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艰难,是屈服还是反抗?看看明朝姚广孝,便发现:低头并不难

2020-01-06     卧牛说历史

明朝的靖难之役,大多人都了解一二,朱棣从北平起兵,抢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借着《大明风华》这部剧,这段历史,再次进入大家的眼里。

朱棣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姚广孝,姚广孝法号道衍,因长期身穿黑色僧衣,谩骂者,称其为黑袍妖僧,敬佩者,称其为黑衣宰相。

明代思想家李贽(关于他的事迹,大家可以搜一搜,牛人一个,那个字念“智”)曾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李贽认为,大明朝能安享200年太平,全是朱棣和姚广孝的功劳,这份评价真真不低了吧。

姚广孝虽为僧人,也有“道衍”这样的法号,却对儒、释、道三家均有涉猎,而且成就都不低,这些“文学”上东西暂且不提,主要说一说姚广孝的智慧。

相者袁珙见到道衍:“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病虎不是说老虎病了,指老虎摆出一副“生病”的样子,麻痹对手,伺机发动致命一击。

袁珙用“病虎”形容道衍,表面平平,却内有乾坤。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被人说是开国元勋,道衍自然高兴。

朱棣奔母丧的时候,在南京遇到道衍,俩人一见如故,用现代的话来说,确认过眼神,是对的人。丧期过后,朱棣回北平,道衍则随着一起北上,俩人开启一段不同的人生。

数学上,一加一等于二,现实中,一加一会产生远远大于二的效果。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为帝,想撤销藩镇,朱棣自然也在打击范围内。自保也好,野心也罢,朱棣开始起兵,反抗侄子。

朱棣起兵,姚广孝出力最大,为何这样说?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知道朱棣靠着800人起兵,我想问问,心得多宽的人,认为靠着800人,就能击败占据整个天下的朱允炆?

朱棣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也觉得自己势力过于弱小,胜算不高,不太敢反叛,还是道衍极力劝说朱棣,最终打消他的顾虑,夺取北平城,开始“靖难”。

道衍究竟怎么劝的,咱们不知道,密室之谋,岂会有第三人旁听?更何况商量怎么夺取侄子江山,说出去也没脸面不是。道衍能说动朱棣“以卵击石”,这份本事,还小吗?

以800人起兵,多少也说得过去,富贵险中求,朱棣脑袋一热,也会同意。可道衍接下来的“计谋”,却过于凶险。

朱棣起兵后,前前后后打了四年,虽说胜绩不少,实际上仍处于下风。攻打济南的时候,朱棣久攻不下,士气衰落,这时候留守北平的姚广孝来信,说:“别打了,回师北平修整吧!”

对道衍的建议,朱棣历来言听计从,立即班师回北京。眼看局势艰难,道衍出了一条险计:放弃攻打其他城镇,朱棣率军从北平突袭南京!

这不是捅马蜂窝,而是钻进马蜂窝。其他人或许会想:你是不是想害死我,然后夺了我家产,占我妻儿?朱棣非常人,他听了姚广孝的建议,突袭南京,最后的结局我们也清楚——朱允炆自焚,朱棣登基。

道衍辅助朱棣成功,被其称为大明朝的张良、萧何,以首功被封为荣国公,世袭罔替。道衍从一介僧人,登上国公之位,正该意气风发的时候,可他接下来的做法,彰显了一个人真正的智慧。

我曾说过,历史上的功臣,除了个别的,大多是自己找死——规则摆在那里,你却不服从,怨君主狠毒吗?

好比现在,大多数30岁以上的人,哪怕老总再欺负、压榨,也不敢轻易辞职,因为家庭压力大。这种情况与古代臣子,生死掌握在皇帝手里,有什么区别?

现代社会,早已教会我们:不适应社会规则,被抛弃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社会。哪怕再苦再累,为了老婆孩子,不也得忍么。有人问了:这和姚广孝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继续说。

伴君如伴虎,因为皇帝权力太大,自己的生死,全在皇帝一念之间,所谓多做多错,不做不错,虽有点消极,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功成名就的道衍,就奉行不多说话,不多做事。

不少人说,朱棣是个好皇帝,他不杀功臣。不杀功臣,那是因为功臣没侵犯到朱棣利益,看看那些朱允炆集团的下场。

皇帝会不会猜忌不重要,关键是姚广孝不能做让朱棣猜忌的事,所以朱棣登基后,只有和尚道衍,而没有荣国公姚广孝。

​道衍上朝参政,不穿朝服,仍着黑衣袈裟,对政事也是一言不发,大有“徐庶进曹营”的架势。下了朝,便回到庆寿寺里,不与其他朝臣接触,一心礼佛。

道衍被任命为太子少师,辅佐太子,哪怕朱棣见了道衍,也称一声“少师”。可道衍不曾过问东宫的事,朱棣想要换掉太子朱高炽,另立朱高煦,道衍这太子少师,也不管不问,既是不能,也是不愿。

对君主仍有作用的时候,臣下可以恣意发挥,如灭楚前的张良。当天下太平,臣下的作用能有人取代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刘邦缺“运筹帷幄”的张良,大汉不会缺留侯张良,这里的区别要搞清楚。人的祸患来自何处,往往就是把自己放得过高,没摆平自己的身份而已。

道衍不脱袈裟,如同张良功成后求道,在于向皇帝表明一个态度: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事皆与我无关,你愿意咋滴就咋滴吧!不顾社会法则存在的人,不是你我,向生活低头,不丢人!

鸡汤虽好,贪杯也会醉。没事读读史书,总有一个人、一件事,带给你不同经历。姚广孝这个黑衣妖僧也好,黑衣宰相也罢,这次就聊到这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H57h28BMH2_cNUgTo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