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溺于游戏,责任在父母,做个终身成长父母帮助孩子走出游戏

2019-06-20   花姐姐家庭教育

文|花姐姐

孩子沉溺于游戏无法自拔,问题来自于父母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成长。

为什么?

因为你会用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就是来祸害孩子,于是,就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对游戏围追堵截,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试下,孩子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吗?

肯定不会,一个人怎么会听敌人的话呢,对不对?

所以, 当孩子沉溺于游戏,最应该学习的是爸爸妈妈。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千百年来,我们的成长轨迹就是出生,在爸爸妈妈的羽翼下长大,然后碰到合适的人,结婚生,再渐渐老去。

然而,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却非常不同,所以,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例如,在旧社会,整个大家族住在一起,为了让家庭能够更加和谐,我们可能会立家规,帮助大家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

而现在大部分的家庭是三口之家或是四口之家的小家庭,那如果我们用立家规这个家庭教育理念的话,可能就会存在问题。

家里就这几个人,爸爸妈妈都是老大,这个家规是给谁立的,孩子会不会认为这个家规其实就是给孩子立的呢?

还有,过去,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父母和周围的人,而今,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部分来自网络,或者是书籍,他们的知识丰富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家老二临睡之前要求喝杯牛奶,那我呢不太喜欢他们晚上喝牛奶,于是就想看能不能说服他不要喝,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喝牛奶,他说,睡前一杯奶,不做恶梦不失眠。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光头强说的,我说:“光头强本身不靠谱,他说的话就更不靠谱了,之前你没有喝牛奶的时候睡觉做恶梦失眠了吗?

老二说:”没有。“

我以为我得逞了,但是,老大跑过来说,“光头强说的是对的,我在我们学校少先队的杂志上看到的,有科学研究的。

我一下哑口无言。

本来试图不让老二喝奶,结果因为这次谈话,老大也跑去喝了一杯。

所以,过去做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而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孩子甄选信息。

所以,不要以为做了爸爸妈妈,就可以不学习。

那孩子也不例外,现在社会变化之外让人措手不及,有人曾统计过,一个正常的品牌手机正常情况下是10年,我们可以想一想,从手机诞生到现在,手机更新换代多少次了,也就是说技术一直都是不停的往前走,那孩子未来一定是处于是一个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终生学习也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做个终身学习的爸爸妈妈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不对?

好,那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爸爸妈妈呢?

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带上两件武器:

第一个武器是:成长心态;

第二个武器是:刻意练习。

我们先看第一个武器,成长心态;

什么是成长心态呢?

就是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学好,那么就可以学好。

说起来似乎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因为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孩子的成绩好与坏,似乎就是天赐的,是这个家庭的幸运。

但是,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孩子的成绩好坏完全掌握在父母和孩子的手中。

讲到成长心态,就不得不提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她是这个领域里最权威的专家。

他曾在纽约州一所成绩比较差的小学七年级开了一间工作室,干什么呢?

跟他们讲述有关大脑的知识以及有效学习的技巧。

然后将这些孩子分为两组,一组拿到一份有关记忆的幻灯片,也就是说只讲述知识;另外一组则告诉他们努力学习是如何改变大脑的,也就是说,只要努力学习,大脑就会建立新的链接,当努力越多,学习得越多,建立的连接越多,这样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些学生带着这样的观念重新学习,最后,学期末,第二组孩子也就是相信努力就可以以改变大脑的孩子,成为了主动学习者,进步也更大。

卡罗尔·德韦克把这一类孩子称之为拥有“成长心态”的孩子,而那些认为成绩是固定不变的,出生后就定型的孩子则被称之为固定心态。

除了相信努力可以使学习变好,这些孩子还有以下不同:

第一,他们如何看待失败,固定心态的人,会将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够聪明,无能,从而显得无助;而成长心态的人则会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或是策略不够,从而再深入挖掘,尝试不同的方式;

第二,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固定心态的人,他们以成绩为目标,努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无意识中限制自己的潜力,因为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们会挑选那些自己能克服的挑战,以表现自己聪明,因此为一遍一遍重复自己擅长的事情;

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他们努力则是为了学到新知识或技能,他们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且会把挫折理解为有用的信息,从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创造力, 也更加努力。

最终,第二类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而成长心态是从哪里来呢?

既然是心态,那一定是从生活中习得的。

那孩子是如何习得这种心态呢?

卡罗尔·德韦克讲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以及周围的人是如何夸孩子的。

他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就是让五年级的学生每人解一道谜题,有的学生在解开谜题后被赞扬很聪明,有的学生在解完后被称赞很努力,然后,三人员让这些学生选择另外的题目:要么与一次难度相同,要么更难,但可以在让他们付出更多努力后学到东西,多数被赞扬很联系的学生选择了简单的题目,90%被称赞很努力的学生选择了困难的题目。

所以, 现在的家长特别喜欢夸孩子,从这个实验上来看,正是你的夸奖让孩子失去了勇气。

好,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夸呢?

答案是,夸孩子一定要具体,其次,是可控。

例如,孩子画画画得好,那究竟是什么好,是配色好呢,还是眼睛画得漂亮,一定要具体。

还有,不要夸孩子漂亮,因为漂亮是天生的,是孩子无法控制的,而是要夸孩子懂礼貌,讲卫生。

正所谓好与不好,一念之间,而这个念一定是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想要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孩子,一是需要父母也具有成长的心态,第二,是要学会正确的表杨方式。

讲完成长心态,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终身学习者武器,就是刻意练习。

说到刻意练习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说到刻意练习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最早由万维刚老师翻译引进,现在几乎是学习者都知道的一个词。

但是怎么做才叫刻意练习呢?

其实是有4个步骤的:

1.有目标导向;

2.在学习区学习;

3.及时反馈;

4.持续不断的练习;

我们拿孩子学英语这件事情来说吧,我们的目标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这是我们的目标。

在学习区学习是什么呢,就是难度适中,什么是难度适中,我们有一个五指法选书标准,就是拿出一本英语书,如果里面超过5个不认识的单词,那这本书就越过孩子认知水平了,就不在学习区,那就得换一本简单的书。

接下来就是及时反馈,这里的反馈是教练针对学生的水平给一个客观的评价,哪里是好的优点,可以继续发挥,哪里需要改进,再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系统的改进方案。

最后,就是持续不断的练习,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孩子沉溺于游戏,要学习的是爸爸妈妈呢?

因为,虽然千百年来,我们都是从婴儿长成孩子,再到大人,再有自己的孩子,不断的循环着这样的一个模式,但是今天孩子所处的环境和过去的环境已经大大的不同了,当环境不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适应环境,也就是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那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呢?

有两条建议:

一是拥有成长心态;

二是刻意练习。

最后,花姐姐想说的是,孩子玩游戏,不要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先改变我们自己,也许等我们自己改变了,孩子也就改变了,也只有父母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迷失。

龙芳:家庭教育指导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成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陪伴,希望我的分享能陪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