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为人父母,请和孩子一起拥抱科技

2019-11-22   花姐姐家庭教育

如果看完前面几次解读,相信大家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孩子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

例如,孩子在看父母做事情的时候学得最多,玛雅的印第安人就比美国人观察模仿能力好,因为玛雅的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做事,而美国包括我们中国的孩子看到的父母几乎总是在敲打键盘或是手指不停的滑动屏幕(PS:我家也不例外)。

还有,如果刻意的教,孩子就只会模仿,而如果是一场意外,孩子就会探索,例如,那个管子玩具的实验,当研究人员刻意教他就只会模仿,而不敢探索,但是,如果研究人员是不小心的,他们就会探索,从而发现更多更好玩的东西。

所以,为人父母,哪样的孩子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呢?

自然是喜欢探索的孩子。

说到探索,孩子真的是天生的探索家,甚至是我们艳羡的伯克利的高材生也未必赶得上孩子。

不信,看我接下来讲的事情你就相信了。

在这本书里,高普尼克教授招来一批小孩和一批伯克利的大学生,这些人要参加两个实验:

一个实验是每个人要去探索哪一个物体可以点亮哪一台机器。这种匹配关系的学习非常简单,孩子和大学生都猜对了;还有另外一个实验不同,不再是一个物体点亮一台机器,而是需要两个特定物体才能点亮一台机器,结果,第二个实验里面,孩子猜对的概率要远无大于大学生。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成年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世界如何动作的信息,也就会更依赖于先前的经验,例如,在生活中,我们通常都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很少需要两把钥匙才能开一把锁的,除非你家有保险箱。

所以,在第二个实验中,伯克利的学生被这些固有的信息干扰,而孩子不一样,他们会非常快地接受新的设定,然后用新的设定去解决问题,自然就打败了伯克利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尽情的探索,而在科技信息时代更应当如此。

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后,手机也将人们的时间信息打碎,让很多人适应不了,产生恐慌,家长自然也不例外,于,抱着凡是让我恐惧的东西,必然也会让我的孩子恐惧这样的心态,禁止孩子使用手机。

但是,高普尼克教授的观点是:

科技之于孩子,就像阅读之于我们。

说到阅读,几乎没有家长会反对,甚至生怕孩子读小了。

但是,就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旗帜鲜明的反对过,他说:



如果人类学会了阅读这项技能,就会在灵魂深处植入健忘的种子。他们会依赖写下的东西而停止使用记忆。他们不会再从内部本身,而是从外部获取记忆。它记录的也不是记忆本身,而只是提醒而已。用它来教导你的学徒绝对是不明智的。因为,你告诉他们许多事,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他们看似掌握了很多,但实质上却一无所知。于是,人类失去了智慧,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成社会的负担。

但是,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今天,阅读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甚至他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聪明,查理·芒格就说过:

我见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是不读书的,一个都没有。

这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新技术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没有拥抱新技术,我们会被淘汰吗?

会不会被淘汰,答案谁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新技术一定会徐徐向前,并且会让每一个人都会被包裹其中。

例如,现在如果没有手机,出门将会变得比较麻烦,而有了手机,生活将变得便利,超市购物,拿出二维码,坐地狱扫二维码等等。

而对于阅读同样也是,过去信息的传播靠文字作为载体,而现在技术的发展,信息不仅可以靠文字,还可以通过音频甚至是视频来完成,而这也极大的增进了传播便捷性。

过去,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来说,要看书,只能是父母或是家人读给他听,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本有声书让孩子听,这样即节约了父母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听到更多的书。

我的女儿今年6岁,还不识字,但是,已经在各种APP听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哪吒等故事。

而随着5G时代以及文字转语音,语音转文字的技术的到来,文字不再是信息的唯一载体,语音,视频都可以,例如,我的很多写作的朋友会用语音的方式写作,然后再让软件帮助转换成文字。

那么,未来到底是文字好,还是语音好呢?

作为信息技术的后来者,我当然认为文字好呀,尽管我的朋友用语音写作比我快两倍,我仍然固执的说文字,但是,对于我的孩子,我不知道,甚至我会觉得我的女儿将来会更喜欢用语音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因为从她出生起,她就一直在练习这项技能,当使用语音比使用文字更熟练的时候,我相信她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固执的认为她用语音比我用文字好。

但是,不管是用文字还是语音,我们其实是都是干的一样的事情,——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

对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

媒体学者达娜·博伊德花了数千小时研究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青少年,系统地观察他们如何使用技术,并询问他们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最后发现: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用社交媒体做着青春期孩子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建立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联系,疏远他们的父母,搞暧昧,聊八卦,霸凌,反叛和尝试各种新事物。

另一位学者马德琳·乔治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中的遭遇与现实世界中是非常相似的。在学校里受欢迎的孩子在网络上依然很爱欢迎,在学校里被欺负的孩子在网络上依然被欺负,亲密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对青少年带来创伤和威胁。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禁止孩子玩手机,也禁止不了青春期孩子疏远父母,哪怕我们禁止孩子玩手机,也无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手机,而是在于父母有没有教会孩子成长,有没有和孩子一起拥抱新科技,而不只是把游戏等同于科技。

正如高普尼克的教授在这本书的结尾说到的,

技术的棘轮的前行同时取决于两代人。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

虽然父母们不应指望孩子简单地复制上一代的传统,但如果父母们没有把自己的传统、技能、价值观和新发现传承给孩子,那下一代的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

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受是,做最好的自己,回望过去,活在当下,拥抱未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到此,《园丁与木匠》这本书就讲完啦,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教育就是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看世界,让他的世界除了学英语,学钢琴,学奥数之外,还有人文情怀,一个胸怀世界的人,自然能够过好他的一生。

下周解读书籍预告: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