的标准。

有些人生来要为生机奔波,那不是奋斗而是生存。另一些人却早早规划好人生路线,仿佛活着就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人与人哪有什么公平?

司马衷生的好,他可以选择吃肉糜还是米粥,而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还在为一碗野菜挣扎。我也常常想:要是我生在帝王家就好了,我顿顿要两碗肉粥,吃一碗倒一碗。不过也就是想想,回过神后,还得为米粥而努力。


​这次新冠疫情,大家都宅在,一开始不显得什么不同,可随着一天天过去,差距露出来了。有人因没收入而发愁,毕竟还有老婆孩子要养,甚至得赡养老人。有些人为各种贷发愁,而有些人则生活没什么变化。

智能手机是一件很普通的东西,但学校开始在网上授课后,我们讶然发现:很多人居然没手机!不少人会说:怎么不买手机?像不像,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

我有一次做梦,梦到司马衷皱着眉头,一脸疑惑,问我:何不食肉糜?我哈哈大笑:你个傻子,老子菜都买不起了,哪来的钱买肉,知道肉多少钱一斤么?

司马衷却一直不停问我:何不食肉糜?他问一次,我笑一次,笑着笑着却再也笑不出来:原来蠢得一直是我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mHXPHEBnkjnB-0zm9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